人格阶段论视角下乡村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党峥峥 刘文 朱沛雨

    【摘要】自我效能感降低会导致个体职业幸福感下降。乡村教师面临着自我效能感缺失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乡村教师未建立对等的认知体系;习惯横向对比学生的成绩;与家长的深度沟通不足;对学生的基础了解不充分;教师生涯规划不够清晰。人格阶段论视角下乡村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包括: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进行沟通;遵从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班级成绩的前后比较;按计划与家长进行持续性的全面沟通;了解学生基础并实施长期的帮扶措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执行短、中、长期规划。

    【关键词】人格阶段论;乡村教师;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8-0047-03

    【作者简介】1.党峥峥,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教育系教师,讲师;2.刘文,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教育系教师,副教授;3.朱沛雨,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教育系教师,副教授。

    “自我效能感”一词最早由班杜拉提出,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某种任务的知觉和判断”。自我效能感降低会导致个体职业幸福感下降。在人格阶段论视角下,了解乡村教师自我效能感缺失现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对于提升乡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强其职业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教育实践意义。

    一、乡村教师自我效能感缺失现状

    对来自江苏省各地区的46位中小学乡村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发现目前影响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之一是自我效能感缺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被学生认可。

    来自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乡村教师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乡村教师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如希望学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会批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打瞌睡的学生;会督促并提醒那些玩心较重的学生分清主次,以学习为重;会提醒有恋爱倾向或已恋爱的学生,正确看待情感与学习的关系。学生对此多表现出不理解,小学阶段表现为敢怒不敢言,中学阶段表现为在背后说老师坏话、公然与老师对抗。乡村教师会感觉到教书育人行为不被学生理解与认可。

    2.所教班级成绩差。

    学生成绩优异是乡村教师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来源之一。成绩好的班级,任课教师对自身能力倾向于正面评价;反之则倾向于负面评价。小学高年级与中学阶段,因为涉及升学,乡村教师会对所教班级的成绩进行详细的量化评价,学校也会将同一年级所有班级的成绩进行总体对比,并对排名倒数的班级进行提醒或批评。那些单科成绩或总体成绩比较靠后的班级,其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会感觉所教学生成绩较差,产生自卑感。

    3.得不到家长的理解。

    当学生出现贪玩、早恋、逆反、不注意听讲、行为懒散、作业态度不端等问题时,乡村教师会通过批评、惩罚等方式管理学生,这可能会让一些家长感到不满,不配合教师的工作,甚至把问题的责任推卸到教师身上。

    4.专业教学水平低。

    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让乡村教师很为难,有时一道题讲解很多遍,学生还是不明白或不能有效地进行具体化迁移,这会让乡村教师感受到挫败。当看到学生因听不懂而厌学,甚至最终选择辍学时,乡村教师会因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而难过,在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时,会感觉自己的学科教学水平较低。

    5.难以实现教育理想。

    修己育人是大多数乡村教师的教育理想。在乡村教师的教学期待里,有对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期待,也有对教学结果、学生学习结果的期待。当这些期待与结果不相吻合或差别较大时,乡村教师的预设就会落空,会为难以实现教育理想而感到失落。常见的诱发事件有:部分学校的不公平教学推荐导致一些乡村教师不能被选拔上公开课;感觉已得心应手的班级被调给别的教师去教;被安排教一门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学科等。

    二、人格阶段论视角下乡村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根据乡村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缺失现状,从人格阶段论视角进行分析,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如下:

    1.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进行沟通。

    乡村教师要想获得被学生认可的效能感,就要先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理解。小学生更需要群体归属感,中学生更需要与众不同的独特感。有些小学生看到别人举手发言受表扬,也希望自己得到表扬,他们没有举手发言可能是还没有鼓足勇气。因此,不要轻易批评学生,可以找机会和学生谈心,认可他愿意努力的动机,鼓励他积极发言,并耐心等待他进步。有些中学生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经常模仿他人,可能是出于对他人的好奇或欣赏,希望体验不同的行为方式并借此来展现自己。对此需就事论事,不一定要给予学生负面评价,最好能深入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并引导学生用合适的行为来满足合理动机。

    2.遵从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班级成绩的前后比较。

    对成绩进行比较是为了促进学生进步,但横向比较的结果易让学生产生无助感,让教师产生自卑感。乡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潜意识里要求进步的心理规律,要求學生努力争取进步;并在每次测试后进行学生个体成绩、班级整体成绩的前后对比。这样能看到阶段性教学的具体成果,既做到自我监督,又有助于自我成长,同时维护了师生的自我效能感。

    3.按计划与家长进行持续性的全面沟通。

    乡村教师在开学初会有各种教育、管理计划,可在计划中细化与家长沟通的内容及注意事项,并做到及时、详细、持续地沟通。沟通内容可包括学生行为、心理、个性等,沟通形式可采用短信、电话与面谈等形式,小事用网络,大事当面谈。沟通内容除了指出学生的问题,还应结合家长提供的信息探索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除了批评学生,还要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平时的良好表现;除了与家长一起商讨解决方案,还要结合实际发掘学生的成才之道。

    4.了解学生基础并实施长期的帮扶措施。

    乡村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梳理学生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非主观的学习迟钝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需及时建议家长带学生到医院检查;对于知识体系严重匮乏的学生,要详细地检测其学习的薄弱之处,并争取家长协助,进行全面补课;对于上课认真听讲但对知识点运用能力较差的学生,可指导其做题方法与迁移技巧,并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实践、检验这些方法与技巧。

    5.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执行短、中、长期规划。

    乡村教师需结合自身实际在入职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如1~2年站稳讲台,做好教学工作;3~5年站稳课堂,做好班主任工作;6~10年立足学生,灵活进行教书育人。另外,还需要制定每学期的具體工作细则并遵照执行,在不合适之处做出修正。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应多与优秀的、有经验的同行切磋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遇到不思进取的教育环境,可借机提醒周围人继续努力,或主动从自身做起来改变环境,最终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来提升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沈艺,周箴.管理者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和恢复体验的作用[J].南京社会科学,2016(9):24-30.

    [2]MORIN A J S ,ARENS A K ,MAANO C , et al.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 Ratings of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in Adolesc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Cognitive Abilities [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7,46(4):801-825.

    [3] ALTUN D. Preschoolers Emergent Motivations to Learn Reading: A Grounded Theory Study [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9,47(4):427-443.

    [4]WARD S ,WILCOX-HERZOG A.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urriculum Choice: Assess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Prior Beliefs and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19,47(4):409-415.

    [5]HONG J C,HWANG M Y,TAI K H,et al. Improving Cognitive Certitude with Calibration Mediated by Cognitive Anxiety, Online Learning Self-Efficacy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Chinese Pronunciatio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9,67 (3):597-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