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研究

    龙秀英

    摘要:通过对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的总结研究,分析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与措施。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必学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和认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挥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功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并将社会热点与教学结合等方法,可极大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来看,融入立德树人思想非常关键,不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还是學生,都应该积极面临挑战,为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而努力。因此,本文主要谈谈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一、提升道德与法治实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

    新课改理念认为,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是第一性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进行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大多数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也就突出了该门课程的生活性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就更为明显。学校教育不仅仅在于科学知识文化的传授,也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意在让学生从小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小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现实的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会涉及大量的道德和法治教育,能让学生知道事物的本质,更理性地认识事情,所以利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和热点分析去探寻其中的法治与道德元素,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法治与道德知识,逐步构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体系。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公民道德与法治素养、推进依法治国理念的重要途径,是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加强校园安全。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道德与法治进行宣传,逐步让学生知晓道德,领悟法治,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法治素质,进而增强学生的品德,学会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德行准则,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让自己知道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什么是道德问题,什么是法律问题,两者的界线如何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又一育人作用是法和德是相关联的,但德往往先于法,通过加强和完善法治教育,能让学生有基本的道德素质。总之,在小学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成为道德合格且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人。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加强法治教育和德育的策略

    1.基于教材进行教学内容挖掘与拓展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内容的支撑,否则必然会陷入“无物可教,无物可学”的怪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想落实法治教育和德育,必须从教材出发,挖掘教材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形成更加符合教学需求的高质量内容,更好地展开教学。不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原先都是思想道德课程教师,很容易被传统教学观念和内容所影响甚至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法治教育相关内容。对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要求教师熟悉道德与法治教材并结合教学大纲设计简单的教学框架,在年级组长的指导下进行交流、探讨和分享。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知法治教育和德育的内在关系,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考虑小学生身心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不断拓展和优化教学内容,为高效率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公共生活”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和剖析,综合考虑法治教育要求、德育要求、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将教材内容朝着法治教育和德育两方面延伸,融入更多生活实例,最终形成生动、有趣、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展开学习,即从道德层面对“大家的‘朋友”和“爱心的传递者”有了深刻感悟,也从道德与法治相融合的层面对“生活离不开规则”有了正确认知,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兼顾了法治教育和德育,促使学生形成了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的法治意识。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小学生思维主要受具象化思维引导,同时知识积累不足、学习能力较差,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小学生在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中难以实现高效学习。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生活实际,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相联系,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高效教学,保障实际教学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对学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既要基于教育专业知识对小学生身心特征有基础把握,也要根据自身在教学及生活中与学生相处的情况把握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等,为教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提供基础支持。只有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优化教学,才能真正践行以生为本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借助自身生活经验对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探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相关内容时,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鼓励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学校相关情况进行探讨,并组织学生一起探寻让学校变得更美好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成就感,保障实际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形成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学校规则的良好思想道德观与法治意识。

    总结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样非常不利于立德树人思想的融入。 由此看来要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以此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拥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永基.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31.

    [2]钟信.立德树人:新课程下小学德育教育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