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田操 于健龙

    摘要:采取到重点企业实地走访、座谈,收集整理县市统计资料等方法,全面概述了恩施特色畜禽现状,分析了恩施特色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健全评价标准体系、加强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培育生产经营联合体等建议。

    关键词:恩施;特色畜牧业;恩施黑猪;恩施黄牛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10-0037-02

    恩施特色畜禽包括恩施黑豬、恩施黄牛、景阳鸡、恩施麻鸭、利川马等,特色畜禽是恩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然而,恩施特色畜牧业仍然存在占比偏低、保护开发利用不够、品牌影响力不足、生产标准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发展特色畜禽不仅是落实恩施州特色经济增长极和“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建设需要,而且是实现畜牧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全面摸清恩施黑猪等特色畜禽发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对于推动特色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到重点企业实地走访、座谈,收集整理县市统计资料等方法,全面概述了恩施特色畜禽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1 特色畜牧业发展概况

    1.1 存栏、出栏情况

    1.1.1 恩施黑猪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州恩施黑猪存栏、出栏分别为9.84万、21.07万头。其中,咸丰县、来凤县和恩施市出栏数分别为9.58万、4.03万和2.25万头。

    1.1.2 恩施黄牛 全州恩施黄牛存栏、出栏分别为9.47万、12.69万头。其中,恩施、利川和咸丰分别出栏3.90万、3.12万和2.40万头。

    1.1.3 其他地方特色畜禽 巴东县马头山羊存栏、出栏数分别达到20万、18万只。建始景阳鸡,存笼 24万羽,出笼32万羽。

    1.2 畜产品加工情况

    目前,恩施黑猪以屠宰加工成生鲜肉为主,附带有腌熏腊肉、火腿、香肠等。以建始为例,恩施黑猪加工鲜肉分割筛选上市45.75 t,上市占比11.35%;高温熟制上市41.1 t,占比10.2%;腌熏真空装袋上市311.7 t,占比77.3%;卤制4.7 t,占比1.15%。

    同样,恩施黄牛多以屠宰加工成生鲜肉为主,少量有制作成牛肉干,但品种单一。以建始为例,生鲜肉上市50.4 t,上市占比98%,其他仅占2%。

    1.3 品牌建设情况

    恩施黑猪、恩施黄牛、景阳鸡、恩施麻鸭、利川马和巴东红三叶被列入湖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恩施黑猪肉、恩施黄牛肉、景阳鸡肉、景阳鸡蛋、宣恩火腿共5个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恩施黑猪、景阳鸡、景阳鸡蛋、景阳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获得湖北省地方标准。恩施黑猪在恩施市、咸丰县建立了恩施黑猪核心群保种场,湖北犇跃公司在盛家坝建立了恩施黄牛保种场和保护区,“恩施黑猪”“恩施黄牛”地方品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举办“恩施黄牛文化旅游节”提高品牌影响,参加中西部畜牧业博览会推介恩施特色畜产品,实施能繁母牛补贴和保险政策,加强恩施黄牛养殖的宣传引导,恩施黄牛养殖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全州有咸丰发夏、利川多仁多利、宣恩大派、湖北思乐、建始食达好等五个著名商标。

    1.4 市场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尽管“恩施黑猪”“恩施黄牛”是地方优良品种,但因前期投入高,品种改良利用难度大,普通养殖户积极性不高,目前主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较为普遍,表现出养殖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并存,新型经营主体与散养户并存。例如,建始县恩施黑猪养殖合作社、散养户分别为5户和174户;恩施黄牛养殖合作社、散养户分别为5户和560户。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恩施黑猪经营主体包括恩施市“百草池”生态养殖合作社、利川英达养殖专业合作社、巴东县精诚地方生猪繁殖场、鹤峰县共创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例如,利川市英达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销售,全程监控养殖过程的模式。恩施“百草池”合作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模式。

    有代表性的恩施黄牛经营主体包括湖北犇跃公司、利川市怀山牧业公司等。湖北犇跃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养殖保种公牛、培育能繁母牛、育肥雪花肉牛为主,将大部分能繁母牛和架子牛下放到合作社与农户分养,公司按合同回收牛犊和育肥肉牛。目前,公司已通过合作社下放到农户分养的能繁母牛有264头,涉农52户,下放到农户分养的育肥牛327头,涉农46户,种植牧草34.2 hm2,涉农142户。

    2 存在的问题

    2.1 特色畜产品占比偏低,品牌打造滞后

    尽管恩施黄牛、恩施黑猪特色畜产品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因宣传引导不够,市场开发不够,多数消费者对恩施黄牛、恩施黑猪尚缺乏足够认识,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市发展不平衡。咸丰、恩施、巴东恩施黑猪出栏数远高于利川、建始等县。恩施、利川恩施黄牛出栏数远高于其他县。二是特色畜产品占比仍然偏低。突出的表现在恩施黄牛出栏总数仍然不高,恩施黑猪商品猪出栏数占比偏低,如恩施、利川、巴东、建始恩施黑猪出栏比仅为1.86%、0.14%、2.00%和0.50%。

    2.2 产品保护开发利用不够,精深加工不足

    一是保护不够。目前,“恩施黑猪”“恩施黄牛”只有咸丰、恩施有保种场,品种选育不够,种猪质量有所下降,保种形势严峻。二是开发利用不够。“恩施黑猪”“恩施黄牛”主要以生鲜肉销售为主,没有依托恩施富硒、绿色、有机等特有的自然禀赋,开发出附加值较高的畜产品,牛肉干、火腿肠等精深加工的产品种类不全,品类不多,精深加工仍然不足。李卫东等[1]较为系统地对恩施州硒资源开发利用进展进行了分析,通过人工添加富硒饲草、饲料,恩施黄牛肉、恩施黑猪肉的硒含量明显提高,并详细分析了恩施黄牛不同器官的硒含量。

    2.3 生产标准体系不健全,优质不优价、销售渠道不健全

    目前,尚无“恩施黑猪”“恩施黄牛”企业生产标准体系,粗放式生产管理,分散经营等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对于恩施硒品牌打造,缺乏基于特色畜产品生物硒营养特性的畜产品硒标准。因传统营销占主要手段,销售渠道多以实体店销售为主,少量电商平台销售,渠道不完善,市场认可度不高,销售价格较低。如恩施黑猪生鲜肉市场价格在35~70元/kg,低于其他土猪肉价格。例如,建始县恩施黑猪通过实体店销售668.7万元,占销售总额的 86%,电商平台销售108.9万元,占销售总额的14%。

    2.4 产业融合程度低,集合资源优势不足

    通过调研发现,恩施黑猪等特色畜产品主要集中在养殖业,养殖+加工、养殖+休闲农业、养殖+休闲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畜牧业仍然缺乏。生產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表现在良种繁育等核心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度不高,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

    2.5 新型经营主体量小质弱,辐射带动能力不足

    散养户数量较多,单打独斗、缺乏有机联合,分工不明确,导致效益不高,而新型经营主体多是独资企业,缺乏资金雄厚的企业控股,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如恩施“百草池”合作社恩施黑猪出栏500头,占总出栏数的3.25%。

    3 建议

    3.1 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示范引导

    立足“恩施黑猪”“恩施黄牛”传统生产区,进一步细化,突出集中、连片、规模养殖。积极引进畜牧行业领军企业,建立养殖示范基地,采取代养、寄养等模式,辐射带动养殖户发展特色畜产品养殖。进一步规范示范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疫病防控等,加强示范引导。

    3.2 建立健全评价标准体系,规范生产、销售管理

    积极构建“恩施黑猪”“恩施黄牛”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标准评价体系,引导特色畜产品向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理顺市场和监管关系,加强投入品和屠宰加工、疫病监管,确保肉制品质量安全。

    3.3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产品开发力度

    依托湖北民族学院、恩施州农业科学院等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积极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富硒特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开发利用模式,加强对特色畜产品的深加工研发力度,加快特色畜产品全产业链研发、创新和示范,推进成果转化应用,逐步形成完善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3.4 强化财税政策支持,积极培育生产经营联合体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资本为主的原则,优化财税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特色畜产品保护和开发,积极鼓励市场资本发展特色畜牧业,促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加工利用、青贮窖、畜牧机械购置及养殖小区环保等项目建设。创新和落实金融支持措施,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允许养殖大户和加工企业凭基础设施、承包与流转土地手续、林权证、草地权属证和订单牧业生产合同办理贷款。

    3.5 深化品牌建设,探索多渠道销售模式

    充分发挥“恩施黑猪肉”“恩施黄牛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影响,进一步开发品类全、特色突出的“恩施黑猪”“恩施黄牛”地方优良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影响力。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建立健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万海英,朱云芬,等.恩施州天然硒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7,7(5):54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