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辩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摘?要:辩论是观点的碰撞和语言的较量,是一种训练思维、智识和表达的语言交流形式。文章主要探究课堂辩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在高中語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课堂辩论;语文教学;意义;应用策略

    一、 引言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辩者,治也。论者,议也。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注解,所谓治,理也。辩论意为对概念信息的厘清梳理和对观点行为的评议讨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辩论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

    辩论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教育家们历来重视辩论技能的训练,这一传统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荀子在《非相》中强调“君子必辩”,将辩论视作学者的基本素养。墨子也非常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他在《小取》中提出“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辩论可以增进人们明辨是非的智慧。在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对话问答闻名于世,是辩论式教学的积极实践者。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其著作《雄辩术原理》中将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这些为辩论走进高中语文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历史渊源。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尚不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思路混乱。而辩论对人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既是一重考验,又是一番训练。因此,笔者尝试将辩论引入语文教学实践中,文章将主要探讨课堂辩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二、 课堂辩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东方先贤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未经思考的学习存在误解的可能。西方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是思考让人类区别于一切其他生物。因此,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应为人类教育永恒之主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生要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

    思维能力是通过思维活动得以提升的。辩论伴随着立场的交锋和观念的互动。首先,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辩论过程中,辩手需要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不仅需要呈现扎实且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捍卫己方的立场,而且需要适时地质疑和反驳对方的言论。质疑和反驳是批判性思维的外化体现,也是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途径。其次,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辩论的立场由抽签决定而非由个人意志而定,如果遇到个人非真实情感立场,辩手在备赛的过程中即学会了换位思考。为了实现有效的防御,辩手需要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对方可能提出的论点论据和可能存在的漏洞,这些都促进了学生的辩证思维的提升。此外,辩论前的思维训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辩论中快速的攻防有助于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因此,将辩论引进高中语文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与交流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已被写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目标。将课堂辩论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将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辩论是一种在语言流淌中输出观点的活动形式,语言的准确和流畅是其最基本的要求。竞技之下想赢的心态和高强度的语言对抗更容易磨炼出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课堂辩论是训练口语表达的有效手段。

    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常出现论据陈旧、论据与论点相脱节以及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学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论据,从而丰富写作内容;围绕辩题的正反双方观点,辩手须通过类比、对比、归纳、演绎等方法,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事实、逻辑、价值等多个层面,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从容地抒发己见,落实到具体的写作中时,便能合理取舍论据,深入辩证分析,从而提高其议论文写作水准。

    (三)有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堂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首倡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认为教育应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美国教育巨匠杜威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我国教育界日渐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当前大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课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一般。

    让辩论走进高中语文课,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辩论活动形式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次,有助于推进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辩论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竞技要求团队精神,对问题的深入探讨,让课堂真正成为养成思考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场所。最后,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辩论进课堂能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研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对构建开放、合作、民主的高效语文课堂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 课堂辩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辩论在课堂中的应用形式,主要可分为自由辩论和主题辩论。形式选择应依具体情境需要而定。

    (一)自由辩论

    自由辩论是未经提前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教学中学生有争议的问题灵活进行的辩论形式。

    笔者执教《归园田居(其三)》时,对诗歌写作背景进行简要介绍,提到陶渊明不愿迎合黑暗官场辞官归隐,一位学生发问,面对官场黑暗,陶渊明却没有选择改变现状,难道不是对现实逃避的表现吗?笔者没有立刻去回答,而是针对陶潜在当时辞官归隐是否可取这一问题,让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与之辩论,其他同学可助辩。课堂气氛活跃,有不少令人记忆深刻的观点闪现,如“证明人生价值的地方从来不只是官场,评判人的标准也不只有名利,陶渊明虽然离开了官场,却从未停止创造自己的价值”“如果陶渊明不选择归隐,在明枪暗箭中尽最大力量去清理黑暗,那么无论是否成功,至少可以让同样不愿与黑暗纠缠的人看到一丝曙光”“对于陶渊明来说,精神和道德上的无暇高于一切,他追寻的是他心中的净土”等。在辩论中学生加深了对诗人和对人生的理解。

    (二)主题辩论

    1. 赛制和组织

    主题辩论即围绕一确定的主题以正规辯论赛的程序进行的双方对辩形式。现有的辩论赛最常见的是新加坡模式和奥瑞冈模式。新加坡模式侧重于通过多角度论证以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奥瑞冈模式侧重通过盘问质询考验思维的敏捷性,对辩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考虑到高中生辩论经验较少,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模式要求正反双方各派出四名辩手进行辩论,程序主要包括立论陈词、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三个环节。立论陈词环节正反方一辩至三辩分别交替发言,时间为每人三分钟,自由辩论环节每一方累计时间4分钟,双方共8分钟,双方交替发言,总结陈词环节双方各有4分钟的结辩时间。

    每场比赛除了参赛的辩手,另设有由学生担任的计时员和裁判团。裁判团成员投票决定胜出方并阐明自己的投票理由。学生轮流参与出赛,辩手的持方由抽签决定,辩位由队员讨论而定。辩论结束后,每位同学完成相关论题的写作。

    2. 辩题的选择

    大部分高中生并未实践过辩论,辩论经验不足,考虑到这一学情,辩题难度应适中。辩题的内容可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辩题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如中学生是否应统一穿校服。这类辩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让学生对这一话题有话可说。二是辩题与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相联系,如屈原投江的精神是否值得被效仿,荆轲是不是英雄等。针对这一类辩题辩论的过程也是对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探究过程。三是辩题与时事热点相联系,如网络直播大热是社会之喜还是社会之悲。这类辩题可以提升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有家国情怀的现代公民。

    3. 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辩论前需对学生进行指导。一是讲解辩论技巧,训练学生归谬、反驳等思维,向学生推荐《深度说服》《我们如何思维》等辩论入门书籍。二是普及辩论规则,如禁止人身攻击等。三是关注学生心理,鼓励内向害羞的学生勇敢参与发言。

    辩论中需灵活处理突发情况。自由辩论环节难以避免出现冷场或混乱的意外情况,当出现冷场现象,一方面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另一方面可以适当给予学生提示。当出现混乱现象,教师应及时调控全场,严重时中止比赛。

    辩论后需及时评价与总结。辩论结束后,教师应针对双方观点和论证思路点评学生的辩论表现,并对主题进行总结和深化,让学生有所收获。

    4. 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提出见解和驳斥观点是辩论与议论文写作相契合之处。无论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辩论对其思路的确立、结构的展开、论据的取舍都有很大助益。完成唇枪舌剑的一场辩论,教师可及时布置相关话题的写作任务,并以学生的辩论表现为参照,点评并指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

    在完成“中学生应不应该统一穿校服”这一主题的辩论之后,支持反方的一位同学在总结中却写下来这样一段文字:“我曾坚定地认为是这宽宽大大的校服让我淹没在人群中,我焦虑自己得不到注意,个性得不到释放。我想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我想被身边所有人看到。今天的比赛却让我反思,个性的张扬一定要依靠穿什么衣服去实现吗?志趣、性格,都可以让一个人与众不同。想通过衣服标新立异来表现自己,我想那并不是人格真正的独立。”笔者惊喜地看到,学生经过换位思考,对个性一词认识得更加深刻,经过不断地练习,思辨性写作能力也会日渐提升。

    四、 结语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深刻领悟到课堂辩论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自由表达能力的价值,对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通过辩论的形式,希望在小小的语文课堂上,用自由的氛围去包容学生稚嫩的思想,以开放的精神去支撑学生思辨的习惯,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佳.浅谈课堂辩论在语文教学和学生培养中的运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4):340-342.

    [2]刘文光.辩论式教学溯源及特点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20(1):125-129.

    [3]沈晓敏.提升课堂辩论深度的教学策略:以社会学科课堂教学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99-104.

    [4]黄泽予.作文课堂辩论是思辨性议论文教学的活力引擎[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89-90.

    作者简介:

    康冉,河北省三河市,三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