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侯俊清 张建华 秦长江 张祎捷

    摘? 要:当下国民健康水平的发展需要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而现阶段医学教育体制培养的医学人才较单一化,尤其是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研究生”)的教育,只注重临床思维及技能操作,而忽略了科学研究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割裂了对医学完整性的认识,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以我院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培养为例,对复合型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供综合的教育改革思路,从而探索其有效的培养模式進行实践,以实现“复合型、卓越型”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

    关键词:复合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6-0176-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health level requires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excellent medical talents. The medical talents cultivated under th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at this stage are more singular. The education of master degree students in clinical medicine (referred to as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students") only focuses on clinical thinking and skill operation, but neglects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thus cutting off the understanding of medical integrity and fail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for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to reform the mode of clinical graduate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clinical graduate students in our hospital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clinical graduate students, and provides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reform ideas, so as to explore its effective training model and practice to achieve the "composite type, excellent type" training target of 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 compound type; clinical medicine; master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training model; medical education

    一直以来,我国将医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实施专业化教育方式,依据大医疗环境下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招生,培养了大批“能看病、会看病”专一化医学人才[1]。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在与其他学科、专业相互交叉融合,不断的趋向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社会对于复合型医学人才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因此,为了使医学人才能够同时代发展接轨,促进国民健康提升,实现健康中国的总体目标,必须落实培养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的教育方针。为此,教育部下发多个医学教育改革相关文件,要求医学院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改进培养模式,从而建立完善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教育机制[2]。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作为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计划”项目,改革目的是培养复合型卓越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使其具备全面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学术性[3]。

    一、复合型卓越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内涵及特点

    (一)内涵

    复合型卓越专硕研究生指的是医学院校通过“医教研并举,多学科渗透”的办学理念,依靠本身所具有的医疗资源培养素质高、技术精、掌握前沿尖端科学知识和技术、具备科研思维的医学人才[4]。

    (二)特点

    1. 扎实的专业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临床专硕研究生的根本,是学习其他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的关键。专业基础有助于多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有助于对前沿科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进而指导临床工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 跨学科交叉融合意识

    跨学科可以是医学间不同科别的交叉,促进对医学完整性的认知,通过各科间的优势互补,能随时适应当前医疗环境的变化和多元化医学模式的发展;跨学科还可以是不同领域间的交叉,如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结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特长,发挥知识能动性,既可以扩展思维模式,还可以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医学难题,甚至可以启蒙新学科的生长[5]。因此复合型专硕研究生不但要具备较强跨学科交叉融合意识,还要将各个学科的知识完美的交融并熟练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3. 综合的素质和能力

    作为临床专硕研究生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和能力,包括专业的医学技能、阅读与沟通能力、自我学习和自我改进及自我完善能力、社会科学和人文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等[6]。综合的素质和能力是现代医学生培养的标准,也是现代市场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4. 创新性思维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培养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创新性,是推动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发现新的起点,运用现有的理论,创造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新事物。正是创新性思维,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通过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启了医学发展的新时代。因此,创新性是复合型卓越专硕研究生必备的素质。

    二、我院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及培养现状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缓解高层次医学人才供需矛盾、提升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我院一直致力于复合型卓越临床专硕研究的培养,通过多年的实践,不断的积累经验,整合并扩展医疗资源,完善培养制度,目的是为了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道路。我院临床医学学科下设: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康复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学17个研究方向,设置有医学统计学、循证医学、文献检索与应用、科研设计等丰富的课程及交叉学科理论学习,配置有国内为优秀带教老师及专培基地、实验中心、教研室等。在培养方式中,采取“分阶段培养,阶段考核筛选,合格进入第二阶段”的方法,实行指导教师负责的双导师或指导小组培养制: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业务和综合素质教育,同时兼任研究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和督促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第二导师或指导小组成员协助导师严控培养质量。在课程教学与考核中,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等方式学习,采取笔试、面试、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分阶段考核,学位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相结合,由临床医学院和培训基地共同开展教学工作。将临床医学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融合,实现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为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基础[7]。

    除此之外,我院立足行业发展规律,着眼当下医疗模式特点,结合社区及社会发展需要,将医疗同其他行业机制相互接轨,如在煤矿地区发展烧伤整形外科学技术,保障健康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与养老机构三方合作,为老年人群提供诊疗支持,开启了医养结合、分工协作的新局面等等。此举不仅为专硕研究生培养提供平台的同时,还增加学生在行业中的交叉性、适应性、挑战性和竞争力。

    经培养后,我院专硕毕业生具备广博而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基础、掌握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具有深厚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临床诊治工作等复合型特点,而目前各大医院正是需求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复合型专硕研究生的培养不仅可以满足医院及社会的需求,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率。

    三、臨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综合改革思路

    为培养复合型卓越临床专硕研究生,结合我院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体会和临床实践,特提出以下综合培养改革思路:

    1. 建立完善的统一招生、管理制度:做到四个统一,统一招生简章、统一培养方案、统一教学课程设计、统一研究生管理。2. 规范暑期提前上课制度:实行暑期提前开学上课,严格执行33个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面接轨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培养“四证合一”的临床应用型人才。3. 建立院内研究生管理网络平台:引进网络平台,实现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信息对称,完善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系统。4. 建立优质师资队伍,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利用综合大学优势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和研究生指导老师的支持力度。鼓励研究生导师对外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统一备课,网络专题讲座共享,实现研究生培养同质化。5. 整合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学院各附属医院资源,建立内部教学及科研共享平台,实现内部资源一体化;通过交流合作,搭建兄弟院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临床医学学科资源一体化。6. 培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选择基础型导师,定期开展科学研究集中培训,提高学生科研思维,掌握科研方法,例如MATE分析、各种数据库利用等,并学会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从临床实践中挖掘数据、搜集标本等,提升高水平论文产出能力。7.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分阶段考核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媒介,重在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复合型能力及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制定下阶段目标继续学习。8. 建立研究生外出交流学习长期机制:增加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活动,通过校间交流学习、优生互换等方式,建立研究生长期多元化互动平台。

    四、培养复合型卓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效举措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学质量是能否有效的培养复合型卓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直接因素,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师资的职业能力和教学模式[8]。因此,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道德品质优、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团队是必要的。坚持“引进来”“送出去”,派遣优秀教师去知名院校学习,深化教师在国际、国内相互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国际化视野下的教学能力;引进国外高级教师,对国内优秀教师进行培训,结合临床医学特点,优化适合国内医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加强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努力打造富有活力、人才结构合理的创新型科研团队。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使教师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指引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9]。

    (二)改进教学模式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演出。教师要确立以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教学内容,从而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10]。教学结构的改进必须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和学科基础相匹配,遵循临床医学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规律,遵循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和系统性[11]。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和模式在不断趋于多元化,如多学科融合、案例引入式教学;基础与临床相结合,融入创新科研内容教学;基因微信平台,将TBL与PBL相结合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结合临床实践教学等丰富的教学模式。我院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实践,摸索出了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即通过“医学模拟人-标准化病人-临床病人-医学模拟人”逐步递进、反复实践。教师通过医学模拟人对专硕研究生进行一对一专业知识讲解,结合标准化病人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查房,将医学知识分解讲授,然后教师一对一带领学生管理临床病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再次集中通过模拟人进行问题讲解和实训,如此反复,带动临床专硕研究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锻炼临床诊疗思维,提高临床技能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医学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来创造更优越的医疗环境和体系[12]。为适应当下医院整体发展的新形势,落实“科教兴院”和“临床提升”的战略,医学院校应该创新培养制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事物,学习新体系,构建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结合当前社会对医疗的需要,在医教研协同模式下,学校和医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多学科相互融合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知识共享和更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可持续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医疗行为的有效实践和发挥,是造就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阶段考核评价体系

    自从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学生一直在进行科室轮转,大部分导师对于学生也是放养状态,致使学生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失去了方向性和目标性,不知道如何规范化学习。而在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分阶段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内容可以规范学生学习流程,同时反映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合理方式。建立健全的研究生评价体系,能够确保研究生的选拨和定向培养机制有效性。以培养复合型专硕研究生为目标,考核评价内容设定为:基础知识及临床思维、技能操作、科研思维与方法三个模块,带教老师以三个模块为导向,分阶段设置考察题目,以一对一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导师负责监督,通过考核判定学生阶段性综合能力情况,并制定下一阶段培养目标,导师及带教老师共同负责指导综合成绩不合格学生。最后一阶段考核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从思想政治、人文素养、专业理论基础、交叉学科知识、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科室轮转及考核、管理患者能力、临床思维、技能操作、科研思维及方法、科研项目及奖项、发表论文情况、医护及患者评价、就业情况等方面综合评判[13],从而保证对专硕研究生评价的科学性和统一性。

    (五)拓展对外交流与学习

    对外交流学习,是知识的流动和互换。在培养临床专硕研究生的过程中,积极创造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派遣学生短期培训、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等,在开拓视野的同时,有利于不同层次人才间的沟通,互相借鉴学习及思维模式,促进对医学最新进展和前沿知识的了解[14],这样更有利于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专硕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

    (六)加强跨学科交叉融合

    强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我院通过积极探索,开设跨学科交叉课程,并成立跨学科专硕研究生培养机构,促进医学与工科、理科、人文社科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应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来解决当下临床医学难题,创新诊疗技术及治疗方案,如新药品研发、实用医疗器械改进、人文医学新理念应用等。另外,我院通过资金投入及项目合作,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推进,努力打造多学科相互协助,共同发展的新医学模式。目前医学科研发展达到新高度,专硕研究生很难发现、完成创新性课题,而通过跨学科交叉培养,扩展了研究生科研视野,可以更容易发现并选择跨学科交叉性课题研究,从而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进一步带动专硕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提高。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而临床专硕类研究生是当前医学院校招生最多的研究生,其培养是重中之重。医学院校应当积极探索并构建适合当前专硕研究生发展的教育新模式,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壮大师资队伍、促进多学科融合等多种有效途径,培养与当下社会需求相接轨,满足国民健康需要的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国营,逯鹏,周帅,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8):12-14.

    [2]许晶,吴心灵,贾树华,等.医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性研究[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5(03):14-17.

    [3]郑雨蒙,李欣,周文轲,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7):63-66.

    [4]祝爱武.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内涵与特征[J].高等理科教育,2017(06):41-49.

    [5]潘兴富,欧阳雅博.浅谈跨学科培养对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4):50-51.

    [6]王建敏.并轨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2):129-133.

    [7]白璐,王耀东.“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26-28.

    [8]王小霞,冯军强,袁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與实践,

    2018,26(03):446-449.

    [9]冷德生,王启帆,于钦明.中医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7(17):84-85.

    [10]张丽,何睦,唐德才,等.大健康背景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J].中

    国医药导报,2019,16(25):57-60+68.

    [11]耿彧,白涛.高等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03):269-271.

    [12]王海邻,齐永安,贺玉晓.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18):10-12.

    [13]刘琳,吴丹桂,陈烨,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3):63-65.

    [14]姜文国,米佳,杨春华,等.基于ESI分析临床医学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