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探究

    李翔

    摘 ?要:英语是小学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文章从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切入,结合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同时对现存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小学英语;劳动教育;渗透策略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的“五育”内容之一,德育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其中间接的德育提出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同理,劳动教育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必修课程层面,其核心素养应该向多种维度延伸,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得到普遍的渗透。

    教师在讲授英语学科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已经成为每位小学英语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1. 深度解析教材,确立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首先应该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尝试将其与英语学科知识建立起客观、合理的外在逻辑联系,促进两者融会贯通。然而,小学英语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具有劳动教育意义,如果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进行强行解读、主观联系,实际教学反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PEP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1“My classroom”时,这个单元围绕“clean the classroom”话题整体展开,多个课时的内容出现学生打扫卫生的场景,而且词汇、短语、句型等重点教学内容与劳动相关,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在本单元渗透劳动教育。相反,四年级上册Unit 6“Meet my family!”以介绍家庭成员为主,与劳动主题缺少直接联系,教师可以不必考虑将本单元作为劳动教育渗透的载体。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劳动教育渗透的出发点,确立以培养学生劳动积极性、构建学生劳动价值观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细致、完整,其中包括劳动教育渗透的目标、内容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同时考虑学生当前的个体发展水平,使劳动教育的渗透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征。

    2. 创设语言情境,善用影音媒体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倡由教师创设真实、具体的语言情境,围绕核心话题整体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导入环节渗透劳动教育,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5“Dinners ready”A部分“Lets talk”时,教师可以在家庭聚餐的基本语境下,导入Mike母亲辛苦准备晚餐的情境,以全体家庭成员参与收拾餐具的情境结尾。这样不仅没有影响学科知识的正常教学,反而使语境更贴近现实生活,在无意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明白了母亲准备晚餐时需要照顾每位家庭成员的喜好,也懂得了在饭后应当协助父母完成家务劳动。

    影音媒体具有生动、直观的交互特点,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图片、音乐和视频等形式作为导入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感性材料,创设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语言情境。仍以“Dinners ready”A部分“Lets talk”为例,教师若要呈现Mike母亲根据家庭成员喜好准备晚餐的情境,可以采取播放Flash动画的方式,将她辛勤劳动的过程通过动作、声音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更容易联想到母亲在家里忙于家务的画面。另外,在呈现与劳动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时,教师可以充分使用动态图片代替静态图片,加强学生对于某一劳动技能的印象。

    3. 优化梯度作业,创新评价体系

    梯度作业是近年来小学英语教学提倡的作业模式。梯度作业,是指教师布置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作业,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与认知特点。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将梯度作业与劳动技能训练结合,是渗透劳动教育的新思路。再以“Dinners ready”为例,在B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Lets do”设计“Make a salad”的梯度作业。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制作沙拉的过程中使用“Cut the vegetables”等句型向家长系统地介绍操作步骤;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沙拉,同时运用bowl,knife,spoon等核心词汇。这样,语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应用,学生也进一步巩固了制作沙拉的劳动技能,享受了动手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在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中渗透劳动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并改革传统的语言课程评价体系,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Make a salad”梯度作业为例,对于认真完成沙拉制作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成品照片,给予其积分獎励,作为期末平时成绩的体现。另外,拓宽评价渠道,仅仅采用具体量化的评价体系对小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评价,不利于劳动教育的渗透。对于布置的相关劳动作业,可以由家长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落实劳动技能在现实生活的应用。

    4. 参与教具制作,培养劳动情怀

    教师通过手工制作单词卡片、物品模型和四线三格磁贴等教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直观性和趣味性的作用。如果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具的制作,更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制作教具。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 5“Do you like pears?”时,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为常见水果,此时学习小组成员可以使用橡皮泥合作完成一组水果模型。另外,教具制作的过程应该保证小组成员全员参与。以四线三格磁贴的制作为例,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裁纸,美术功底好的学生负责划线,书法水平高的学生负责书写。通过英语教具的制作,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是劳动教育的精神所在。

    英语教师需要借鉴情感陶冶的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首先,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可以在英语课前提前来到教室,帮助值日生擦干净黑板,或者在课后主动整理讲台,树立热爱劳动的榜样形象。其次,对于学生在劳动课上完成的作品,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搜集,作为英语教学的教具进行再利用。当学生制作了精美的动物手偶,教师便可以在教授动物词汇的单元时设计一段动物之间的对话,并应用目标句型,再借用手偶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要对提供教具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其劳动价值。陶冶和渗透,本身在概念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教师在陶冶学生劳动教育情怀时,劳动教育思想也得到了有效的渗透。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现存问题与建议

    1. 教师应加强渗透劳动教育的意识

    有些小学英语教师缺乏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识,认为这是劳动教育专门课程的任务,与学科教学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渗透,教师应该从根本上重构教育观念,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同时,切实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劳动素养,深度挖掘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共性与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改进与完善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

    2. 学校应给予渗透劳动教育的支持

    学校应当开展与劳动教育理论指导体系相关的讲座与培训,帮助任课教师真正意识到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有效方法的讲解与成功案例的分享,从理论层面给予教师实践指导。在校内英语教研活动中可以增设劳动教育渗透的主题,教师利用该平台与其他英语教师互动交流,主动汇报实践经验和反思心得。通过学校的支持,小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不断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赖慧玲. 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J]. 基础教育研究,2019(13).

    [2]孙小平. 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性探讨[J]. 新课程研究,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