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

    摘 要: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涵以及内容结构入手,对其现阶段面临的瓶颈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性提出几点改进建议,希望可以促进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实践体系的完善,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推动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思路;实践体系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260

    在現今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辅导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高校都针对性的完善了辅导员工作的政策环境,但从整体上来,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仍旧不能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体系进行完善,为辅导员提供持续动力,以达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目的。

    1 辅导员及其职业生涯发展

    1.1 辅导员及其职业生涯周期的概念分析

    根据我国教育部43号令的相关内容,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以及日常管理组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最早出现辅导员的高校是清华大学,于1953年设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其他高校也相继效仿。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辅导员这一职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育部也针对性的出台和修订了相关政策文件以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其二,党团和班级建设。其三,学业指导。其四,日常事务管理。其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其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七,危机事件应对。其八,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其九,理论和实践研究。

    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周期是指辅导员从加入队伍开始到离岗的整个过程,包括从入职准备到入职初期、从能力建构到成熟与成长、从职业挫折到职业稳定、从消退到离岗等多个阶段。

    1.2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

    根据现今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其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辅导员作为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职业规定。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下,分工造成了职业分化,同时也是各个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基于现有研究,专业性的实现需要满足六项标准,分别是使用专业知识技能、渗透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经过长期培训;持续学习进修、享有有效专业自治、具备坚强的专业团体。基于以上内容,高校辅导员是指基于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服务咨询并获取报酬以满足自身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的工作。

    其次,职业生涯发展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结合现如今国内外许众多专家学着针对职业生涯所做出的解读来看,职业工作客观上创造了社会价值,主观上则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且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个体的自我认知、定位以及社会价值判断都会发生变动,参加职业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途径。

    再次,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特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是由多个阶段共同组成的动态过程,辅导员参与职业活动经验的丰富会使其自我认知不断深入、自我定位逐渐明确、专业水平持续提高,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其特征有四:一,高校辅导员主导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获取经验、反思提升。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是社会外在要求内化为个人素质的过程。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动态特征,辅导员通过参与职业活动不断成长,其所面对的工作环境也在持续变化。四,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是社会贡献和自我实现的统一。与其他职业相比,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新时期国家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素质关系着使命,而辅导员则负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这决定了其职业工作必然会形成社会贡献。

    1.3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所包含的内容

    基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以及日常教育管理对辅导员群体的要求,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职业能力发展。职业能力是衡量个体是否能够胜任某项职业的重要标准,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处于基础位置。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其职业能力的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具体是通过对思政教育相关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形成良好的工作能力,掌握先进高效的工作方法。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多是通过培训来实现的。

    其二,职业人格发展。“人格”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因此从广义上讲,人格是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心理的总称。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其职业人员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道德品质以及鲜明的个性特质,基于此,其职业人格的发展即是指职业心理成长成熟以及职业道德和个性的养成过程。想要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人员发展,需要关注两个点,一是强化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发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信念力量,锻炼其心理调适能力。

    其三,职业路径发展。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高校辅导员职业路径的方向有二,分别是职业化和专业化。职业化是指遵循一定的规范开展职业活动,专业化是指通过专门培训,并专门从事实现不断提高。简单来讲,想要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高校辅导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并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探索,这种工作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最终实现自身的高层次发展,满足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2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因实践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的负面影响而陷入困境,想要根据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路经进行调整,并构建完善的实践体系,首先需要解决当前实践中遭遇的困境。

    2.1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机制不完善

    首先,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有效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我国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明确,但我国各地方高校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重视不足、投入不足的现象,导致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得不到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其次,面向辅导员群体的培训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在教育部的号召和要求之下,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培养的力度都获得了一定的加强,但因经费资源支持的不足,工作强度超负荷,大部分辅导员既不易得到参与培训的机会与没有时间参与培训。同时高校辅导员持证上岗、定期培训以及挂职锻炼等制度也存在严重缺陷,培训实效性极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再次,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不畅通。虽然我国已经发布过面向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但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准入、工作评价、成长发展等相关专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在考核方面,不同高校所建构的考核体系在方法、指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阻碍了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发展。

    2.2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

    前文提到过,辅导员在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即辅导员必须要具备主动学习、反思、优化提升的意识,因此强大的内在动力是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现今很多高校辅导员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职业情感不稳定,它所反映的是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主观体验,具体包括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以及职业敬业感三个方面。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大多是一些繁杂的事务,受环境影响,其对自身职业的定位和认知存在巨大偏差,使得其难以形成职业认同、荣誉感和敬业感。

    3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建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新路径

    基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高校应该对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进行健全完善,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宏观架构,以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从政治素质、学历背景以及知识能力等方面对辅导员选聘标准进行完善,把好职业入口关。同时,要建构科学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培养体系,建构层次递进的从国家到学校的培训培养系统,针对职业能力、职业人格发展需求,设计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此外,还要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进行优化,一方面调整队伍的年龄、学历以及专业结构,另一方面则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集中力量进行骨干培养。

    其次,从中观层面推动制度普适向个性发展转变。对于各个高校而言,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个体的成长发展,面向辅导员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打造职业发展平台,为辅导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其专业目标、岗位目标和职业目标,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培训。同时帮助辅导员解决一些思想和实践问题,通过互动交流了解辅导员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情况,面向其需求建立辅导员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的情感支撑系统,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职业工作之中。

    最后,依托现实推动高校辅导员的成长发展,建构“发现问题—研究课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实践互动链条,整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设置研究课题,将研究成果作为辅导员实际工作中操作行为的参考依据。同时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实践体系进行优化

    首先,对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机制体制进行完善,具体措施有三,一是从理论层面对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系统进行完善,明确目标规划、方案选择以及信息反馈,确定科学的系统评价标准。二是在实践运行方面,加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督查,确保职业标准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分类指导,结合不同高校在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辅导员队伍配备、培训以及管理等方面为高校提供针对性指导。三是在考核评估方面,建构多指标、综合化的考评管理细则,提高辅导员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其次,对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进行优化。从培训内容设计、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入手对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以内容设计为例,高校要面向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需求建构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如在专业素养提升方面,应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等专题课程,在职业能力发展方面,应设置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课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管理的效果,因此各高校应提高对辅导员培养的重视,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完善,为辅导员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洪鸿麟.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严凤雅.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

    [3]丁光明.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4]童德毅,文之峰.高校輔导员职业发展模式与素质提升探析[J].法制博览,2015(01):39-40.

    [5]陈占芳.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研究[D].厦门大学,2014.

    [6]李健.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

    作者简介

    梁书杰(1976-),女,汉族,山东泰安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