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德育 润物无声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从懵懂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三观”的建立、优秀品质的建立、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音乐教育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文章阐述了德育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的现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了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德育教育

    一、 引言

    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人生从这个阶段开始接受教育,音乐教育、德育教育都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德育教育旨在让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初始阶段,德育教育放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更容易接受。音乐教学富有情趣、美感和容易接受的特点对德育工作开展是一项重要的优势。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是一项值得实践探索的课题。

    二、 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就是一种德行教育,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及心理的教育,重点在于品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学会待人接物的正确做法,并以此来规范言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是一个永恒的时代主题,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为目标,贯穿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工作起着引导和保证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合格优秀公民的起点。开展德育教育,就是需要通过适当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人、塑造人、感化人,使其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人才。

    三、 小学音乐德育工作的现状

    音乐教育采用以听觉审美为中心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受美、创造美。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音乐,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开启智慧。而在课程教育实践中,人们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性教学。同时,部分学生对于课程上所授的歌曲仅仅能够做到简单的唱诵,缺乏情感,涉及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及相关历史背景,更是知之甚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对于音乐学科德育融合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

    音乐教师的关注点较多地放在识谱、音准、作品分析、音乐表现等音乐素养方面;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开展了舞蹈、合唱、器乐等社团课,并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种艺术比赛和展演活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音乐与德育的融合教育思想缺乏认识,从而忽略了音乐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二)教师对于音乐学科德育融合要素的提炼能力不强

    音乐教师对于音乐学科德育融合要素的提炼能力不强,部分教师在欣赏和歌唱课中能够提炼出德育要素,而综合活动的德育要素,如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则提炼能力偏弱。教师往往注重歌唱习惯、学科常规,而忽略了本学科课堂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与责任。

    (三)教师对音乐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方法单一

    部分年轻音乐教师对音乐知识比较熟悉,而对德育教育的知识不够熟悉,缺乏将德育教育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往往是挖掘教材中的音乐理论知识,单纯地从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做分析,不能够巧妙地将德育教育有效地穿插在课堂中,缺乏创新性,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抓住音乐與德育融合的契机,对德育要素的缺乏深入研究,进而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四、 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唱”出情感——在歌唱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生活中抒发情感、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借助音乐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让音乐回归于生活。小学音乐教学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美妙的音乐节奏吸引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曲感化学生,在歌唱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热爱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热爱生活的审美能力,使德育元素融入歌唱教学,入脑入心,沁入心田。

    例如:苏少版三年级上册《游子吟》这首歌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背这首诗,在语文课堂中也了解了创作背景:孟郊常年漂泊在外,体会到了世态炎凉,这样的经历使得孟郊感受到了各种情感,在多种情感中母亲对自己的情感是最真挚无私的,正因为孟郊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才写下《游子吟》表达自己的情感。音乐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声音演绎诗人孟郊写《游子吟》所要传递的情感;用歌声去理解孟郊是如何对待母亲的?启发学生今后在生活中要以孟郊为榜样,理解母亲,理解母爱的伟大,潜移默化中在课堂上开展了德育教育。

    (二)“赏”出情怀——在音乐赏析中进行德育教学

    音乐赏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喜爱程度。音乐欣赏,不是漫无目的的欣赏,而是需要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在音乐赏析课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节奏、旋律为切入点,塑造与音乐表达相符合的形象,带领学生进入音乐作为创建的情境中,通过音乐赏析,进行德育教学,让学生理解真正作品的内涵,使学生认识到荣辱、善恶与美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人生的哲理。

    例如:苏少版的三年级上册《映山红》一课。通过一颗五角星作为导入“你知道哪些关于五角星的历史故事?”通过试探性的提问,了解学生对红色故事的储备。而后将电影《闪闪的红星》分成三个主题,分层次地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观看视频后,让学生思考,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视频中同龄人的爱国热情为什么那样高,新时代的学生的爱国行为有哪些,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说要怎么做,有利于让学生去实践。再介绍电影中的插曲《映山红》,理解歌词中为什么是“夜半三更盼天明”……一边欣赏,一边理解,一边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的同时开展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准确表达情感,并且通过描述的影片内容,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同龄少年的机智、勇敢,敢与敌人作斗争,敢于争取革命的胜利。这样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对深远的,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三)“演”出情素——在教学方法中培育德育理念

    科技的发展,丰富了音乐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死板的灌输式讲授,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沉浸在音乐教学中,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德育理念,渗透德育元素,学生理解、讨论,教师讲授、引导,可以达到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并举的效果。

    例如:在教苏少版小学二年级音乐第一单元中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首先,确定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教学时通过读歌词、举例子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含义,挖掘出德育目标;然后,通过音乐表演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子女要知恩、感恩、报恩,最后通过唱、跳、演、说的方式来深化,从丰富有趣音乐游戏中去感悟父母的爱和爱父母的快乐幸福。进而,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激励学生从自己和身边小事做起,使“孝亲教育”这一德育目标得到的落实,最终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美好的品质。

    (四)“创”出情操——在合唱展演中培养德育文化

    音乐是一种艺术,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文化展演活动最需要的就是团体合作是,而团体练习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这是考验学生团队意识和凝聚力的试金石,一个人独唱一首歌曲相对容易,多人同唱一首歌曲且唱好一首歌曲则相对较困难,学生在练习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音乐自身的乐趣,还在通过相互配合养成遵守纪律、个人服从集体的好习惯,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红歌合唱活动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是学校用来传扬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后代的一种载体。少先队音乐是少先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优美的旋律,鼓舞着少先队员为着同一个伟大的目标——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在少先隊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少先队组织特有的音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反映少先队生活的音乐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少先队之歌》;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音乐,如《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生长吧》等。在国庆、元旦、少先队建队日等主题活动日中,组织全校学生以红歌大家唱、少先队带动唱等创造性的集体活动方式,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突出鲜明的爱国之情和特有的时代号召,引领青少年传承民族的精气神,引导青少年心灵的向往和精神的追求!

    五、 结语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天天是育人之时,处处是育人之地,人人是育人之人。现代教育可以说是:科科能育人,课课能育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普及传播音乐文化的同时,更要加强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聆歌唱教学、音乐赏析、合唱展演、师生互动等多种方式,以不同教学形式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音乐教师要以负责的态度去对待音乐学科,以高尚的情操去理解教材,以新时代的课程理念去驾驭音乐课堂,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去设计教学活动,音乐课堂上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全面的音乐知识,也能受到良好德育的熏陶。在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思想道德素养也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简介:

    潘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