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方言词语与岁时节日文化

    摘要:眉山自古文化资源丰富,凝聚着特有的东坡文化、长寿文化、忠孝文化、蚕丛文化、竹编文化、大雅文化等。在其多重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眉山传统岁时节日也独具地方文化特色。因此,本文试图从眉山岁时节日习俗类方言词汇着手,探寻眉山岁时节日习俗背后民众的心理及深层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眉山方言词语;岁时节日;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4-0023-03

    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轄东坡、彭山两区和仁寿、洪雅、丹棱、青神四县。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文化资源丰富,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美誉。眉山古称眉州,自古山川秀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灿烂,甲于西蜀,凝聚着特有的东坡文化、长寿文化、忠孝文化、蚕丛文化、竹编文化、大雅文化等。演绎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民俗民风[1]。受眉山特有的文化的浸润和滋养,眉山传统岁时节日也独具特色。因此,本文试图从眉山岁时节日习俗类方言词汇着手,探寻眉山岁时节日习俗背后民众的心理及深层的文化内涵。

    1眉山方言词汇与传统岁时节日

    1.1过年

    每年冬至后,眉山家家户户便开始腌制腊肉、腊鸡、灌香肠,酿酒蒸耙,以备过年。过年时间从年前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结束。过年习俗方言词如下:

    杀过年猪: 每年冬至后,眉山家家户户开始筹备过年,最突出就属“杀年猪”。杀年猪当日会邀请亲戚、邻里朋友来家中聚餐。聚餐菜色主要是用“猪下水”和旺子(即猪血,眉山人一般忌讳直言血,视为不吉利)为原料。聚餐后,有送肉这一习俗,往往将认为最好的“宝腊肉”赠与娘家父母以示孝敬,也或赠与亲戚朋友,以示分享。

    腊肉、腊鸡、香肠:眉山有“冬至不煍肉(烟熏腊肉),往至世上活”谚语,足以看出眉山人对过年熏制腊肉这一年货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眉山养猪户减少,杀年猪住户也日渐减少,更多是腌制腊鸡、买肉腌制腊肉和灌香肠。

    丹棱冻耙:丹棱冻耙是“大雅之乡”眉山丹棱县一道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丹棱冻耙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唐朝。《食说》载“唐时,古邑丹棱,时至腊月,民逮天寒,以米磨浆,入缸存之,数日,蒸而食之,名日冻耙。食法众,其法简,蒸煎炸烤,烤为胜,色金黄,酥而甜,脆而香。”《丹棱县志·稿本》(民国三十七年)记载:“岁末,各家燃香烛,供猪头冻耙以酒撒地祀祖宗[2]。”一到过年,丹棱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冻耙,现丹棱冻耙已做成十多种不同口味,已申报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

    枕头耙:枕头耙是眉山正月间走人户最常见的礼物。其做法为将2/3的糯米和1/3的饭米混在一起,放进清水中泡软,然后用石磨磨成浆,然后装进布口袋里滴干,待干成团后将米粉取出揉好,取2至3斤用几片大耙叶包成长方块,像枕头形状,再放进蒸笼里用柴火蒸熟。待枕头耙冷却后切成半厘米厚的片,然后用少量清油(菜籽油)将之煎至两名金黄,装盘淋上熬化的红糖即可食用。

    扫扬尘:“扬尘”即灰尘。扫扬尘即临近除夕,各家各户打扫庭院,清洁房间,彻底清洗厨房炊具,干干净净迎神祭祖,贴门神彩画,门框张贴春联,悬挂灯笼,有辞旧迎新之意。

    上坟、垒坟: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眉山资料集》记载:“临近除夕,各家各户打扫,扬尘……有的还备上香烛钱纸,刀头敬酒、挂坟钱纸,到祖先坟前祭扫。”时至今日,家家户户除夕前都要备上香烛、钱纸、刀头(即一块煮熟猪肉)和烧酒,有些人家甚至有带上猪头、公鸡等祭品到祖先坟前祭祀。祭祀结束后,要给祖先垒坟,即先清除坟上杂草后再在坟上垒土。

    团年:眉山从腊月二十七到大年三十都有团年习俗,即本家兄弟姐妹及娘家亲戚一同到家中团聚吃饭称团年。而除夕夜,是一家人父母儿女一起吃团年饭。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眉山团年饭比旧时更为丰富,但鱼及带肾雄鸡是必不可少的,有“有余有剩,雄姿英发”之意。

    守岁:除夕夜一家人吃完团年饭后,燃放烟花爆竹,全家围坐闲聊“守岁”,等待子时的到来。

    开门炮、接年:守岁至大年初一零时起,家家户户燃鞭炮,即在鞭炮声中除旧岁迎新年,有些人家还会在堂屋内献上茶果和年饭,烧香烛钱纸,敬家神接年。

    大年初一:眉山大年初一早饭是吃汤圆,以示“招财进宝、百(白)事顺遂。”眉山洪雅等地称初一吃汤圆叫“抢宝”,包汤圆时会在一个汤圆里包裹一枚硬币,吃到有硬币的汤圆的人则表示运气最好,民间俗语“运气好抢到宝,运气不好舀不到”即是指初一吃汤圆习俗。早饭后,人们多去附近寺庙逛庙会或去附近集市赶场。初一全天忌说带“死”“鬼”“瘟”等不吉利的话,也不能干活、扫地、倒垃圾和倒水,有少财和流财之意[3]。

    拜年:从大年初二起,至亲人家相互走人户祝贺新年即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有所谓“拜年拜到青草发”。眉山拜年有家族中晚辈给长辈拜年的,也有新婚夫妇到亲戚家或长辈家拜年,也有女儿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还有干儿、干女到干妈干爹家拜年。眉山至今任有“拜干亲”习俗,一些人家子女多病苦,便将子女寄拜他人,认作干亲,叫其子女呼为“干爹、干妈”以保“星辰”,认为这样子女才能健康成长。

    破五:即五月初五就下地干活或外出打工,旧时“拜年拜到青草发”,只有小康之家和富人过年拜年习俗,而穷苦农家,虽重视过年,但多把过年视为“过关”。民谣有唱“过年过年,催租逼债到门前,愁煞压岁钱;娃儿要买响簧(空竹),婆娘(妻子)喊买砂糖(红糖),吵得老汉(父亲)赶不得场(集市)。”他们过年只求有块刀头(一小块猪肉)祭祖,一家人能吃顿干饭就满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很少初五外出,更多等到过完正月十五,而农民破五下地干活习俗还一直存在。

    1.2元宵节

    眉山称元宵节为“过大年”。过大年这天晚上有闹元宵,吃元宵汤圆、挂面、枕头耙和青菜的习俗。吃青菜寓意来年清静,即来年无病痛,无磕绊,一切顺遂。眉山元宵节晚上有“偷青”习俗[4]。

    偷青:眉山元宵节晚上一直有“偷青”这一习俗。指成群结队到别人的园子去偷菜,并非真偷,只是象征性偷取一点,主人也不会责怪。而偷菜有偷财,偷葱有聪明之意,偷菜喂鸡鸭猪等家禽,寓意无病好养。

    1.3春分

    春分为一年二十四农时节气之一。民间有“春分住手”习俗,忌下地干活,休息一天,当天会“炒虫、吃虫”和祭祀“雀神”。

    炒虫、吃虫:惊蛰后,气温回升,昆虫萌动,春耕始。农民认为天下庄稼多虫害,不少人将各种作物果实,如玉米、胡豆、黄豆、豌豆等炒来分享给大家吃,意思是炒死虫子,免得它吃禾苗,以能减少虫害。

    腻雀嘴:春分当天,要用糯米粉拌雀蒿,做成“雀蒿耙”,吃之前,先把雀蒿耙撒于屋顶让雀鸟来吃,糯米有粘性,表示雀鸟吃后会腻口,就不会啄食庄稼,以减少鸟害。

    1.4清明

    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眉山资料集》记载:“新年(指春节)和清明节,具牲酒扫墓。多有举办清明会者,合族醵((凑钱买酒))饮,醉酒而归。”清明前后,除备香烛、纸钱前往祖先坟前拜扫祭奠外,眉山历来有举行清明会习俗。

    清明会:举办清明会由来已久,早在北宋时期已盛行。眉山境内显姓望族多建有宗祠,有哒姓望族还建有分祠[5]。在清明当天,根据沿袭已久、约定俗成的规定,各祠堂族人聚会并处理宗族事务,祭拜祖先,而后聚餐畅饮,这个聚会被称为“清明会”。每年清明节,族中男女老少都聚集到祠堂“吃清明会”。会上,先由族长主持祭拜祖宗,而后八人一桌,围坐祠堂大院方桌旁,喝烧酒和吃“九大碗”,饮宴以期达到族人孝亲睦族。

    1.5端阳

    眉山称端午节为“端阳”,有大小端阳之分。小端阳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阳是农历五月十五。有挂陈艾、吃粽子、咸鸭蛋,饮雄黄酒,并将雄黄酒洒遍屋前屋后,以避蛇蝎。

    挂艾虎:旧时小端阳之日,各家大门前有挂陈艾扎成的“艾虎”(用艾做出像老虎的辟邪物),现今虽不挂“艾虎”,但门前挂陈艾和菖蒲以驱邪避虫这一习俗一直留传至今。

    龙舟会:眉山各区县过去都有在端阳举办龙舟赛活动习俗。据民国《眉山县志》记载:“县东郊的王家渡、太和的雷家渡开展龙舟竞渡,凭吊屈原,捉鸭戏水乐水阵阵,人潮翻滚,笑语喧哗,直到夕阳西斜[6]。”此段话描述的正是眉山市东坡区赛龙舟、抢鸭子活动。

    1.6七月半

    旧俗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称“鬼节”。眉山人称为“七月半”。传说“冥府开放,死去的人都要回家探亲”。民间从七月十一至十四日期间,堂屋备酒食,焚烧“袱纸”(在黄纸上将家族过世人写上姓名身份,包上纸钱)与祖先。民间有“七月半,鬼门关”说法。所以烧袱纸要在七月十五日前完成。意有早早了了心愿。十五之夜則“花盘、水饭、钱纸”,送至郊外焚烧,称为“赏孤”(孤魂野鬼)。

    1.7中秋节

    农历十五中秋节,农村有用糯米舂糍粑习俗,亲友间也会互送月饼,全家团聚,晚上吃月饼赏月习俗。

    1.8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为我国传统登高节。旧时有文人登高饮酒赋诗,民国《眉山县志》记载:“旧时,县内部分知名人士,宴集蟆颐观,饮酒赋诗,其诗部分刻石留于观内烟霞趣壁,今已无存。”现民间重阳节还有蒸醪糟酒习俗。重阳节又名“老人节”,有些单位会邀请离退休老人,茶话座谈。

    有“长寿之乡”之称的眉山彭山历来寿星众多,1991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举办首届“寿星节”,后每五年便在重阳节举办一届长寿文化节,倡导长寿养生,弘扬彭祖长寿文化和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光荣传统。

    2眉山岁时节日方言词汇的文化内涵

    2.1自成特色的烹饪饮食文化

    从眉山岁时节庆人们的喜吃粑,反映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善于利用当地特产制作出特有食物,眉山当地气候温和,盛产稻谷,人们就用饭米和酒米(糯米)制作成各种美食,如丹棱冻耙、青神枕头耙、糍粑、雀蒿粑、汤圆、粽子等[7]。也善于利用地理气候来储存烹饪美食,如腊肉、丹棱冻耙、醪糟等。

    2.2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祭祀文化

    眉山的岁时节日中主要是祭拜祖先、灶神和土地神。眉山人在除夕、清明、七月半等日祭祀祖先,以表达对祖先感恩和缅怀,以及寄托对后代的繁荣昌盛;祭祀灶神,祈求家人得到灶神保护,健康平安;祭土地神,寄托劳动人民祈福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2.3重视亲情和血缘关系的孝文化

    眉山人们非常重视亲情和血缘,过年团年、拜年、吃清明会、过端阳、中秋等都有家庭聚餐,意为使家庭成员或血亲关系更为密切,年轻一辈也借聚会向父母向祖辈敬孝道,表达养育之恩。

    眉山的岁时节日习俗,是眉山人精神世界缩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记录,但在世代沿袭过程中,难免也有一些陈规陋习,有的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随着科技时代进步,岁时节日中的优秀民俗文化正在挖掘和发扬光大,陈规陋习也在逐渐消亡。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眉山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眉山资料集[M].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图书馆馆藏,1989:7.

    [2]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眉山县志1988—2000[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3]眉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志说眉山[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4]崔荣昌.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6.

    [5]田膂.近十年(2008—2017)四川方言研究述略[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7,32(6):65-70.

    [6]钟敬文.民间节日与民族文化[J].民族艺术,2008,92(3):6.

    [7]眉山雅文化研究院.洪雅古代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M].济南:黄河出版社,2014.

    (责编:王锦)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项目——眉山方言词汇的民俗内涵研究(DFWH2019-015)

    作者简介:代梓莹(1984—),女,四川眉山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