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南疆“精准扶贫”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精准扶贫”正是响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要目标被提出的重要策略之一,基于新疆特殊区情,尤其是南北疆经济发展极不均衡的状况,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的“精准扶贫”已成为一场强硬的攻坚战役,要打好这场攻坚战更重要的是打好思想的冲锋战,使帮扶者乐帮乐扶,被帮扶者心怀感恩并努力奋斗,从而走出贫困。本文力求挖掘两个对象的相融之处,使二者都能顺利达到目标,促进民族的交流与交融,进而促进社会更加稳定与和谐。

    [关键词]精准扶贫;两个对象;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付芳芳(1991-),女,汉族,新疆喀什人,喀什大学,研究生,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D6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12-0045-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噶尔、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和田、阿克苏(简称南疆四地州),位于干旱荒漠地区,周围多为高山峡谷,处于相对孤立封闭的区域,是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属于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是丝绸之路重镇与我国反恐前沿战略要地的集合体。近几年,是新疆构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此时新疆也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到2020年新疆能否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新疆南部四地州的精准脱贫是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南疆政府机构对扶贫工作开展了“访惠聚”、“结对子、认亲戚”、“三进两联一交友”、“精准扶贫”等多项工作,以促进南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南疆是新疆“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重难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下,“精准扶贫”是一架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最有力战斗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疆工作十分关心,广泛深入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前后已召开至少7次会议部署新疆工作。新疆的精准扶贫工作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南疆的扶贫工作显得更为重要。2015年11月2日,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在喀什市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讲话中指出:南疆是新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会议还指出着眼长远发展、立足解决问题、凝聚各方力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新形势下南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推动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点。

    南疆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地区,其中南疆三地州是新疆扶贫最为艰巨的区域,这里少数民族人口占93.9%以上,他们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又存在着缺乏一技之长、丧失劳动力、缺乏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僵硬化等各式各样的贫困状态,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脱贫诉求。“为了消除贫困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十二五期间,新疆五年累计脱贫174万人①,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5年减少了135万多人②。虽然很多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因为种种原因很快又重新回到了贫困户的队伍中,至今新疆仍有261万人需要实现脱贫③,南疆四地州需要扶贫人数占到其70%以上,对于南疆来说要在五年内实现一百万以上人口彻底脱贫——没有一个贫困户,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与惊人的目标。”

    目前来看“精准扶贫”看南疆,消除南疆贫困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阶段,更成为新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使贫困户彻底脱离贫根,不再返贫,并打好南疆这场“精准扶贫”歼灭战,思想政治教育必定是战役的导向先锋。

    二、打好先锋战主要是强化精准扶贫“两个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

    “精准扶贫”主要包含扶贫对象(帮扶者)、被扶贫对象(贫困者)、扶贫目的、扶贫政策、扶贫措施、扶贫过程、扶贫效果等几个内容。其中扶贫对象与被扶贫对象都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最重要的主体。第一步强化“两个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对“精准扶贫”起到凝聚及发展的强有力作用。

    (一)强化扶贫者乐帮乐扶的正确思想意识,凝聚力量

    扶贫者的队伍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最主要依靠力量,这些力量中占据大多数的是公务员队伍、企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及包含一些青年志愿者,需要强化帮扶者正确的思想意识,论其原因之一:其中大多数的人都属于工薪阶层,在生活工作中有自己的需求甚至困难之处。在扶贫者本身就背负一定的压力情况下,使扶贫工作本身具有了一定的阻力;论其原因之二:贫困者诉求多种多样,贫困者贫困起点不一,难以实际满足,帮扶工作的效果无法立竿见影,扶贫难度大,强度大,难以快速达到脱贫标准及要求,例如教育扶贫,教育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及长期接受的过程,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或太明显的成效;论其原因之三:帮扶者自身拥有的资源不同,及自身的实力不同,为贫困者带去的资源不同,必然导致发展快慢的对比,致使家与家发展不平衡所带去的心里问题;论其原因之四:政府的政策很好,但缺乏实际的资助产业,例如当地没有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为他们打造龙头企业又需要耗费巨资,或者本身就缺乏企业技术,建立起来以后,部分家庭距离偏远,难以组织或集中;论其原因之五:扶贫方面实践经验不足,“输血”与“造血”不接轨的扶贫方式,脱贫思想僵硬化,内部运行的有效经验及实践活动没有及时渗透到外部体制,使扶贫方式或时机产生错位;论其原因之六:受扶貧地区文化环境的影响,很多地方宗教氛围浓厚,部分汉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帮扶中存在文化及思想观念的差异性,造成扶贫办法传播思路出现偏颇,帮扶者提供的有利资源无法被很好利用,致其心寒或情绪懈怠。细究上述存在的种种原因,进一步强化扶贫者乐帮乐扶的正确思想意识自然是非常必要的,使帮扶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与态度,让增强扶贫的干劲成为一种主流意识,从而凝聚力量,在攻坚克难的背景下不得不依赖思想教育的导向。

    而在扶贫政策的贯彻与落实行动过程中,不仅是要强化帮扶者积极向上的乐帮乐扶思想理念,攻克肩负的种种矛盾与困难,与此同时,贫困者是重中之重,更要强化贫困者自主脱贫的长远发展思想理念。扶贫开发中的难度,不能不说是与被扶贫者的状况尤其是思想意识领域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强化被扶贫者脱离贫根、不再返贫的发展思想意识

    南疆的扶贫工作中使贫困者彻底脱离贫根,快速走向致富是努力的方向,至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达到这一目标,强化被扶贫者脱离贫根、不再返贫的自我发展意识非常重要。人们说思路决定出路,不仅是帮扶者应有一定的思路,贫困主体对自己脱离贫困的诉求愿望及想要前进的方向更应具有切实可行的思路。

    对于扶贫障碍从贫困者的主要方面考虑,究其原因之一:落后的传统就业思想观念浓厚,部分贫困地区依旧存在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观念,女性不允许外出,男性的收入不稳定,致使家庭生活压力大,导致贫困化现象;究其原因之二:缺乏生存的一技之长。在没有知识文化,经济贫困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因小时候没有受过特定的知识文化培养,家中又无业可继,缺乏一技之长出现的贫困化现象;究其原因之三:受传统意识观念影响“不外出”。部分贫困者本身就处于相对偏远、又比较封闭的区域,自身文化观念意识不强,很少与外界取得联系,接触外界思想,长期呆在一片区域,也不愿走出去,导致的思想与生活落后的贫困化状态;究其原因之四:由病逝或婚姻问题导致的单亲家庭贫困问题。在生育政策中,农村可以有2—3个孩子,家中缺乏劳动力同时负担较重造成的贫困现象;究其原因之五:对政府政策理解偏颇,怀有“靠、等、要”等不正确思想意识。政府的扶贫政策力度很大,并且多种多样,部分贫困者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以各种理由,坐等扶贫者的“输血”助贫;究其原因之六:个人自主脱贫意识不强,不敢于追求向上的生活。发展中的生活追求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支出与消费,对于这种追求,贫困者无力或不敢于负担,造成停滞不前的贫困状态。贫困者诉求多种多样,在扶贫过程中更需要结合贫困者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人施策。

    (三)实事求是,把握政策,精准结合扶贫办法与意愿,大力凝聚“两个对象”思想的和谐性

    扶贫是一项惠民政策,在实施扶贫办法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客观原则,把握好政策及创新扶贫工作思路。一是把握及宣传好政策导向。通过“五种渠道”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充分利用“十项工程”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二是精准辨别贫困诉求。根据每一村每一户的甚至于每一人的帮扶需求,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进行引导;三是遵循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循序渐进地达到标准,避免一开始就喂食而造成“靠、等、要”等偏激思想,阻碍扶贫思想的进程;四是精准考核及退出机制。这是一种双向激励机制,精准考核是对帮扶者的工作成效的考核,使帮扶者尽心尽力,而退出机制更多的是对被扶贫对象心理暗示,如果在一定的扶贫期内他不依靠自身的努力学会技术或者找到脱贫之路,他将继续贫困,脱离了社会生产的队伍,他的生活会更艰难。将这样的思想宣传到位,才能打开“精准扶贫”的“绿色通道”。

    在把握好政策及创新扶贫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精准结合贫困者的脱贫意愿,促使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转变落后或僵化的思想意识,提高综合思想素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积极发展自身长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快速走向脱离贫根的致富之路。在南疆的“精準扶贫”歼灭战中,不仅要想到扶贫的措施与办法,利用好扶贫的政策,更要大力凝聚扶贫者与被扶贫者“两个对象”思想的和谐性,充实精神帮扶方面的融合性,从而形成扶贫的良性循环,使扶贫者在“授渔”之路上干劲更足,成就感更强;使被扶贫者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感受到党的关怀,二者在真正融合的基础上既做到相互依存,又能够努力做到可持续性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三、“精准扶贫”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精准扶贫”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现,是为了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缩小贫富差距,促使各地区及各族人民均衡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将体现出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创造文明的精神面貌。

    在南疆“精准扶贫”工作中,统一思想是凝聚力量的有效路径,是发展教育的有力保障,更是社会稳定的必要工作。在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中,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明确指出了南疆工作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在反分裂斗争、反恐维稳、民族团结、宗教事务管理、促进兵地融合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为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统一奋斗思想,凝聚一切力量,凭借一系列正在进行的活动为载体,聚焦解决主要的矛盾,攻坚克难,为“精准扶贫”及达到这一工作目标扫清障碍,增强力量与坚定信念。南疆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役虽然目前非常艰难,但这场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攻坚运动,是一场以解放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及发展生产力的攻坚运动,将会为南疆许多贫困群体带去命运历史性的大转折,会成为历史性的一幕。同时在2016年“民族团结进步年”的提倡与号召下,更加注重的是生活中、工作中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性,这种融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贯通,有利于实现南疆城乡二元一体化,均衡城乡发展速度、发展机遇,更有利于维护南疆社会稳定。

    [注释]

    ①数据源于中国农讯网:“新疆‘十二五期间累计脱贫174万人”,2016-01-08.

    ②数据源于边疆反恐:2016年3月8日下午新疆代表团开放日答中外媒体实录.

    ③数据来源新疆克州记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脱贫(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2016-09-06.

    [参考文献]

    [1]杨定玉.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述评[J].民族论坛,2016(02).

    [2]刘学军.新疆南疆三地州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问题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6-12-15.

    [3]阴玮琳,布娲鹣·阿布拉.新疆精准扶贫问题探析——以南疆三地州为例[J].农业展望,2017-01-28.

    [4]张雷.坚决打赢新疆脱贫攻坚战[N].新疆日报(汉),2015-12-01.

    [5]南疆扶贫进入攻坚克难期——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六)[N].新疆日报(汉),2015-11-23.

    [6]裘品姬.对新疆南疆三地州扶贫攻坚的几点思考及建议[F].三农探索,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