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工匠精神铸就影像神话

    王蕊

    近年来,国产动画在制作方式上看齐国际水准,在创作理念上重视传统文化精髓采撷,出现了一批具有鲜明视听艺术特色的动画佳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即是国产动画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艺术呈现,该片对动画叙事语言、人物形象等的解构和重构,体现出我国动画电影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其视听风格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观众看到一种对“中国学派”动画精神理念的延续,而这将是国产动画在先进动画技术加持下,实现文化表达的审美新趋向。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于2015年,是国产动画电影近10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该片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并收获了票房9.56亿元。影片在商业和艺术价值上实现并举,展现了宏大多变的叙事场景,用极富东方文化魅力的故事文本,融入西方动画电影叙事框架,赢得市场认可,一举获得成功。[1]《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充满了民族文化气质,创作者汲取中国动画学派的精神营养,塑造新形象,让银幕经典更加顺潮流、接地气,营造出独特的东方美学价值。让家喻户晓的东方故事借助电影更好地传播到海外,促进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新格局。影片改编自经典名著《西游记》,其人物形象的重构体现了新的演绎和扩展,动画事业焕发了新生机。大量的中国元素在影片中得到彰显,是我国文化自信的艺术体现。

    一、回顾——国产动画电影艺术风格

    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是国产动画的活水源泉。20世纪5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创作者们对民族元素的使用充满热情,“探民族形式之风”由此开始,京剧、昆曲、国画、民乐、皮影窗花、剪纸等传统艺术滋润着动画创作者们的心田。[2]他们在人物面部设计上绘制出京剧脸谱造型,在背景设计上填充古代壁画工笔重彩,在配乐上使用极富民族情趣的戏曲锣鼓点,并从洛阳汉墓像砖撷取素材,汉代画像石艺术中寻找灵感,将民间生活、耕作、征战等场景设计在动画环境中;从民间文学或神话传说中选择生动、活泼、洒脱的人物形象作为动画主人公原型。中国美学传统讲究通过意境细致的渐变来展现明暗变化,用过渡色完成景深与透视。

    国产动画注重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内容方面主要汲取我国民间文学,民间文学世代相传,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想象,而浪漫瑰丽的神话与动画碰撞,使得大众的美好夙愿跃然于银幕上,例如《宝莲灯》(1999)改编自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皮影和剪纸艺术在我国民间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基础,动画大师们将皮影的色彩和线条美、剪纸的雕镂剔刻等技法契入人物形象构造中,这也是国产动画的特点之一。例如将剪纸、皮影艺术相结合的《猪八戒吃西瓜》《渔童》(1959)、水墨剪纸片《鹬蚌相争》(1983)等。此外,中国戏曲元素对国产动画的影响深远持久,如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便因囊括戏曲元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该片技术与文化并茂,不仅为国人津津乐道,在国际上也获得卓越口碑;而当时被称作“中国学派”的国产动画对诸多国际动画大师都具有启蒙影响,这份殊荣体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巨大声誉。

    二、思考——中国文化与电影表达

    进入21世纪,国产动画电影在创作方式上汲取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手段,结合好莱坞式叙事语言,促进国产动画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并且国产动画制作仍带有浓厚的民族烙印。[3]《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基于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关怀,找到了时代特征和传统美学的结合点,同时将中国画的写意美、戏曲、传统建筑、服饰、诗词等文化符号融入片中,深得市场青睐。

    (一)侠义动画形象的再塑造

    《西游记》中的经典角色妇孺皆知,名著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故事角色的不朽,还在于故事情节的打动人心和恒久流传。孙悟空这一角色有着大众的集体记忆,从改编作品看,孙悟空的形象塑造都极富东方美学精神和哲学韵味。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创作者选择新颖的叙事视角重写了一段心灵救赎的故事。孙悟空的英勇顽强、神通广大是无数观众、读者心中的固有印象;他的盖世英雄气魄、识破鬼魅邪怪的独特本领,在各类影视作品中不断地演绎和重塑。从该片的主题类型、叙事风格、电影语言和市场评价等方面综合来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实现了孙悟空角色的美学变迁,体现着新的侠义英雄的构建手段。[4]电影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更加圆润,展现出人文主义思考,并从叙事情节的发展中映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影片结尾孙悟空重拾正义的情节彰显出了一种民族风骨。从电影创作的素材上看,我国传统民间文学、经典名著等逐渐成为外国电影工作者的改编对象,如美版《花木兰》,正是捕捉到了人们对家喻户晓英雄人物的记忆和热爱心理,大获成功,这亦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美学。

    (二)傳统元素的匠心排布

    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多重表达得到了肯定。影片的国风气质洋溢着东方美学,集合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二者融合的美学价值。该片的角色形象塑造、背景设计、配乐元素等皆是中华传统文化内核的尽情展现,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匠心安排。

    青、黄、赤、白、黑是我国传统色彩,诸多建筑都使用了传统五色进行装饰,映衬着国人特定的审美习惯。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导演重视颜色的搭配和使用。颜色能够直接烘托出角色性格特点,让观众的视觉感受更为直观。如孙悟空的角色形象从面部开始,主色调为黄,面部位淡黄色,罩衣则选择明黄。黄色在我国的古典用色中正统且象征着尊贵、威严,因此,颜色的细节体现出齐天大圣本领广大。同样,导演注重通过调色和明暗变化来衬托黄色的主基调,并在影片结尾体现出与开头的呼应效果,巧妙地将传统色彩的文化精神展现出来。片中的代表色还表现在反派角色上,黑与白两种颜色能刻画出典型的人物性格,如黑色代表神秘、邪魅甚至恐怖,而白色代表庄严、威武或狡黠,影片中对反面角色的塑造着重搭配,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脸谱元素也在该片中得到了运用,戏剧脸谱可以让角色的形象突出,正与邪的认知更为清晰。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可以看出,影片通过抽象变形将经典形象塑造出全新版本,田晓鹏导演的设计具有现代潮流的特点,体现了美猴王的特立独行。孙悟空面部主色调纹路与眼窝形成十字状,具有京剧十字门脸的特征。导演选择殷红色为基调,将孙悟空的桀骜不驯、肝胆侠气表现得十分突出,有别于之前的圆融俊俏脸庞。这种艺术处理让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得到更好的展示。此外,影片中的妖王混沌还借助京剧中曹操脸谱的淡眉尖眼将无面目的大虫鬼魅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戏曲元素对国产动画的影响深远持久,戏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不仅为国人津津乐道,在国际上也拥有卓越口碑。该片让观众看到了国粹与新颖艺术形式的交融,《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人物造型、动作设计、背景设计和配乐伴奏皆渗透着京剧元素:孙悟空的动作来自京剧的身段表演,对话呈戏剧道白式,武打过程的伴奏效果则表现为京腔京韵及京剧鼓点,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情,尤其是影片开篇即体现出壮阔瑰丽的神话意境。另外,影片中对李天王、哪吒等人物服装的表现用色丰富,符号鲜明,如饕餮、莲花纹等,突出了画面的视觉典型,有助于表现动画角色的性格特征。

    三、观察——民族元素对动画电影审美效果的提升

    电影具有美育功能,民族动画电影能够对大众起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作用,国产动画电影的实践未对受众作清晰的界定,结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来看,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使得该片既可以为成人接受,也可以为儿童欣赏。

    首先,影片实现了切合全年龄段的类型转变,动画电影是电影的一个分支,在表现空间上更为广阔,动画制作的想象力和呈现力更强,可以驾驭多种题材类型或故事空间格局的需要。国产动画电影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合家欢”式电影,一类是诸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成人动画。前者老少皆宜,尤其在节日时深受市场青睐;而后者所蕴含的情感價值和审美意蕴更为复杂,体现出成长、奋斗、正义战胜邪恶等哲理思想。让民族元素在动画电影中得到广泛体现,在创作源泉中得到补充,各种视听元素的冲击也潜移默化影响到大众的价值取向,不断强化民族审美心理。

    视听艺术形式彰显民族元素的美育价值。民族乐器、对白方言以及知名戏曲桥段等作为背景音乐都是动画电影制作中有效的听觉表达手段,民族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音效表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从定场镜头开始,便选取民族音乐家于会泳、胡登跳联合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闯将令》,烘托了全片的气氛和基调,同时将民族音乐的时间传承魅力展现出来,配合情景融入,让观众获得亲切感,提高好感度。此外,方言也可以让观众深入体会人物对话的幽默风趣,以地方魅力呈现喜剧效果,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

    四、展望——动画电影蓬勃发展

    我国动画产业在近年发展较为迅速,体现了行业发展的与时俱进,在动画创作能力上积极和国际接轨,寻求多家动画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联合打造的作品赢得市场喜爱。动画电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将诸多民族元素融入其中,挖掘出自身的文化美学,体现我国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在电影行业的指导成果,体现出文化自信。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一种文化力量示范带动着更多优秀动画作品出现。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应该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寻找到新的创新点。文化强国需要中华儿女自身的文化自信,而不是对国外动画、漫画一味地追捧。民族动画电影可以很好地帮助国民建立民族自豪感,静下心来沉淀,让国产动画成为文化表达和审美传播的艺术宝库。

    参考文献:

    [1]咸晓萱.国产IP改编动画电影审美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0.

    [2]彭嫣红.新世纪国产动画电影叙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3]赵贵胜.21世纪初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的道德前提构建[ J ].当代电影,2019(7):154-156.

    [4]张艳妮.从《大闹天宫》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孙悟空形象的审美位移与情感变迁[ J ].艺术品鉴,

    2019(20):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