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组织规划的构建与实施

    俞定智 于生德 王桂侠

    

    

    关键词: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组织规划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提供了“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为名校长的“长”、名教师的“冒”创设百花齐放、争相竞艳、奋勇争先、人才辈出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有效助推各级培养对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更上一层楼。

    一、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的总体组织框架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现了新时代上海基础教育高端人才培养的特色,坚持问题导向与任务引领相结合,实践提炼与思想凝练相结合、高端培养和学历提升相结合、个体专业提升与学校共赢发展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开展工作。总体组织框架如图l。

    (一)抓住三个着力点

    1.人才高峰建设和梯队培养储备并重

    采取人才分层培养的策略,在加强人才“高峰”建设扩大全国影响力的同时,也加强梯队建设,助力青年教师成才,做好教育人才储备,形成人才“高地”。

    2.助力百所初中“强校工程”学校和乡村学校发展

    全面助推初中“强校工程”学校和乡村学校教师(校长)队伍建设,促进“双名工程”研究课题及理论成果的转化,切实帮助初中“强校工程”学校和乡村学校解决发展中的一些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3.凸显任务导向与成果意识

    各培养对象根据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选定研修课题,组建工作团队,确定研修目标和任务,研修过程注重结合实践,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

    (二)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建设周期的工作愿景

    1.培育教育家型领军人才,旨在凝练科学的教育思想、攻坚现代化基础教育难题和创生海派教育家群像;

    2.打造市级高水平教育教学/管理团队,旨在个体经验炼制、集体知识共建、团队成果推广。

    3.培养区域骨干团队,旨在聚焦实践问题,实现团队合作,培育专业自觉。

    高峰计划设置了课题研究、强校工程或乡村校助力发展、组建团队、知识图谱、辐射引领等五大任务,并根据三大计划培养目标不同而有所侧重。

    二、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组织架构

    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由上海市特级教师俞定智老师担任主持人,学员遴选采用了双向互选的方式,即学员可以选基地,基地也可以选学员,科学合理,具人性化。经过“大浪淘沙”,最终遴选出13位名师名校长组成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核心团队成员和5位基地秘书,其中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6位,正高级教师4位,一线学校校长2位、副校长1位,区体育学科教研员7位。特聘了12位市级专家组成导师团队,他们中有人民教育家于漪,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徐阿根,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学科专家张民选,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蔡皓等市级专家,分别从教育理论、学科教研、课程开发、教学、学科德育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

    三、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培养目标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旨在培养具有厚实专业素养、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扎实推进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三化”课程改革,助力强校工程,挖掘海派体育文化内涵,培养一批体育名师,打造海派体育文化品牌,引领辐射全国。

    (一)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塑造海派体育名家

    高峰计划培养师德高尚、品格优良,具有厚实的专业素养、先进教育理念的海派体育家型的校长和教师:具有扎实的育人能力,在体育教学、学校管理中勇于改革创新、解决重大问题-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创新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能够总结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并形成教育教学思想体系,在全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攻坚现代教育难题,促进体育“三化”课改

    上海自2015年开始全面实施中小学体育“三化”课程改革,即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基地要充分调查分析上海“三化”教育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策略;构建“三化”教学知识图谱及一体化教学模式;海派体育文化融汇学校“三化”教学,探索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途径和方法。

    (三)凝心聚力强校工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高峰计划将深入上海市黄浦学校,助力结对学校的校本研修、学科特色打造、教研组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等方面发展。聚焦课程改革和课堂实践,探索改革过程中需要完善的环节和教师发展中急需改进的问题。

    (四)打造上海体育品牌,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根据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展高峰计划体育攻坚课题。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组建高峰计划体育基地核心团队,确定研修目标和任务,注重实践研究,努力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广的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打造海派体育品牌,充分发挥海派体育文化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四、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研修形式

    基地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团队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等形式,开展小学“三乐”(乐玩、乐趣、乐学)、初中“三多”(多样选择、多种方法、多元评价)、高中“三自”(自主选择、自觉锻炼、自我评价)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市区联动、区域展示、校本教研等方式,构建教、研、修一体化的学习共同体(图2)。

    1.专家讲座:重温学校体育理论,领会国家和上海市体育改革文件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尝试改革与创新,创造性地落实文件精神和课改方向,领跑上海市体育“三化”课程改革。

    2.专题活动:结合“三化”体育课改精神,进行“三分”(分学段、分阶段、分专题)单元主题系列研讨和展示活动,从而推进并带动全市课改进程。

    3.区域联动:利用基地成员优势,进行资源整合,组织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具体活动进行“三定”(定区域、定学校、定教师)各负其责,联合教研活动,扩大影响力,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4.结对带教:发挥基地学员优势,开展带教结对活动,进行“三带”(带教师、带团队、带学校)实践活动,切实推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教研组建设和强校工程。

    5.主题论坛:为了历练学员领军人才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采用“四轮”(轮主持、轮讲座、轮评课、轮展示)活动形式,全面培养学员主持能力、演讲能力、评课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6.网络研修:疫情催生体育教学改革,疫情期间基地学员敢为人先,领衔开展《体育与健身》“空中课堂”拍摄任务,承担上海中小学空中课堂30%以上的拍摄任务,并运用多媒体进行各种网络互动线上线下融合教研活动。

    五,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研修内容

    基地研修内容是围绕名师专业发展需求而设定的,主要包括学术理论、技能培训、教学实践、教育科研、助力强校和打造品牌等模块。

    1.学术理论:聘请专家讲座重温《体育教学论》课程内容,学习国家体育改革文件。该模块的运行程序为“专题讲座一理论素养一课堂实践一提升理念”。

    2.技能培训:随着课改、新教材试行、中考的改革以及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学校需要“一专多能”型教师,基地学员各项专项技术人人过关。该模块的运行程序为:专项技术辅导一自主训练一技术考评一技术评价一反思总结。

    3.教学实践:围绕上海体育“三化”课改与核心素养理念,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堂教学展示或模拟上课、观课、评课等活动,该模块的运行程序为:集体研讨一分工合作备课一单元示范课一专题研讨一反思总结一迁移延伸。

    4.教育科研:以上海市攻坚课题“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为抓手,设立若干子课题研究,全员参与,增强学员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的创新能力。该模块的运行程序为:确定课题→理论学习→合作研究→交流研讨→指导实践。

    5.助力强校:深入结对学校,助力强校工程。开展校本研修、打造学科特色、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带动学校全面发展。该模块的运行程序为:深入调研→带教教师→带教教研组→带教学校→全面发展。

    6.打造品牌:通过高峰计划平台,打造海派体育教师品牌和名师个人特色。导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多项交流互动,思想互相碰撞,同伴深度融合,不断总结反思,提升专业素养,形成个人特色,打造海派体育名师的品牌。该模块的运行程序为:确定重点和热点→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交流碰撞→提升素养→形成特色→打造品牌。

    六.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建设实施路径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项目,将在传承前三期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系统设计、分层培养,并聚合国内外最优质资源,统筹多方力量,协力支持项目的高质量运行。以培养教育领军人才为目标,将“做项目”与“做研究”结合起来,走规模化培养教育领军人才之路。构建海派体育名师发展模式,探索体育“三化”实施途径,完成“攻坚课题”“强校工程”“辐射推广”三大任务的实施。

    (一)构建新时代海派体育名师发展模式

    1.踏准课改,项目引领

    根据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结合海派体育文化的内涵研究相关实践研究点,寻找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探索“新时代体育教学模式”。

    2.专家引导,拾级而上

    聘请12位市级专家组建导师团队,拓展学员见识,引领专业化发展,实行“专家引领学员、学员指导青年教师”的三级联动,构建“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3.蹲点助教,跨越发展

    结合“强校工程”指导精神,遵循“了解需求、找准短板、挖掘潜力、助力发展”原则,深入蹲点学校体育教研组,以“强师”为突破口,助力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

    4.观摩交流,博采众长

    利用长三角、上海市和黄浦区体育学科教科研交流活动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参与观摩研讨活动,博采众长,助长内功。

    5.实践磨砺,合作共赢

    为学员搭建智慧教学与学术研讨平台,探索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模式,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构建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体育教师合作学习与研究共同体。

    (二)“攻坚课题”聚力体育“三化”螺旋式发展

    1.选题意义

    依据高峰计划的指导思想,体现“上海特色、国家标准、国际水平”的思想和理念,海派文化能够体现出上海的课程特色,通过“三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攻坚课题,以项目驱动,培养教育家型的领军人才。

    2.研究目标

    明确海派体育文化与“三化”的理论内涵:调查分析上海“三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策略,构建上海学校体育“三化”教学知识图谱及一体化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海派体育文化融汇学校“三化”教学,探索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途径和方法。

    3.研究内容

    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三化”教学改革理论知识图谱;调查分析“三化”教学现状与一体化教学模式并进行验证;探索体育“三化”教学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途径和方法。

    4.组织构架

    课题组组长(主持人):全面负责课题的整体统筹安排,专家、领导的邀请,各阶段工作推进,主笔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专著等。

    课题组副组长:负责课题组会议、外出考察等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后勤保障,负责课题所有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协助主持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专著。

    课题组理论模块负责人:负责理论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协助主持人完成課题研究报告和专著。

    课题组实践模块负责人:负责课题实验案例的收集和汇总(包括教学反思、课堂实录光盘、校本课程等资料),协助主持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专著。

    课题组核心成员:负责协助各版块负责人完成相应的任务。

    5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19年3月-2019年6月)成立项目研究小组,进行学习与讨论后形成课题申报书和开题报告,構思论文框架。

    第二阶段(2019年7月-2021年6月)召开会议,明确各自工作,展开联动研究,构建理论知识图谱并进行实践研究,分析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实践验证教学模式,撰写论文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2021年7月-2022年3月)撰写结题报告、梳理政策支持、文化内涵,完成一体化教学模式并编写成文,完成研究报告及结题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整理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优秀案例汇集成册与光盘,开展交流活动,主办一次高峰论坛。

    6.预期成果

    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并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开发海派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学科“三化”教学改革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整理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优秀案例汇集成册和实录光盘,为政府和教育部门出台推进中小学体育学科“三化”教学改革意见提供政策参考。

    (三)“强校工程”助力上海市黄浦学校跨越式发展

    上海市教委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项目化实施,把百所公办初中办成“家门口的好初中”,全面提升公办初中办学水平。

    1.“强校工程”的思路

    初中“强校工程”强调与“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相结合、与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相结合、与落实推进本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相结合。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项目化实施,激发办学动力,提高办学质量,营造更加健康的义务教育生态。

    2.“强校工程”的任务

    “双名工程”有机融入,优质品牌辐射带动,专家全程专业指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激发自主办学活力,凝练办学特色品牌。

    3.“强校工程”的实施

    加强市级名校长和名师在“实验校”的配备;优先选取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新一轮培养对象应有“实验校”专职从教3~5年的经历。以专业培训与交流宣传相结合、督政督学与专业评估相结合的推进机制保障有效实施,绩效工资、职称评审、专项经费等适当向“实验校”倾斜,加大宣传力度。

    (四)“辐射推广”合力体育学科争先式发展

    1.活动主题

    在攻坚课题“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研究和“强校工程”助力上海市黄浦学校方案实施的引领下,采取“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的实施策略,开展“凝智攻坚课题聚力强校工程”系列活动,打造“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新时代体育教学模式”。“辐射”高峰计划体育基地的实践经验,“推广”高峰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2.活动形式

    通过教学互动、实践上课、文本交流、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教研总结等方式,与教师分享、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起到引领辐射的作用。

    3.活动实施

    分区域、分学段围绕“凝智攻坚课题聚力强校工程”“与‘海派体育同行为‘体育三化而踔”的主题,开展多个专场的系列研讨展示活动。

    七、高峰计划体育名师基地培养愿景

    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平台经过三年运作与发展,将构建“新时代海派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新时代海派体育教学模式”,经历全面培养和不断打磨,将全面提升体育名师的综合素养,形成一批海派体育领军人才,培养大国良师、海派名师名校长,引领上海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辐射全国。

    (一)搭建交流平台,共享教育智慧

    充分发挥体育名师基地的专业引领作用,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常态、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促进工作室成员的成长。

    (二)聚焦课堂教学,塑造名师特质

    立足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借助专家的视野拓展学员见识,实行“专家引领学员、学员指导一线教师”三级联动,构建“新时代海派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塑造名师特质。

    (三)踏准课改节奏,凝智攻坚课题

    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出发,以探究的方式捕捉体育“三化”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问题变话题,话题做课题,探索“新时代海派体育教学模式”。

    (四)做好帮扶引领,助力强校工程

    借“双名工程”政策红利加速教师的成长。借全国、上海市区体育专家名师的专业指导力形成优势学科,采用学科优质品牌辐射力带动提升学校体育教育内涵,助力强校工程。

    (五)提炼成果经验,集能辐射推广

    提炼科研成果,助力课程改革。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构建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体育教师合作学习与研究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