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商环境优化的策略研究

    卢方

    

    摘要:自挂牌成立以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广西自贸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在分析广西自贸区营商环境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目前自贸区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商环境

    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广西自贸区位列其中。挂牌成立的9个月以来,广西自贸区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大胆先行、先试、先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全球疫情的负面影响,如何进一步改善自贸区营商环境,对能否顺利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实现“一带一路”的有机衔接至关重要。

    一、广西自贸区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1.产业布局合理,营商环境建设初见成效

    广西自贸区在制度创新上狠下功夫,各部门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力打造“五区一港”,推动广西自贸区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首先,借力地理区位优势,合理布局各片区产业,明确发展目标。南宁片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智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兴制造产业,打造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钦州港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等产业,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和向海经济集聚区;崇左片区重点发展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劳务合作等,打造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构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陆路门户。

    表1广西自贸区三大片区产业布局与发展目标一览表

    (数据来源: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站)

    其次,自贸区自成立以来,各片区营商环境均呈现良好局面。过去9个月,自贸区推出自主改革事项近50项,向国家申报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12项,创新案例2个,分批下放了自治区级行政权力事项162项,三大片区基本实现“片区事项片区办”。例如,南宁片区创办“零费区”、积极探索“国际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三合一集约化通关新模式”、打造“一窗一事全办好”的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崇左片区做足“沿边”文章,创新“边境贸易+互联网”贸易发展、中越“两地双园”跨境产业链合作等新模式。钦州港片区积极探索海铁联运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新模式,推行“两步申报”、集装箱装矿产品“口岸直提,属地施检”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并取消放行通知书等22项单证,大大减少通关环节和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自贸区企业数量、规模呈上升的良好态势

    各片区企业数量和规模增量喜人,截止2020年5月31日,自贸区新设企业共计7483家,企业总量突破1.1万家,其中外资企业173家,是挂牌前的2倍,外资利用比重逐步提升;世界500强企业如德国邮政敦豪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浪潮集团、绿地东盟总部、太平保险、中银香港等20余家相继进驻。揭牌9个月以来,自贸区整体实际利用外资1.39亿美元,约占同期全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23%,即使受到疫情影响,自贸区仍然实现进出口总额846亿元,约占同期全区进出口总额29%。

    3.金融要素初步聚集,跨境金融服务创新改革步伐加速

    作为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广西,是我国对东盟资金融通的重要窗口,近5年来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稳居西部12个省(区)、9个边境省(区)前列。自贸区成立后,面向东盟大力开展区域性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区域性货币交易清算和跨境投融资等服务。如崇左片区探索创建“一带一路”重要门户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重点推进金融机构为越南工人发放工资、货币兑换、资金汇划等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极大便利了跨境结算业务,不断深化以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的金融改革。

    二、广西自贸区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片区所在地级市综合实力薄弱

    从2019年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排名来看,除南宁以GDP4506.56亿元排名第1以外,钦州市(GDP1356.30亿元)、崇左市(GDP706.46亿元)分别排名第5和第11,在全自治区地级市经济中处于中下水平。尽管钦州片区临海、崇左片区沿边,又有多重国家级开放平台的优惠政策叠加,但两大片区所在地级市工业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辐射带动效应不强,这势必会对片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人才供给、金融服务等营商环境带来一定制约影响。

    2.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明显落后于投资便利化与国际化建设

    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各片区积极推进“审批不出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部分片区已实现行政审批“工作日办结”,全面进入“小时办结”时代。自治区政府印发《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为自贸区营商环境國际化建设提供众多政策支持。但对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方面仍缺乏力度,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投入明显不足、法制化专业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

    《2019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蓝皮书》显示,除南宁商业信用环境在36所大城市中能排名第10以外,钦州与崇左在地级市中排名分别为第175、第271,处于中下等水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不容忽视。此外,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自贸区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较少,提供国际法务服务的律师事务所也不多。

    3.自贸区缺少高素质人才的比较优势

    由于广西经济整体水平不高、企业数量较少、高等院校数量有限等原因,不具备高素质人才的比较优势。据广西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9届广西高校毕业生为24.25万人,其中研究生0.92万人、本科生10.7万人、专科生12.63万人,选择在自治区内就业的人数仅为134681人,占就业人数的60.84%,其中研究生3638人,仅占研究生就业人数的43.37%;在珠三角地区就业人数达37065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6.74%。广西培育的人才部分流向广东、上海等省市,但吸引外部人才来桂的数量有限,各行业高素质人才缺口较大,人力资源对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水平有限。

    三、广西自贸区营商环境的优化策略

    1.借力自贸区建设夯实地方经济基础,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各片区所在市县应积极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提高园区外资企业占比,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实现“一带一路”的有机衔接,产生更大经济辐射效应。

    其次,积极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构建“智慧政务”服务模式,形成政企良性互动的营商环境,不断从精简政务环境、规范市场环境、完善法治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

    最后,虽然自贸区地域与全区相比范围不大,但作为制度高地,理应有“四两拨千斤”之效,片区所在市县及全区实体经济应借力自贸区建设,积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造新型高端产业链,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政府要对地区特色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入国内外龙头企业进驻,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不断夯实经济基础,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2.对标和借鉴先进自贸区建设经验,不断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

    自贸区应对标世界银行评价体系和借鉴沪深自贸区先进建设经验,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首先,要建立与国际一流自贸区相适应的营商环境体制机制,研究出台与东盟国家接轨的商事法规体系,积极引入可提供国际法务服务的律师事务所,让法律服务成为自贸区建设发展的助推器。

    其次,谋划建设自贸区各片区海事法庭、金融法庭、知识产权法庭等门类齐全的专业审判机构布局。

    最后,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将行政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积极建立企业信用承诺制度,提升自贸区信用监管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监管数据前后可比对、事中过程可追溯、事后问题可检查。

    3.广纳高端优秀人才,激发地方“产学研”热情,共同打造自贸区人才培养基地

    作为新设的自贸区,其顺利发展有赖于各类人才的智力投入,良好的人才政策是推动自贸区长足发展的源源动力。

    一方面,借助“中国-东盟”合作平台,全方位引进金融、数字产业等高端产业的人才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加快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引进人才的待遇标准,其中对稀缺专业人才除了给予资金支持外,还应落实其落户、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自贸区周边要加快建设高品质产业配套设施,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另一方面,搭建本地高校与自贸区企业育人、用人的桥梁,形成良好的“产学研”互动机制。政府应积极鼓励和促成地方高校、科研单位与自贸区企业在各类创新项目中的合作,充分发挥本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通过项目育人的方式,形成自贸区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 韩二东.河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突破口及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20,36(06):53-60.

    [2] 黄英嫚.广西自贸区南宁片区高端产业金融供给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中), 2020(04):71-72.

    基金项目:

    2019年廣西科协课题项目“面向东盟的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商环境优化的对策研究”(桂科协﹝2019﹞ZB-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