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群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李秀华 白晓晓

    【摘 要】圈群文化是自媒体时代的必然产物。圈群文化以其信息来源个体化、内容碎片化、传播快速化、讨论集中化等特点赢得大学生的青睐,并得到迅速发展。充分发现圈群文化的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有利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圈群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D60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68-03

    近年来,信息全球化日趋明显,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以第五媒介为主的网络媒体平台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的主渠道。在此期间,高校大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展、观念不断更新,传统的校园实践活动已经不足以满足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情感的需要,不同的心理需求使其更加倾向于借助第五媒体通过手机终端实现人际交往以及进行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虚拟网络活动形式,也就是通过圈群来实现这种交流活动。这些圈群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能产生巨大影响,面对浩瀚如海的网络信息,加强大学生对其良莠的甄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正确引导圈群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增强圈群文化的价值引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圈群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领域,它是当代大学生交流交往的新工具,它具有全新的性质和特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且必须加以重视和运用的特殊领域。

    一、圈群文化概述

    (一)圈群文化

    目前关于圈群文化,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是根据笔者对于圈群文化的了解认为:圈群文化是指一般以第五媒介为载体,通过客户端app与他人联系,并且建立小范围私人交流组,还能够在公共网络环境下发表公开言论的一种新型文化模式。

    (二)圈群文化的特点

    1.信息来源个体化。圈群文化虽然是以开放的互联网為基础而建立的文化,但在圈群文化之中,它又是用相互验证的方式来确认彼此之间的社交联系。所以,在同一圈群的信息就具有封闭性和私密性,网络圈群内的讨论和相关信息,圈群外的人很难知晓。在圈群内部,只有圈群成员互为好友的情况下才能够取得相互联系,才可以看到彼此在圈群中发表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信息,而其他非好友则无权限查看。与此同时,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时,都具有充分的主体思想,将自己作为“发射器”和“接收器”,建立全方位互动网状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传统文化相比,圈群文化能够将自己作为主观能动的个体,表达自己的的情感和思想。

    2.信息内容碎片化。传统媒体文化,注重发布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信息公开、透明、但是极具主导意识,不能满足个人的信息述求,个人的观点很难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但通过以第五媒介为载体,以圈群文化为背景,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随机组合成为内容短小精悍的个人述求。同时,在网络时代,“快餐文化”层出不穷,内容繁杂、篇幅较长的传统媒体文化必然不能够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而圈群文化的传播主体、内容都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个性化特征明显,并且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再加上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数据量巨大,信息承载内容短小精悍,受众的注意力极易被分散,就造成了信息内容碎片化的现象。

    3.信息传播快速化。传统媒介时代,信息传播的内容受控于传播终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传播过程中要制作、发布、流通等,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传播是以点对面的二维模式进行传播,缺乏个性化,传播速度非常缓慢。网络媒界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具有圈群化特点,在依托网络媒体平台形成的交际圈内传播信息,是立体交叉的三维模式。由于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一经编辑、便可发布,第三方便能够行进浏览和转载,这就造成信息传播速度成倍增长。一个热点问题,只要出现在母平台上,就会瞬间吸引成千上万人点击、转发、评论,也就间接造成接着出现以此为基础的母平台。传播速度大大加强。

    4.信息讨论集中化。在圈群文化体系中,虽然话题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关于信息的讨论都比较集中,就其广度而言,讨论的各种话题既有站在国家、民族大义上的主旋律话题,也有个人生活工作的琐碎小事。就其深度而言,并不是豪无选择性的所有话题都可以在圈群中激起波澜,多数情况是能引起社会共同关注的、以及一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问题,而对问题所产生的“不同声音”,就是造成集中讨论的原因。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在涉及国内外热点问题及与自身感兴趣的问题时,在圈群体系中更能展现其观点。

    二、圈群文化的现状及原因

    (一)圈群文化的现状

    根据调查及访谈,对于圈群文化已经贯穿和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在各个圈群之间游走,以及上网查看圈群平台上所刊载的大量文章。而大学生除了会在圈群之中发表自己对于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之外,还会发表关于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点滴小事。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折射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并且是学生内在心理变化的外在体现,这无疑将成为反映学生生活的双刃剑。

    一方面,通过圈群文化,教师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学生的思想、生活动态,有利于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学生动态。另一方面,圈群文化体系中不可控因素较多,处于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学生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及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够;社会大环境下网络环境净化能力不够强,不能引领核心价值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全面有待加强;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有待提高等等。而这些问题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亟待解决。

    (二)圈群文化的成因

    本文着重研究消极的圈群文化形成的原因,消极的圈群文化指的是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具有不良影响的圈群,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形成原因。

    一是个人心理因素。个人心理因素是圈群文化形成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个人所接纳的信息输入与表达的信息输出都是随着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及自我修养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是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是圈群文化形成的外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现有的开放的网络环境以及其应用而生的第三方APP、舆论及言论自由、大面积覆盖的校园网络等等都是造成圈群文化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圈群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圈群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影响

    圈群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普遍应用说明了圈群文化已经是客观的社会存在,那么它就能够充分反作用于教育的社会意识,所以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教育队伍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它将可能发挥的影响。在圈群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它与正式组织产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如果圈群文化的发展目标能够符合教育目标,就会不断促进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因此,应该积极引导高校圈群文化的方向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际效果增添有利因素。

    1.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目前,一部分高校存在学生管理系统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队伍不作为等现象,其结果就是中间链条断裂,学校与学生之间脱节。而圈群文化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有效地通过圈群文化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为在圈群文化中,大学生的思想倾向、价值观点、道德信念等问题能够更加全面真实的展现出来。相比于正式的学生组织,大学生在圈群文化中所体现的思想内容更加接近于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圈群文化是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2.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在圈群文化中,教师可以主动了解学生,利用圈群师生交流比较畅通,不拘泥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取得联系,而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有任何压力、困惑都可以及时的与教师及他人沟通,能够很好的舒缓自己的心情、放松自己的心态。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被动的了解学生,如教师在圈群中无意识浏览信息而判断出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等方面,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以便实现更加真实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

    3.有助于获得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圈群文化通过圈群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互谈自己的思想体会,彼此影响,找到情感共鸣。在这种圈群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圈群文化中的个体差异性较大,每个人所具有的特质不同,其所具有的三观不同,所以在交往时,大学生的三观也在潜移默化得发生变化,这就满足了学生对多元文化、多种情感的需求。多数圈群都是有共同价值观念或共同的目的取向,所以,大学生通过这种圈群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获得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有较强的归属感,使自己的价值观得以更好的展现。了解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使教育更具实效性。

    (二)消极影响

    圈群文化毕竟不同于有组织、有规章的学校正式可控机构,这也决定了圈群文化也有弊端,这些弊端势必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发展。

    1.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学生管理方面,圈群文化成员之间虽然联系紧密,但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一言不合就退群”是一个典型的现象,不少大学生个人意识较强,不能接受不同的意见和声音,直接消失在圈群文化体系之中,不利于教师对于学生的监管。另一方面,在教学管理方面,现在由于第五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手持移动手机和各种电子产品的情形甚是普遍,学生在课堂上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用APP软件交流的情况更是普遍,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移动客户端的管理创造无手机课堂;如何用课堂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现在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不利于高校对大学生价值引领的监管。在圈群文化之前,大学生价值观引领一直以来主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今在圈群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多方位的影响,如同辈团体、兴趣团体等等的影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过于僵化和呆板,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也存在滞后问题,所以教育活动也缺少灵活性和多变性。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消极主义盛行。在這个网络时代,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引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难题新挑战。

    3.不利于学生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在圈群文化的环境下,学生的信息传播方式相对较快。圈群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独树一帜,传递过程既可以是私密的,也可以公开的;传播的内容即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圈群文化下,学生的信息相对来讲,私密度下降,其他人可以通过网络监控、圈群消息等其他方式,对学生进行监控,不少学生由于隐私泄露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所以,圈群文化之下,对学生的隐私保护得力度逐渐加强,是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个体化差异明显,接受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大,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我活动”范围越来越宽广,他们追求个性化、自我意识逐步提高。正是因为如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只有掌握圈群文化的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不断规避其消极影响,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活动、思维方式,才能达到更加合理有效管理学生、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圈群文化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直以来对学生正式组织的比较重视,却严重忽略了圈群文化等小团体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在高校教育体系之中,要达到与时代相融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加强对圈群文化的重视和管理,同时加强与学生的密切联系,使教育活动与学生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薛云云,张立强.网络圈群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 检视与对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2).

    [2]段洪涛,赵欣.高校网络圈群的特征及其舆情治理 ? ?研究[J].思想理论教,2015,(3).

    [3]石书臣,张杰.当代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状况的调 ? ?查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