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内外阅读方法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佟鑫

    摘 ?要: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怎样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文章从建设阅读校园、组织阅读活动入手,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成长。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目前,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细读。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布置给学生,造成压抑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再加上阅读资源芜杂、读物缺少童趣等因素,也妨碍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使小学课外阅读始终难见成效。

    为了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研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书的世界,我们在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如下几种方式提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将具体做法与大家探讨。

    一、营造校园读书氛围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出,大人要为孩子提供足够丰富的书,且这些书是可以接近的,可以使用的。让学生随手翻阅、随口诵读,本身就是件很愉悦的事。浓郁的文化氛围渲染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阅读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发芽。笔者所在学校从校园文化建设着手,打造书香走廊、班级小书吧、红领巾广播古诗词专栏、每周好书推荐栏等,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沐浴在书香里。

    二、阅读活动趣味盎然

    学校每学期会举办大型的“书香伴我成长——读书节”。通过读书摄影展、读书演讲、故事大王擂台赛、读书辩论会、课本剧展演等活动,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读书成果;在“班级读书会”“亲子诵读”活动中,让家长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在“读书漂流”“图书交换大集”活动中,以书会友;在“与作家面对面”活动中,感受作家创作的激情与乐趣;在“童谣创编”“连环画”“小说接龙”等活动中,收获自主创作的喜悦;在“大手拉小手共读书”活动中,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三、读书要有量

    学生阅读面的拓宽、阅读品味的提升,大量、广博地摄入与吸纳是前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协作。作为主导力量的学校,我们从时间保证、课堂拓展、速度提升等方面为学生的海量阅读提供条件。

    1. 诵读经典

    利用每天清晨、中午、自习时间,通过美文诵读、古诗词吟诵、英语诵读、成语接龙等活动,促进学生阅读。通过丰富多彩的晨读方式,丰富学生的见闻和积累,让学生在清晨最美的时光里,与书香相伴,与经典同行。

    2. 积累拓展

    每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是“课前微阅读”板块,师生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的名言、谚语、成语或精彩片段等,相互交流、背诵积累,并在课堂的读说结合或读写结合中加以运用,让“读”与“用”有效结合。文本长文短教,构建生本课堂,并通过每周一次的读书实践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多阅读、多积累、多运用。

    3. 阅读速度

    面对着大量的资讯和有限的时间,学生的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速度。特别是升入高学段后,读物越来越艰深和厚重,速度是保证海量阅读的重要条件。《标准》要求小学生高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四、读书有指导

    通过课内的精读,教给学生篇章阅读和表达的基本策略和方式方法;课外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实践中,我们归纳出几种读书方式,包括领读、选读、對比读、品鉴读、浏览读、反复读,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阅读,或根据阅读时机和要求有选择的阅读。

    另外,书读到一定的程度,一定的境界,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去理解、感悟、欣赏、评价。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学校积极推行“读书笔记”的方法指导,按照指定的指导方案,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 方法和形式

    方法包括积累类、理解类、创作类,形式包括读书笔记本、读卡卡、读书报。通过丰富的方法和形式的指导,让学生各取所需,为其个性化阅读、多元化的理解和感悟搭建平台。

    2. 模式上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分组开展模式研究,总结了如下导读课与分享课的基本范式。

    导读课:情境激趣—整体认知—特色品析—推荐阅读。

    分享课:定向引导—梳理回顾—展示交流—点拨提升—积累运用。

    3. 语文活动课

    在语文活动课中,采取以下活动:创意活动,自由分组;梳理引导,形式反馈;课堂展示,点拨升华。学校在不同学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性研究:低、中学段分别为绘本阅读、自选童话,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高学段逐步探索主题式群文阅读和名著品读,历练学生思维的深邃性。

    4. 绘本阅读

    绘本导读:情境导入—引发猜想—自读绘本—品味图文—感悟内涵。

    5. 名著品读

    经典品鉴:情感导入,理清情节;点评人物,把握形象;赏析故事,品味语言;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随着阅读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受益、成长的同时,对教师也是一种历练。行动研究的开展需要教师不断自我挑战、自我锤炼、自我反思,不断积累、学习、汲取,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策略,不断谋求个人深度发展的空间。

    五、阅读方式多元化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及学生在长期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各种阅读方法,使阅读方式呈现了多元化的格局。通过阅读习惯的培养,各种读书活动的举办,以及对学生阅读的科学引导,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童话、优秀作文、漫画等书籍中,而是极大地拓宽阅读范围。通过阅读中外名著、名人传记、游记、天文、地理、历史等领域的书籍,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师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无比的快乐,收获知识的同时,得到了启迪,提升了自学能力,增加了各个方面的知识积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艾登·钱伯斯.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 许慧贞,蔡宜容,译. 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