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作业”:家长工作的试金石

    姜嫣菲

    

    “哎,又是这样一份作业,家长还是不明白我们想要的是什么。”“要怎么说家长才能理解呢?要不下次家长会上再说说这个问题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孩子交上来的一份几近完美的作业,不难想象,家长花费了不少时间来完成这份作业,可是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收到这样的作业让我们哭笑不得。就像案例背后那些被“吐槽”的教师一般,我们也经常会发布一些旨在丰富孩子主题活动经验的“回家作业”,比如,在开展“我爱我家”主题活动时去了解自己的家,在开展“秋天来了”主题活动时去拾落叶、赏秋景、了解农作物的成熟和丰收……这些作业常常会以调查记录表等形式呈现。我们布置这些作业,一方面是希望引导孩子积累一些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经验,另一方面是希望家长能更多地参与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增进亲子间的交流与互动。

    尽管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可是总有一部分家长不理解并抱怨:“孩子还那么小,哪会做这个?还不是要我们帮着做。”“做这个那么复杂,我又忙得很,要不直接买现成的吧。”“现在怎么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有作业了,我小时候都没做过这些,不也发展得挺好?”

    这些话听起来“扎心”,令我们感到委屈,但是这份委屈背后也的的确确说明我们的工作存在一些欠缺:正是由于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不对称、教育理念不一致,才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承担起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的责任,需要向家长阐明这些作业的意义,需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家长的不理解恰恰说明我们对教育理念的诠释不到位。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对以往的家长工作进行反思并做出调整,重新思考自身在家长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首先,教师应成为正确理念的传递者。在每次发布作业时,教师都要提醒家长,向家长传递正确的理念,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孩子才是完成这些作业的主体,而家长应该是陪伴者、支持者、倾听者,而不是代劳者。认为孩子无法独立完成作业,不愿花费时间陪伴孩子一同学习、一同试误,说明家长对孩子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对孩子没有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做的是寻求更多的机会去展示孩子的能力,让家长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完成这些作业,相信只要自己能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一点空间,孩子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惊喜。平时教师应不断向家长强调这一理念,并以孩子的作品、孩子的日常表现作为最有力的证据,向家长证明。

    其次,教师应成为正确评价的引领者。比起那些由家长精心制作完成的几近完美的作品,我们更加欣赏那些尽管表现得简单稚嫩却是由孩子独立完成的作品,或者是能很大程度地体现孩子参与的作品。我们会选择将这样的作品展示出来,呈现在家长面前。将这些作品通过班级微信群、家长会等家园交流平台推荐给家长并进行解读,有助于家长逐渐了解我们的想法,从而正确地评价孩子的作业,发现孩子的成长。

    再次,教师应成为良好沟通渠道的构建者。只有将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家园之间传递,才能真正发挥这些作业的价值。为此,教师应事先与家长沟通,阐明布置这些作业的目的以及希望家长以怎样的方式支持和引导孩子完成作业;在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获取来自家长的反馈,从而审视作业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家庭的实际情况,以便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教师切不可布置那些华而不实、脱离孩子实际能力水平的作业。家园之间只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才能消除偏见,达成教育共识,由此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的“回家作业”是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试金石,教师听到家长中间那些“不和諧”的声音时,应当及时反思,调整家长工作的方向和方式方法,通过多种途径,用实际行动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