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杨玉敏

    摘 要: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极大,在我国新型农村建设环节,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重点关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本文先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和不足,随后,重点描述了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经济面貌出现的变化,明确农村经济中资金和生产资源投入产生的实际作用,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发展作用

    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十分重要。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应利用机械化、现代化技术,更新和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惠民工程,相关人员应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而且关注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建设方案使乡村振兴战略得到落实,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目标。随着农村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的增加,农田水利、农机设备和生态农业等领域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绿色经济发生理念落实。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相关建设方案未能形成体系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在生产要素分配、交通项目优化和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方面有待提升,需要对此进行改善。农村经济良性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关人员需要利用现有政策,结合本地区优势,制定符合区域内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计划和部署,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获得提升。例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农村经济建设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生产要素供给,使得当地农村卫生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新区内经济发展赋能。

    二、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增加生产要素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增加物质资本,投入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能够改善农村经济落后面貌,调动更多资源建设农村,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随着电力和水利设备的投入,农村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农业经济带动资金流动的现象会更加明显,使得经济发展出现良性循环。

    宏观上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投入存在密切关系,劳动力和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参与分配的过程中应重视对二者进行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产品边际成本较低。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并提供公益性质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能够促进有效供求关系实现,进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生产率。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高,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能够增加生产要素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循环和有序发展。

    微观角度看,基础设施也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贫困程度随之减轻,由此可见,兴建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增加社会福利的关键举措。农村经济效益的实现与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密切,尤其是农田水利、公路交通和仓储服务等设施建设,为农产品生产、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使人民生活得到重要保障。

    (二)完善道路交通系统

    我国农村具有地域范围广,分散性较高的特点,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经常受到道路交通落后影响,不利于农作物和农产品的有效运输。为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对交通系统进行完善。实践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也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有效路径。相关人员应通过完善交通系统,促进区域间农业交流与合作,使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例如,青岛西海岸新区农村建设中,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下,对交通设施进行了改善。有关人员为促使各类资源转向农村,制定了招商引资措施,吸引人才和优质企业对农村经济进行建设投资,使得农村经济发展走出多元化道路。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落实了新农村建设理念,将道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目标进行统筹,改善农村交通闭塞问题,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依赖性较强,尤其是在偏远山区、交通条件落后地区,其农作物运输和管理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经济持续发展的理念影响下,有关人员应认识到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例如,打通城乡道路交通网,对原有农村道路进行整合,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提供稳定的基础与保障。农作物不同于其他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对时效性的要求较高,为降低损失,确保农户经济收益稳定,应对现有交通条件进行改善,利用先进技术对运输环境进行调整,真正做到在产品运输和销售环节释放发展潜力。

    (三)提升农村环境生态与卫生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水平,真正实现了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传统农村经济建设中,由于生态保护力度不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未能落实,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部分农村出现了边发展、边治理的问题,制约了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新农村发展理念的提出,农村经济建设中更加关注生态效益和环保效益,人们的生态发展意识提升,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同等重要,需要协调发展这一观念。

    在实际工作中,有关人员在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通过特色农庄、优质旅游景点,为当地经济发展赋能,使得农村经济建设出现了新的业态。随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持续推进,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格局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朝向体系化方向发展,为当地居民增加了可观收益。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特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以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保项目,使得农业经济生产成本降低,有利于转换农村发展思路,为实现生态化农业发展模式提供帮助。另外,以往发展理念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开发上,未能对农村环境与生态进行建设与合理布局,进而造成了自然环境严重问题,部分农村出现耕地面积锐减、环境污染、雾霾沙尘等问题。眼下,人们应认识到生态基础设施项目的重要意义,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整,发挥政策与资源优势,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

    (四)对教育和医疗的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化的前提条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了教育和医疗更新,使得农村资源配置更加完备,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对教育和医疗的影响较为深远。例如,在教育领域,通过对教育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进行建设,解决了以往农村教育资源落后问题,不仅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生产效率也更接近预期。此外,相关措施的应用还保证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样给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带来了积极影响,促使相关人员意识更新。新时期,农业机械化需要利用现代化生产工具,这些与劳动者素质存在密切关系,农业生产更加科学规范,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实现。传统农村教育发展中,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未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辍学率,不利于农村教育结构调整和教学水平提升。新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教育资源增加了投入,使得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农业生产钻研能力进步。

    医疗卫生方面,通过对村级卫生院的建设,为农村人口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卫生医疗项目的现代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人员利用先进理念,对村级卫生服务实施进行完善,是落实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对农村人口生活质量和自身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三、结论

    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各方面,如生产资源和劳动力要素、农田水利工程、交通道路系统、生态农业项目和教育医疗等。在新的发展理念下,相关人员应认识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对现有发展条件进行明确,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的方式,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志刚,严海成.农村金融与家庭农场基础设施投资——基于微观数据的倾向得分匹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0,No.307(11):45-57.

    [2]孟召娣,郝汉,蒋和平,等.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带动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01):20-27.

    [3]唐德才,张燕,石宇.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