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三农”金融支持 提升“金融扶贫”效力

    李斗

    摘要:当下,我国整体经济运行处于平稳状态,经济增长处于上升趋势,全体国民的生活现状已然实现了焕然一新的改变。我国以“精准扶贫、稳定脱贫”为中心,坚持“区域经济发展,优化整体经济布局”的理念,稳步迈入扶贫脱贫的攻坚期,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志在打通农业脱贫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三农;金融扶贫;农业脱贫

    2020年是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到来,意味着我国终于完成了脱贫攻坚战中的第一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区域型经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型经济已然发挥出它们的优势与特点,在带动全国GDP稳步增长的情况下,也让周边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受益匪浅。我国逐渐把经济建设的目标瞄准到偏远的农业地区,运用“精准扶贫、稳定脱贫”的方针,改善“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情况。

    一、鼓励开展新型农业,加强金融支持

    新型农业是迎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多种类农业生产方式的代名词,其中包括新型设施运用、无土栽培技术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般都具备迎合现代的知识理念和开拓精神以及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更善于学习与运用现代技术理念。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般都具有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并且对本区域有较大的影响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疑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他们的发展壮大对于本地区的贫困人口、贫困企业都能起到带动、帮扶的作用。

    2017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意见,其中明确表示,财政资金中的扶贫资金将被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村农户,农村农户也将有多余的资金自愿入股,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中。这样一来,损失的风险将减少,而新型农业经营中所产生的收益可以广泛地覆盖到大多数农民,让农民共同享受到新型农业经营带来的好处。政策一出台,不仅明确表示了国家的目光开始逐渐聚焦到“三农”地区,同时也明确了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系统性扶持政策。近几年,各地方一直都在按照意见的办法进行实施。但是从目前全国的实施情况来看,利用资金支持新型农业,帮助新型农业在农村中站稳脚跟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在落实上,存在资金力量支持不到位的现象。

    二、调节金融资金供给关系,建立完善的贷款制度

    众所周知,农业的生产周期长,而在農业生产初期投入的生产资金并不少,但收益产出效果却姗姗来迟。农业多注重一次性成本投入。因此,农业在生产经营上的融资特点就直接被划分到“规模大额化、使用时间长期化”的一类里,针对这种“投入多,见效慢”的农业经营贷款主体,一般银行类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贷款多为中短期贷款。然而,中短期贷款并不能满足完整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周转和运营。因此,在金融支持三农、金融扶贫的过程中,第一个短板是信贷资金的供给失衡。本应负责供应资金的金融行业贷款支持力度低,额度小,而负责回馈的一方却因周期长,收效慢而运营无力。第二个短板是农业保险制度推行较慢。在农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二者并存。目前我国因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农业农耕方面也制定了一些保险政策,并且国家也一直在积极的宣传与推动,但是遇到的阻碍却很大。首先,现有的农业保险制度并不能满足于我国当前的农业风险状况,当前农业保险的种类并不能完全覆盖我国所有农作物的类别。其次,在保险的保障力度方面,对于突发性灾难的赔偿力度仍然值得商榷。

    综上所述,要让新型农业发挥“领头羊”、“主力军”的带动作用,就要重新调整金融资本与农业的供需关系,要使得金融资本服务于三农,要让金融资本作为三农的保障,而不是负担。在农业贷款周期,金融贷款投入等方面仍需不断调整,同时也要加快新农业保险产品以及贷款产品开发的步伐,建立完善的贷款考核评估制度。完善的贷款考评制度不仅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资金的安全,更有助于树立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形象,使得按时还款和按需贷款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在抵押担保物方面,金融行业可以适当扩大担保物的种类。例如农用机械用具,生产作物订单质押、个人信用抵押或以政府为媒介,让政府也参与到农业贷款的程序里,利用政府的权威性,让政府扮演担保人的角色,也更有利于贷款资金的安全。其次,优化贷款供给结构。贷款供给结构需要具备科学灵活,多种多样,程序简便等特点,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农户的贷款需求,及时接触农户的资金困扰。第三,加快新型农业贷款产品的创新与应用,产品的特性需要迎合贷款供给结构。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致富帮手”——裕农快贷,就是金融行业响应乡村振兴号召,落实金融服务于三农战略的产物。裕农快贷通过差别化准入评分和建立授信模型,快速完成用户贷款信息甄别,程序设计简单易操,放款速度快。在投入使用后,已收获无数好评。农户们亲切的称其为——新时代农民的新农具。

    当然,裕农快贷产品也只是金融支持“三农”战略中的一个缩影。但它蕴含的意义是农村信用体系的愈发成熟,促使农民富裕指日可待。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加速新农业的发展

    如今,互联网将整个地区围成了一个村落,让所有的信息都在这个村落里反复的运转。而在新农业发展方面,现代互联网的信息化资源也成为新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互联网 + 现代农业”等一批“农业新型业态”不断出现,信息技术促使农业发展的面貌焕然一新。信息化技术成为了农户们的新“耳朵”。如农业技术知识的传输,生产渠道的选择,生产机器的运用,以及政府政策的上传下达,这些符合先进农业发展脉络的方方面面,都能让新时代的农户们足不出户,就能嗅到新农业时代的气息。国家也提出了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可以说“农业新型业态”的出现和发展为推动和发展我国农业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互联网 +”和“数据 +”已经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重要载体。通过对信息技术和先进科技的利用,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也能有效促进农业经营活动的转型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扶贫方式创新,“互联网+ 农业 + 扶贫”的模式或将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结束语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人民长期关注的焦点。在现在这个多品攻坚战的关键时期,精准扶贫、稳定脱贫是打通农业脱贫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如何将生产工业、金融行业、信息行业这三种蒸蒸日上行业的先进技术与农业融会贯通,才是当下破题的关键。精准扶贫的根,就在于如何用好金融的力量,促进有限资金精准的注入到每一处急需裂变的三农区域。

    参考文献:

    [1]曾毅.边远地区普惠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实证研究——以湖南怀化市麻阳县为例[J].金融经济,2018 (8).

    [2]李锋.金融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