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

    陈海平

    【内容摘要】物理是教育体系中一门必不可少的科学,而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习的入门和重要的启蒙教学,对学生认识物理和喜欢物理学科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这门课程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教学创新的步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就从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定义的理解、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完成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培养创新归纳能力、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几个方面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方法? 创新性? 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制定科学缜密的教学计划,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备好每一堂课,加强实验教学与理论的密切结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借助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主动去探究未知的物理世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一、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定义的理解

    物理概念和定义的学习是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和计算方法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①。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对物理概念的建构和重新认知,更好地搭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比如,在初中物理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教师要找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客观事物,带领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更准确地认识不同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物理属性,帮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牢固。如,在学习到《熔化和凝固》一课时,教师要把理论知识的讲解放在首位,根据“为什么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这一问题完成课堂导入,由于学生首次接触到物理课程,很难对这一物理现象做出解释。这时候,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完成回答:晶体内部有着特殊的分子结构,在熔化过程中,要等所有的晶体都熔化以后才会升温,最终熔化,就像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些住得比较近的同学会一起回家,而当其中有一个同学要值日时,其他同学也会等这个同学打扫完卫生再一起回家。晶体的凝固也是一样,只有等到所有的液态物质都凝固以后才会降温。通过这种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就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对物体的凝固和熔化这两个物理概念有更深刻的记忆,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物理实验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物理想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为此,教师也要把实验教学作为课堂的重要形式,帮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②。

    比如,在学习到初中物理“声现象”相关的知识点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实验中再次理解物理概念,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在这节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这样的思考题:“给开水瓶灌水时,声音的音调是慢慢变高还是慢慢变低?”随着问题出现,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被勾起来,从而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主动翻阅教材寻找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也要抓住时机引入物理实验,带领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好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就可以总结出其中的结论就是音调逐渐变高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否是靠空气震动发出的?当瓶中的水越来越多,声音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为了帮助学生自主获取答案,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学习,在实验中分工合作,制定科学的实验计划、书写实验方案、整理实验记录、总结实验结论。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物理课程的学习非常有趣,在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中有效挖掘物理课程学习的奥秘,把“发现”新知识的任务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習的主人,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成就感,在实验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突出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三、完成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对教学活动的补充,更好地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帮助其增加知识量,拓展知识眼界。在课堂的拓展延伸中丰富教学内容,升华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思想,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比如,在学习到初中物理课程《串联和并联》时,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这也就使得一些内容不够完善,在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知识的疏漏,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更多新兴技术手段完成对教材的补充,完成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在课堂上,除了要为学生详细地讲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和运用之外,还要适当地融入更多“串联电路等效电阻”的知识点,借助更多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串联电压分配的相关规律,也就是“U1:U2= R1:R2和U1:U=R1:(R1+R2)”,在讲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仍然可以运用同样的方式,带领学生归纳出I1:I2= R2:R1。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帮助学生明确电功率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指导其归纳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功率和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引发学生朝着更深层次进行思考。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把考试中这类知识点的考查范围和形式归纳整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总结做题的规律和经验,找到学习的技巧。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涉猎更广泛的知识,帮助学生接触不同的物理层面,实现课堂的拓展延伸,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搭建良好的平台。

    四、培养学生知识归纳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涉及到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学生要不断加深对各种实验仪器特点和功能的识记。为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知识归纳的能力作为一个必要的课题,辅助知识导图的优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③。

    比如,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在做实验时会用到很多测量性的仪器,要想帮助学生正确使用這些实验器材,就要明确操作的顺序,找到其中的共通之处完成总结。如,针对刻度尺、温度计、量筒、天平等常用的物品,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要比较不同仪器具有的同样顺序,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其中通过归纳就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首先要认真观察,观察不同仪器的刻度值、量程、零刻线等等,在使用温度计之前要先让数据归零,在使用天平的过程中要让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同时,在测量的过程中,天平要保证放在水平面上,刻度尺要正对直线。在读数的环节,要保持视线和刻度尺面的垂直,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确保读出的数值更接近准确值。通过长时期的积累,学生就能找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同之处,找到记忆的规律。为了让学生的记忆效果更好,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思维导图的优势把所有知识点整合在一起,理清复习的思路,并利用零散时间完成对知识点的记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定期抽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对学生课后复习的监督,不断强化学生的归纳能力。这样一来,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整合能力,以更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组织开展自主探究实践活动

    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不仅是要为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④。在课堂上,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在实践活动中突破重难点的学习,养成更高层面的教育熏陶,实现全方位的综合培养。

    比如,在学习到初中物理课程“家庭电路”时,教师要把日常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家庭用电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电的意识,在教材的基础上完成更好地拓展。接下来,教师就要以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日常观察探究“家用电器用一段时间后是否要通过歇一歇来散热”这个更加细致的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焦耳定律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好习惯,让学生能够借助自己所学知识完成对各种物理现象的猜想和验证,更好地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认识到物理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在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也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探究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更细致的研究,学习不同章节中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和重构,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揭示物理课程的奥秘。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丰富物理课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不断改进自我的学习方法,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学好物理课程的自信心,确保物理课程的发展过程更加顺畅。

    总而言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学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成为了形式所趋。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究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坚定学习目标。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出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学习,结合实验教学的优势增添课堂的趣味性,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涉猎多方面的知识,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推动高中物理的教学艺术取得更大的突破,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受更全面的教育指导,推动物理教学的创新性发展,培养更具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注释】

    ① 何璟.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 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660.

    ② 李丰强.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J]. 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2):174.

    ③ 李建月.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J]. 引文版:教育科学,2018(17):23.

    ④ 陈芳兰.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J]. 散文百家:下,2017(8):155.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万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