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习作教学中范文的有效运用

    唐凤

    【摘? ?要】巧用范文指导,可避免习作千篇一律,使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可巧用范文时机,发挥不同功效;巧变范文内容,丰富习作选材;巧设范文样态,促进学生表达。由此,发挥好范文在习作教学中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习作;范文;指导

    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喜欢用范文指导学生,学生也喜欢看优秀作文,并模仿写作。对于范文的使用,一直以来褒贬各异,存在分歧。其实,范文是习作教学的有效资源,本身对于学生学习作文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巧妙智慧地使用范文,发挥其在习作教学中的最佳效果,从而使学生妙笔生花。

    一、巧用范文时机,发挥不同功效

    教学时何时使用范文?这是有讲究的。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呈现范文,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一)范文前置,激趣无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中段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被有意思的事物唤起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当学生抱怨无话可写的时候,教师可适时出示触动他们兴趣点的范文,唤起学生的已有感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习作《介绍我自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各个方面的特点来介绍。学生三言两语就说完了,表达的欲望也不强烈。于是,教师适时出示三个分别从外貌、习惯、爱好方面来介绍自己的片段。

    我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儿,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一张小巧玲珑的嘴巴能说会道。可惜,现在大眼睛上架起了两个厚厚的瓶子底,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近视。

    我是一个大嗓门儿,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说话说话再说话。有时连上课也管不住这张嘴。就是这个“话筒”嘴,害得我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别说了,快把嘴巴上的开关关上吧。”

    我特别爱看课外书。每当捧起书本,我就像着了魔一样异常安静。不管外面有多么大的声音,也不管谁叫我有什么事情,我的耳朵就像被大木塞塞住了一样,充耳不闻。妈妈只能无奈地摇头:“真是一条小书虫。”

    学生看完范文,话匣子就被打开了。他们试着模仿,用比较有特点的语言,比如幽默、夸张的语句等,从各个方面介绍自己。可见,范文前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将口头表达指导到位,再顺势过渡到书面表达,习作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范文后置,对比提升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鼓励学生真实表达的同时,教师也需要面对学生习作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不妨将范文后置,在保证学生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赏析范文的语言,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思考如何表达得更加妥帖、鲜活、生动,从而提升习作水平。

    例如,在学写一种植物时,学生的习作语言都很直白,类似于介绍某种知识,没有从语文的角度写出植物的美感。于是,在学生读完自己写的片段后,教师出示课文《荷花》中的片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当学生再次品读课文中的这个片段时,他们会自觉地将范文与自己写的植物片段进行对比,从而直观地感受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会让自己笔下的植物变得活灵活现。修改作文与提升习作水平的欲望被激发了,方法也得以掌握。

    这样的范文后置,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又坚持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有技法、有水平地表达,从而逐步提升习作水平。

    二、巧变范文内容,丰富习作选材

    综观中年级的习作现状,会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结构相似,内容雷同,缺少真实的、个性化的表达。既要用范文做指导,又要避免学生千篇一律地模仿,那该怎么做呢?为此,教师要巧变范文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习作选材。

    (一)发散思维,拓展选材广度

    中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为了降低习作难度,教师往往采取根据主题选择一两篇范文对全班进行细致指导的教学方式。如,在教学《小小“动物园”》的时候,教师一开始出示了一个描写妈妈的片段。

    我的妈妈性格多变,时而温柔,时而严厉,真像一只捉摸不透的猫。记得上次数学考了98分,我得意地把试卷给她。妈妈眉开眼笑,不停地夸我:“儿子真棒!”没过多久,她的脸就晴转多云了,指着一道错题,大声训斥:“这题目也会错,你的眼睛去哪里了!”我灰溜溜地回房间了,但我知道猫妈妈多变是因为爱我。

    也许是生活中的妈妈都太相似了,学生读完后,笔下的妈妈都变成了同一个模板,毫无个性可言。这样的范文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难道妈妈的特点只有这些?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习作的选材范围,让范文指导学生习得写作技巧?于是,教师变换范文内容。

    我的妈妈经常工作到很晚,真像一只猫头鹰。上次我半夜起床上廁所,见书房的灯还亮着,推开门一看,妈妈竟然还在全神贯注地备课。她的眼睛盯着书本,恨不得把书里的内容都吞进肚子里。唉,真拿敬业的猫头鹰妈妈没办法!

    这段范文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他们觉得很新奇。很多学生的妈妈并不是这样的,因而内容无法直接模仿。借助范文,教师启示学生每个妈妈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多回忆生活往事,寻找相关的事件来写出妈妈的特点。

    范文呈现后,学生拓宽了思路,笔下的妈妈丰富多样,个性鲜明。有唠叨的“母鸡”妈妈、爱臭美的“白天鹅”妈妈、任劳任怨的“黄牛”妈妈……

    (二)诠释主题,拓展选材深度

    学生的作文个性化表达不足,还缘于选材角度单一,对题目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在选择范文内容时要多角度诠释习作主题。

    如,在教学《父母的爱》时,学生的选材依然停留在自己生病时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下雨天妈妈为自己送雨伞……可以看出,学生对爱的理解很单一。因此,教师出示了一组片段。片段中,“我”失败时,父母会鼓励“我”;“我”说谎时,父母会严厉批评“我”;“我”成功时,父母比“我”还高兴;“我”遇到困难时,父母狠心不帮助“我”……从各个角度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进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固有思维,促使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出真实的、自己亲自感受过的父母之爱。

    三、巧设范文样态,促进学生表达

    范文能把要学的写作知识变得通俗化、浅显化、直观化。合理运用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一)依据指导目的,确定范文篇幅

    “范文”的“文”,可理解为文句、文段、文篇。具体呈现哪种,按指导目的而定。

    如果指导细节,教师可选择出示文句或文段。如,指导学生描写一种动物,教师出示课文《燕子》中的片段作为范例。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学生进行外貌描写时,按照“一身……一对……加上……凑成……”这样的句式进行模仿,将细节写生动、写具体。

    又如,教学《小小“动物园”》,指导学生写人物时,教师告诉学生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小事或者从几个方面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除了出示上文提到的“妈妈像猫头鹰”片段,教师还出示了下面这个片段。

    我的爸爸眼睛大大的,眼力也特别好,真像一只大青蛙。每次我们全家一起玩“找不同”的游戏,他总是又快又准,稳拿第一。他的跳跃能力也很强,轻轻一跃,就能跳得又高又远。

    如果指导谋篇布局,教师可以出示整篇范文。如,教學习作《风景优美的地方》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明确写作顺序,构思全文。首先呈现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写作顺序,让学生明确可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顺序来安排全文。然后出示完整的范文《美丽的朱家尖》,以有代表性的景点为核心,描写了南沙、乌石塘和大青山,让学生对习作有整体的规划。

    (二)呈现方式多元,营造习作氛围

    以往范文呈现的方式很单一,教师读,学生看。如今信息化手段早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音频、视频、图画等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表达和展示作品的欲望。

    如,在指导习作《小小“动物园”》时,教师在最后呈现了整篇范文,让学生整体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文中透出的浓浓的幸福感。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我爱我家》,并请自己的孩子录制了朗读音频,文字根据朗读的速度逐行呈现,其中还穿插了一家三口的照片。这样的呈现方式既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动笔写自己家的欲望。

    范文是习作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应积极尝试各种教学策略,科学合理地使用范文,让学生既会模仿,又会个性化表达,既能反映真实的生活,又能拥抱诗意和远方。

    参考文献:

    [1]张云峰.珍视语言学习的“儿童意识”[J].小学语文,2017(4).

    [2]王崧舟.叩问意义:核心素养下语用教学新视野[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5).

    [3]黄元虎.习作例文运用策略[J].小学教育(语文版),2014(5).

    (浙江省舟山绿城育华(国际)学校? ?31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