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小组课堂互动与课外互助模式研究

    高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人都有获得优势的需要,并且通过满足人们的优势需要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教育理念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根据不同时期的优势需要,激发学生个人内部潜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注重“教”,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而小组课堂互动和课外互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设疑、质疑、释疑等参与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因此,研究小组课堂互动和课外互助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认知水平不足,单纯地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机械的填鸭式训练是这个阶段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式。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一些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缺乏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意识,影响学生未来文学素养的发展。

    2.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长期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可以说,目前一些教師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单一的,采用过于片面的教室学习方式,忽视了的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练习的大部分都是一些题海战术性问题,给学生留下大量的课堂作业,导致学生形成机械学习。要知道,教学方法单一往往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越来越厌倦语文知识的学习。

    3.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这就严重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间缺少互动,因而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二、小组课堂互动与课外互助模式研究

    1.营造合作小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考量,实现对优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分配,最佳分组,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愿意参加小学语文的学习。

    2.培养学生的互动互助意识。教学内容是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而设置的,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辅导者,要适时地点拨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在实施学生小组课堂互动与课外互助模式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三、小组课堂互动与课外互助模式研究的具体应用

    1.课前准备。提前做好分组工作,每组学生5人,优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分配,选举每个小组的组长。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制定课外延伸学习任务,让小组长对在课外互助学习过程中实施好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

    2.深入课堂听课。在听课过程中做好记录,尤其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目标达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进行关注,对每节课的优缺点进行记录。

    3.深入课堂互动教学。把小组合作课堂互动研究中自己的初步成果融入课堂实践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并做好记录,修改实施方案,反复深入课堂,找到小组课堂互动的有效措施。

    4.课外互助延伸迁移。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有一个设疑、质疑、释疑等参与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思维发散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感受和思考,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汲取精神营养,进而培养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通过实践并结合以往的成功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课堂互动和课外互助模式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法。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在探索如何真正地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将灌输式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自我价值,有满足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