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联合床头抬高角度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曹素雅

    

    

    【摘要】目的 以对比分析方式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及其效果差异。方法 研究开始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应用随机数表法的基础原则将所选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到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取传统外科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体位护理结合床头抬高护理措施。总结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以及实验组中床头抬高不同角度患者的颅内压力指标。结果 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实验组的颅脑压力指标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头抬高10°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颅内压力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位护理结合适当的床头抬高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颅内压,床头的调高角度中30°效果最佳,可以有效保障脑灌注量,降低临床治疗成本,值得普及。

    【关键词】体位护理;床头抬高;重症颅脑损伤;脑灌注压;临床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1..02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中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因素,每年约有6000万人因为创伤而导致颅脑损伤,其中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约有350万人,我国的发病率在1/1000[1]-[2]。重症颅脑损伤的病情变化速度非常快,病情相对严重,临床中救治的难度较高,虽然近些年临床医护技术水平在不断发展,但是致残与致死率仍然超过30%[3]。颅内压提升属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该症状会导致脑血流量减少、灌注压下降,从而促使脑损伤症状加重。临床中控制颅内压力的途径非常多。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以对比研究的方式进行论证分析,并探讨体位护理和床头调高的角度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开始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应用随机数表法的基础原则将所选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到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3例。分组结果保持例数相同,男性患者21例、20例,年龄分别为44.24岁、43.67岁。上述资料无统计学对比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传统外科护理措施,主要是监测患者的体征做好呼吸道护理,针对无法进食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实验组采取体位护理结合床头抬高护理措施。体位采用仰卧位。采用监护头架实现对患者的颅脑固定,并在到啊中动脉颞窗的儿前区实现探头检查,检查的深度以50 mm为标准。分析判断体位调整之后患者的血流变化情况。患者在采取平卧位时床头抬高角度分别为10°~30°。

    1.3 观测指标

    总结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以及实验组中床头抬高不同角度患者的颅内压力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数据录入时依据不同数据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百分比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对于均数数据采用t值进行检验。数据录入与检验操作均需要实行2次,在数据不一致时需要由2名专业人员处理。数据分析结果P值不足0.05则代表两组数据对比拥有统计学价值。

    2 结 果

    2.1 組间指标对比

    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实验组的颅脑压力指标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床头抬高不同角度对比

    床头抬高10°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颅内压力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 论

    颅脑损伤当中约有30%的患者属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整体的预后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所以临床中的致残以及致死率也相对比较高[4]。重症颅脑损伤中颅脑内容物对颅腔壁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此时颅内容物涉及到脑血流、脑组织以及脑脊液组织,这一些组织之间的高压力存在会导致颅脑灌注压力的提高,最终形成可逆的脑损伤[5]。在正常情况之下,颅脑的整体容积、脑血流、脑组织、脑脊液等容积是相对平衡的,此时颅脑内部压力也会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在颅脑遭受创伤之后,血脑屏障的功能会出现改变,此时颅脑的容积会发生一定的失衡表现,从而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与水肿改变,从而提升脑组织的体积,提升颅内压力[6]。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力提升的发生率一般在60%左右,降低颅内压力并减少脑血流量是保障患者综合预后水平的关键。在生理情况之下,机体可以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颅内压力,其需要血压与脑脊液的共同参与。但是,在颅内压力提升的同时,颅腔内部的血容量会有明显的减少,此时体位性的重力作用会导致脑脊液发生重新分布,从而促使颅内压力的下降。有统计数据显示,脑脊液的重吸收主要是通过蛛网膜颗粒实现,其对于颅脑开放和关闭的影响比价投出,很大程度决定于脑脊液以及静脉窦,颅脑的压力差越大的情况下脑脊液回流速度也会越快。体位变化属于脑脊液与血液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颅内压力的影响突出。

    体位护理结合床头抬高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静脉压力,提升静脉血流速度并降低颅内的血容量,因为重力的影响会导致患者的脑脊液向下进行流动,此时脑部的积液容量会有明显的减少,此时会继发性的控制颅内压力。体位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标,对于机体的卧位调整后,体内约有30%的血液会因为重力而发生位移,从而降低血压。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因为长期卧床,会导致机体调节功能失效,此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会改变,从而降低血压。在床头抬高方面,抬高30°属于一个安全的范围,在稳定血压的同时,对于患者的预后具备明显的改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实验组的颅脑压力指标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头抬高10°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颅内压力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体位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影响显著,其中床头抬高30°可以显著的降低颅内压,并降低动脉压力,促使脑灌注有效性,减少额外的治疗成本,提升临床综合干预效益。

    综上所述,体位护理结合适当的床头抬高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颅内压,床头的调高角度中30°效果最佳,可以有效保障脑灌注量,能够有效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治疗措施,降低临床治疗成本,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 周 丽,曹浪平.体位变化以及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3(7):211-212.

    [2] 陆海颖,吴红燕,朱秀春,等.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10(19):41-42.

    [3] 苏 睿.渐进减压手术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4):3782-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