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知识的精选、细分和提取

    蔡丽亚

    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体成长和语文教学现状的,是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写作文体要求、能力目标和学情现状,对写作知识进行精选、细分、提取,让学生围绕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展开有意义的写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写作投入中找到有效的路径,超越浅层的作文教学,走向提升能力的深度写作教学。

    一、基于文体要求,精选知识

    黃厚江老师指出:“掌握常见文体的写作,就是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和具体材料选择适当的文体,能够表现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需要比较熟练地叙事、说理、说明和抒情。”(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中学作文教学智慧[M],漓江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35页)可见,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知识,初中生写作以记叙文为主,兼有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应用文等各类常见文体的基础写作训练。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文体意识,能根据写作的指令性要求,明确文体的规范,精选能够促进学生相应文体写作能力的知识,依体而教,为学生写作架起有效的知识桥梁。

    统编教材八上第二单元写作主题为“人物传记”,“写作实践”习题设置的写作目标为“小传”写作。围绕“小传”,我对这一文体知识进行精选,以学生初次接触“小传”写作为基础,从“小传”的写作角度和写作特点中梳理出本次写作教学的主要陈述性知识:一是“小传”的写作内容主要包括人物生平背景、学习工作经历、婚姻家庭、个人成就、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二是“小传”语言文字的特点是真实性、典型性;三是“小传”的写作顺序通常为时间顺序。

    依据以上写作知识,引导学生采访亲人的生平经历,从现实生活素材进入,感受“真实性”的文体特质。采访内容紧扣“小传”的写作内容,提示学生侧重了解亲人的生平背景、学习工作经历、婚姻家庭、个人成就等情况,为学生搜集素材提供了的明确角度。随后,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素材中,选择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的三到五件典型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列出提纲,教会学生“小传”写作要选取典型材料、以时间为序组材的知识。在积累“亲人小传”写作经验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将写作知识和经验推广运用到“个人自传”“同学小传”的写作实践中。

    基于文体要求进行写作知识的精心选择,能帮助学生消除对陌生文体的畏惧和困难心理,找到明确的路径,拥有清晰的写作思路,走向熟悉和运用知识的道路。每一类文体都有其多样和复杂的特点,教师对文体知识的选择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也不能教条主义灌输概念,要考虑到文体写作的规范和要求,精心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能为学生学用的知识投入教学,才能对学生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这对教师准确把握写作指令和要求,明晰写作方向和路径提出了较高的? ?要求。

    二、聚焦能力目标,细分知识

    写作知识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容量巨大,内容繁多。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从信息加工角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同的知识类型应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堂写作课,教师要从庞大复杂的陈述性写作知识中,细分出具体而微的知识内容,聚焦能力目标,侧重以一个能力知识为突破点进行写作训练,做到“化大为小”,实效才能鲜明。

    统编教材八上第三单元写作主题是“学习描写景物”。根据“写作实践”的三篇习作要求,我从“描写景物”的写作主题中细分出三个知识点,以“一篇一得”为训练目标,教学生一步步学会写景。三篇习作的知识点各有侧重,《校园一景》重在训练“抓住景物的特征”,引导学生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嗅觉、感觉等多种感官细致观察和描绘景物;《窗外》重在训练“多层次描写景物”,引导学生从动静、远近、点面等角度对景物进行有层次的细致描写;《我爱————季》重在训练“写作中让情与景的交融”,引导学生,以“我”之心观物,使物皆着“我”之色彩,将个人情感与景物融合。这三次写作设计,都围绕“景物描写”这一写作知识展开,显得目标简明、层次清晰。三次写景的知识点是教师甄选划分并设定的新的能力目标,有别于一般的通用概念性知识,三者之间互相联系补充,又逐层推进,让学生在写作学习和应用中定点突破自身不足,实现能力目标的? ? ?提高。

    夏丏尊、叶圣陶合编的《国文百八课》中“文话”部分,是一本“以作文为中心,按问题组成单元的实验课本”。该书分为七十二个主题,偏重于写作知识和方法,是作者“依据往日教学的经验和个人的信念,拟定了初中学生在国文课上应该受到的训练、应该得到的知识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书中立足于初中学生应掌握的能力目标,对写作知识进行了个性而专业的仔细划分,每一个主题都是一个具体的能力目标,这为我们当下的写作教学提供了聚焦目标进行细分知识的实践? ?依据。

    面对写作知识的大体量和复杂性,教师要敢于突破陈规,对纷繁复杂的写作知识进行细化的、深度的、个性化的加工,从小处着手,聚焦细微处,把大知识点切分成具体而微的小知识点,再运用到写作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写作中聚焦具体的目标,找到写作能力提升的方向。

    三、依据实际学情,提取知识

    邓彤老师说:“我们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需求,统称为写作学情。”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为起点,剖析学生写作中存在的知识漏洞,针对能力缺失的情况,根据这一写作学情,为学生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精准的、适切的写作知识并运用到教学中。这一“量身定制”的过程,就是从实际写作学情中提取写作知识的过程。

    统编教材八上第四单元写作主题是“语言要连贯”,“写作实践二”要求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写作指导课前,我布置学生以“春节”为例写一个素材内容。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交流素材,有“贴春联、放烟花、去旅游、古寺祈福、欢聚年夜饭、拜年、赏花、包饺子、买年货、做志愿者”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选择三个素材作为一篇作文的内容,会从什么角度来选择安排?在交流中逐步探究出根据不同的素材,文章的结构可进行多种组织的形式:一是以时间为序,如以“年夜饭、贴春联、放烟花”为素材聚焦大年夜的迎新喜庆场面;二是以空间为序,如以“买年货、去旅游、古寺祈福”为素材聚焦外出活动的热闹场景;三是以情感为序,如以“赏花、包饺子、拜年”为素材,根据情感由淡到浓的过节感受来组材。通过以上组材学习活动,关于选材的角度、组材的顺序等知识在实践中产生,学生学会了有条理、有顺序地组材,解决了写作初期出现的薄弱问题。其次,引导学生参考范例句式:“那丰富多彩的年夜饭,凝聚着家的温馨;那朱红优雅的春联,凝聚着爱的祝福;那五彩斑斓的烟花,凝聚着新年的喜悦。”采用拟写并列式过渡句的方式,在实际仿写中使得素材的衔接自然连贯。

    教学中,教师提取知识的起点是依据学生现有学情产生的,从学生中来,发现学生知识薄弱的问题,提炼出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知识,再有的放矢地运用到学生中去,就能达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效果,真正解决学生的困难,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助力。

    写作知识是写作教学活动的主线,也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知识不应是符号化的静态产物,而应是具有生命力的动态存在。教师对知识的精选、细分、提取,就是对知识的智慧创建,在整理,开发适切的、有益于学生写作的知识中,让知识产生意义感、效用感,成为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大有裨益的“活”的知识,为学生写作素养的发展服务。

    (江苏省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