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

    王秦英 曾青云

    【摘 要】阐明与廓清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时代命题,它既阐明了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又廓清了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赓续性与可行性”。要回答好这个命题,必须解读和界定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和厘清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问题,以及深刻认识和把握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规律,而这些正是文章试图探讨的中心问题。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科;学科建构;内在逻辑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11-0001-05

    一、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逻辑关系

    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关键,是从内在逻辑关系上去探索学科内部结构的新变革,尤其是要在学科的功能定位、研究格局、组织建设等三个要素的整合上,按照研究布局跟着功能定位走,组织建设跟着研究布局走的逻辑关系,实现三个方面的结构性平衡。

    1.成人教育学科功能定位的平衡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若是从成人教育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格局上,去把握学科功能定位是否科学合理,不仅是学科社会责任与学术职能的主要空间载体,更关系到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学科功能不仅范畴明确清晰,且各项功能之间存在互动与互补关系。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功能的定位。成人教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既是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更是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科技等多种需要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其社会功能的定位也必然要与社会发展大方向保持一致,既要探究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揭示各种成人教育现象产生的社会因果,预测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指导成人教育的各种社会实践。更为重要的是阐明成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廓清成人教育的社会价值与发展意义,界定成人教育的社会坐标与社会职能。二是学术功能的定位。学术功能是指学科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与范畴,作为专业领域的成人教育学科,强调通过学科特色的研究范式和行为模式,既要努力重塑长期以来被抑伏和被边缘化的“成人教育”的学术形象,用“成人教育”理念丰满乃至建构现代教育学科体系,更要通过对成人教育实践经验和成果的逻辑思考和理性凝练,推演出学科的新概念,形成学科的新原理,大幅提升成人教育和成人教育学科的学术品质,获得学界主流理论的广泛认同。

    尽管两者在侧重点等方面还存在着某些差异,但相对平衡则是必有的内在逻辑。一方面,社会功能是学术功能的立足点。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源力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学术成果,社会功能对学术功能具有存续和引领意义,若是学科片面固守所谓“纯学术”的学术功能,就会因其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而失去存在价值。另一方面,学术功能又是社会功能的支撑点。如果学术功能创造新的理论成果,准确和深刻地揭示了成人教育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界定成人教育的社会意义与作用,不仅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也为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2.成人教育学科研究格局的平衡

    成人教育学科始终是一个多取向的研究领域,就其研究边界而言,早期研究主要是以教育中心论为主,20世纪90年代之后“成人”中心論和社会中心论逐渐凸显,形成了多取向并存的研究格局,尤其是进入社会发展走向纵深的新时代,社会各方面与成人、成人教育的内在关系日益密切,研究布局平衡已然成为决定学科建构的决定因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研究方向的平衡。这里所强调的平衡,是指在学科领域内各研究方向形成一种“相互支持又相互补充”的态势。从成人教育学科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应用性理论研究、衍生性理论研究等三大研究方向上看,任何研究方向只能起着局部作用,其变化与发展都必须得到其他研究方向的支持与补充。假若某一研究方向处于弱势甚至缺失,就势必会对其他研究方向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与基础性研究方向之间的平衡,对其他研究方向乃至学科整体研究格局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二是研究范式的平衡。根据美国学者里尔茨的区分方式,研究范式作为成人教育学科研究方法、论述方法、学术评价标准的集合体,大致可分为成人教育事实研究范式、成人教育定义研究范式和成人教育行为研究范式三种,这种划分不仅是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同方式或不同观察角度,更反映了不同研究范式的特征与局限。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可能只用一种研究范式就能覆盖学科的所有研究领域。某种研究范式的深化或拓展,对其他研究范式应有借鉴、引援和完善意义。

    除了研究方向与研究范式的内部平衡外,两者之间的平衡对成人教育学科研究格局的平衡具有时代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以往几乎不涉及的领域或一些无法开展的研究,已经成为学科研究的新范畴、新前沿和新动态,并衍生出诸多学科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这些新趋势,迫切要求研究方向与研究范式能通过相互间的跨界与混合,强化成人教育学科研究的系统性和同一性,拓展学科的前瞻性和前沿性研究,提升学科理论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水平,使“以方向创新范式、以范式拓展方向”的长效平衡机制成为学科的特色。

    3.成人教育学科组织建设的平衡

    我们推进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重要出发点,是解决学科研究实力不足、学术环境存在差异等问题,但是在总体不平衡的组织结构上,增加再多的学术性元素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前提还是要做好学科组织建设的平衡。“多元化”组织建设是成人教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鲜明特征,可以分为社会性组织和学术性组织两大类别。具而言之,一是社会性组织。基于成人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密切,社会化组织在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面向全社会汇集多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以成人教育(包括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专业研究机构、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性联合体,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共同体等形态,通过进行多边或双边的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不仅为学科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服务,更着力于专业实践推进,承担社会化的服务职能。这表明,学科各类社会组织既要有组织之间的平衡,更要有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平衡,否则,将直接影响学科的社会效应。二是学术性组织。高校专业学位点是成人教育学科的学术性组织的主体,着力于专业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要力量。它的平衡主要体现在学位点布局的平衡、专业师资分布的平衡和学术水平的平衡等方面。

    根据美国学者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社会性组织与学术性组织的平衡是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应有之义,不仅明了学科的层次框架、时空分布、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学科运行过程中进行分工协作、职责划分、资源分配的实施主体。学科要以组织动态平衡的要求去推进两者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学科各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内外因素都处于变化中,加之学科组织本身也存在打破平衡的力量,组织之间也还存在客观的差异、矛盾和冲突,学科原有组织平衡处于一种随时可破的状态,这就要求学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尝试着以学科组织的内部平衡与学科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平衡为着力点,通过提供有效而充分的诱因数量去维持组织建设,并由此建立学科组织结构的新平衡。

    二、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逻辑问题

    要正确把握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逻辑内涵就必须理性解读其最为本然的逻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科建设的体系和架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建设的方向与趋势,尤其是对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持续性等核心问题的理论揭示,事关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现实与未来。

    1.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必要性问题

    长期以来,学界和业内关于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问题有着不同声音。一些人认为,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性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变化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意志和市场主导作用十分明显,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大多可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市场自发调节去解决,学科理论指导的作用处于辅助位置,学科建构并不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至多是一个充分条件,现实意义并不大。也有一些人认为,尽管“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是成人教育的重要职能,但只是阶段性和局部性的职能,远不是其全部职能与责任,本质上仍是一种正规教育,最为根本的使命与责任是“以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现代社会和环境下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当经济利益与成人教育的根本责任发生冲突时,当成人教育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紧张直至产生利益纠纷时,当人们对成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而提出批评时,社会新进展给传统成人教育道德教育带来冲击而导致新的恐慌时,成人教育将何去何从?将如何抉择?仅依靠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伦理学、成人教育法学、成人教育经济学、成人教育哲学等专业理论的研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其实,上述争论是廓清成人教育学科建构“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的不同站位。已有史料印证,举凡有成人教育以来,“教育为学科奠定基础、学科为教育提供指南”的相生关系,始终是发展的主流趋势,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对成人教育发展具有重大导向意义,但不能完全替代学科建设的作用与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和政府任何调控举措或政策方针的出台,背后都有学科建设的支持与影响,而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成人教育重大战略与方针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与信息咨询,又正是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基本职能。在此意义上,显然“有必要”的观点与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本质属性最为贴切。

    2.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可行性问题

    可以说,关于成人教育学科建构“可行性”问题的讨论也是学界和业内的热门话题。一些人认为,成人教育学科作为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可以通过对西方国家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样性,以及不同国家学科建构的不同模式和发展轨迹的客观分析,借鉴其在学科建构机制、发展机制和运作机制等方面现成的经验与成果。同时,从国际成人教育发展的宏观视野,将西方成人教育学科开创性和主导性的理论概念、前沿观念、思维方式、体系架构、课程体系、方法模型等要素,引入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构体系之内,并由此形成学科建构的行动方略和行进路线。与此相对,也有一些人主张,在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引入、学习、借鉴、模仿西方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经验与成果,不失为学科建设的一种可行性方案,但这个方案只能作为一种补充与辅助,不能成为学科建构的主流趋势,更不能反客为主的搞“全盘西化”。而是必须站在本土的立场上去规划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可行路径,既要充分体现学科建构的开放性与融合性,更要彰显其所有的传承性、民族性和原创性,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的成人教育学科建设优秀成果与资源,对成人教育学科丰富的本土实践进行科学提炼,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对西方成人教育理念、经验、成果等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符合中国特色学科建构的要求。

    上述关于“可行性”问题的思考,涉及成人教育学科建构“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起点问题。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成人教育思想文化的失忆与断层,以至社会和学界以及業内对中国传统成人教育文化的理解支离破碎,对传统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现实意义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致使在思考学科建构的可行性问题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失与误区,如果放任下去,必然会引发学科建构方向迷惘和行进理念的紊乱,甚至导致“可行性”的消解与丧失。这也表明,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复兴的高度,以文化开放和文化融合的思维,践行一种“以中为主、西为中用”的方略,无疑是成人教育学科建构可行性的方法论抉择。

    3.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可持续性问题

    关于成人教育学科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学界和业内也有诸多假设。一些人从学术价值的可持续性出发,认为能否持续性发挥学术价值的权极作用,应是学科建构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细而言之,学科建构的过程,既是以学科专业理论的高度去分析和总结由成人教育实践所得到的结果,并形成学科专有的科学见解的理论创新过程。也是用事实和理论对学科所得出的科学见解,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分析或说明的实践探索历程。而上述两个过程的重合,则显扬了学科对成人教育发展规律认识的持续深入。因此,要把握如何确立学术价值理念、如何建立学术价值体系、如何厘清学术价值范畴、如何论证学术价值边界等问题的研究与解读,无疑是学科建构可持续性的首要任务。也有一些人以学科生态的可持续性为节点,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是中国成人育学科建构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大变革和现代科技高发展的条件下,成人教育学科建构不应是也不再是单一性或局部性的,而是处于一个不同学科相互交融与不同学术群体紧密对话的语境之中,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竞合、制衡、共生、互补等功能性关系,并影响着学科建构的信息能量传递、学术资源流动和学科环境变迁。因此,就必须把如何打破学科的门户与利益壁垒,如何打造特色化的学术共同体,如何形成学科的共同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如何形成社会化的协同与共创的学科场域等问题的解释与应答,作为实现可持续性的首要之策。

    虽然上述假设都基于学科建构“从何做”和“往哪走”问题的思考,但却隐含了是“偏向性”发展还是“持续性”发展的不同理念。学术价值与学科生态都是成人教育学科建构可持续性的必要因素,既要实现学科建构的学术价值,又要优化学科建构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科技、学术和经济等环境,两者密不可分。如果过于注重学术价值的可持续性,就极易产生“偏向性发展”的问题,出现诸如学科建构的功利性、学科建构与社会发展的非匹配性、学科建构与他学科的非兼容性等问题。因而,当前中国成人教育學科建构的重点,应该优先建立与成人教育内在需求相匹配的学科生态系统,形成一种学术价值与学科生态并重的可持续性态势。

    三、把握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逻辑规律

    学科建构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以学科边界重廓、研究范式重塑、学科力量重组、学科队伍重建为支撑,致力于学科发展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使学科具有社会感知、理论创造和实践导向能力,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在此站位上,把握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规律就显得尤为紧要。

    1.科学确定学科建构的逻辑原点

    确立逻辑原点是把握成人教育学科建构逻辑规律的前提,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从历史脉络中找到根据。作为“成人教育的科学”,学科建构可能是近代历史的产物,而作为“成人的教育科学”,学科建构则源远流长,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要确立学科建构的逻辑原点,就必须从二千余年来传统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中,去揭示和展现学科建构的体系架构、时空格局、层次形成、内涵结构、外延范畴、实施过程、行为方式,以及它的本质、特征、目的、功能等等最具边界意义与根本意义的要素,并在对这些要素进行的归纳梳理的过程中,找到确立逻辑原点的本初依据。二是从瓶颈问题中找准坐标。就表层而言,成人教育学科建构有一个瓶颈问题,就是没有确定“以何为学科建构的基点”的问题,尽管学界和业内对此仁智各异,但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深层次上看,成人教育学科建构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学术活动,而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的文化建设活动。历史文献资料也印证,传统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是推进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重大事件(如百家争鸣、鹅湖之会等)往往是中国文化盛事,传统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重大成果(如论语、劝学篇、师说等)多为中国文化典籍。显然,仅仅把学术性作为学科建构的逻辑原点,不符合学科建构的逻辑规律,只有把文化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新作为学科建构的逻辑原点,才是一种历史的必由。

    近年来,虽然成人教育文化建设取得一些成果,但主要集中在成人教育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文化建设在业内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尚未融入学科建构的各个领域,更没有成为学科建构的自觉行为,存在着落实不足和落细不够等现实问题,对学科建构逻辑原点的确立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据此,如何推进成人教育文化建设就显得十分亟迫,不仅要在内外宣传成人教育文化上下工夫,更要把统一认识,健全机制,形成风尚作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现代成人教育文化建设,否则,学科建构逻辑原点的确立就会成为一种虚无。

    2.合理设计学科建构的行进层级

    成人教育学科建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分阶段渐进。从大逻辑的视野上看,成人教育学科建构至少要有四个层级:一是明晰学科建构内部要素的现实诉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学科建构内部各类要素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使学科建构成果与进程可以用数字来表述,形成特色化的话语体系。二是推进学科与社会及其他事物之间的对活。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将成人教育学科建构与社会各方面及其他学科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交互和资源共享,建立学科现代化的对话平台。三是促进学科建构与“人”的交流。“人”的实践活动是学科建构基石,不仅要在成人教育学科业内进行广泛的学科精神、学科理想、学科信仰、学科信念的树立与传播,最大化的激发从业者(包括研究者、管理者和工作者)参与学科建构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还要促进学科与社会群体及个人的联系,通过广泛宣传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成果、经验和业绩,让更多的社会人群了解学科建构,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学科建设。四是实现学科建构的现代化。引入现代先进学科建构思想和技术,逐步提升学科建构的现实水平,实现学科建设观念的现代化、学科建设内容的现代化、学科建构设施的现代化、学科建构队伍的现代化、学科建设管理的现代化等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要贯通上述四个层级,必须在“两个践行”上下工夫。一是践行学科建设的理想信念。既自觉把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实现中国梦的信仰融汇于成人教育学科建构之中,贯穿于学科建构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学科建构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同时,还要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科建构历史的回溯,在继承成人教育学科建构优良传统和成果的平台上,在学科建构的思想意识与精神境界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自觉与自信。二是践行学科建设的使命责任。要以“牢记使命”的态度,深刻认知与深度把握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方针与学科建构的内在关系,切实将立足使命、彰显使命和围绕使命的主旨贯穿于学科建构的全过程。

    3.统筹规划学科建构的发展路线

    内在逻辑决定了“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是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主路线。也就是说,要在学科建设顶层设计的架构下,根据学科的现实条件,按轻重缓急排序,建构学科各个领域和不同模块的分系统,如理论研究系统、组织机构系统、课程建设系统、人才培养系统等,这些分系统可以同步推进或分别推进,搭好学科建设的整体框架。这就要求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树立大局意识。尽管学科各个系统或各个机构都有自我的发展目标或现实需求,但他们都必须从学科建构的整体发展以及学科的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主动把自我发展目标或现实需求纳入学科建构的总目标和整体需求之内,从根本上消除以往学科建设中出现的分散性、短视性、随意性等痼疾。二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学科建构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业内各个领域和各个机构都要以“敢于创新”的气势,面对新环境下学科建构不断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打破惯性思维和主观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与资源,运用新思维、新手段和新方式,制定学科建构新目标,设计学科建构新程序,打造学科建构的新亮点,尤其是要在如何传承成人教育学科的优良传统,如何吸纳传统成人教育学科的优秀成果,如何创造成人教育学科新元素等方面,突破固有局限,实现自我的新跨越。

    建立成人教育学科共同体无疑是枢纽环节。学科共同体作为在建设成人教育学科过程中形成的行业组织,不仅体现了业内机构和成员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和共同规范,更以强烈的认同意识,在谋求学科发展中促进领域内所有机构和成员的共同发展。这也表明,不仅要对学科现有的学术协作组织进行重组,建立起以全国性行业学术组织(例如全国成人教育协会、全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会等)为龙头,各类专业学术组织(例如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会、成人教育学位点建设协作会、社区教育研究协会等)为基干的新型学术共同体。同时,还要建立起促进业内社会研究机构、高校学位点、各类成人教育办学机构之间的互动机制。并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叠加,形成立体化和实态化的学科共同体,为成人教育学科建构提供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凌雁,曾青云.中国成人教育文化的记忆与传承[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

    [2]张丽玲,等.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

    [3]李华金,等.中国成人教育概念的历史演进[J].中国成人教育,2017(24).

    [4]桑宁霞,等.当代成人教育学的视域与价值[J].中国成人教育,2017(23).

    [5]葛敏,等.基于学科边界视角的成人教育学科发展困境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8(1).

    [6]张钗,等.成人教育内涵建设与外延拓展的纠结及廓清[J].中国成人教育,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