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史献芝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項极端重要的工作。基于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然”境况的研判,增强政治意识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强化政治意识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政治意识协同培育模式,当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所必须把准的着力点。

    [关键词]新时代;政治意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3-0078-02

    政治意识建设,关涉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立德树人的实践成效和“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由此,在政治意识建设的视域中,审慎地探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就成为必须破解的一个实践议题。

    一、政治意识内涵的简要厘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这说明不断加强政治意识建设,既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时代命题,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把准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在“原教旨”的意义上说,所谓的政治意识是指“政治生活与政治活动的心理反映和精神现象,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习俗、政治价值的复合存在形式。”不难发现,政治意识的内涵可以简化为特定政治主体本身所秉承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取向这两个紧密勾连的“切面”。其实,政治意识既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个体或群体实践行为的取向或选择。就此而论,在政治心理学的视域中看,政治意识是指特定的政治行为主体在观察、分析、处理相关社会问题时所秉承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取向的总和或一种综合存在形式,阶级性、主观性、流动性和能动性是其主要特征。无需赘述,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而言,切实加强政治意识建设就凸显出了强烈的时代质感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进程中政治意识建设现状的多维检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进程中,高校党委高度重视政治意识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总体上看,在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进程中,高校都能紧紧把住政治意识建设这根红线,但也存在着不能忽视或遮蔽的问题。

    (一)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建设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高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敏感中心。””高校应从增强“三个事关”“两个巩固”的战略高度上系统地探究政治意识建设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进程中的时代价值。可是,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进程中,有的高校缺少对政治意识建设内在规律的研究和探索;也有的高校存在着政治意识建设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建设机制。

    (二)政治建设的措施针对性不够强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秉承着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实干精神,着力把政治意识建设嵌入改革进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做实、做牢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有的高校的政治意识建设措施在形式上缺乏一定程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高校将政治意识建设纳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的具体工作计划和管理目标,但却没有依据全面深入的实证调查来审慎地谋划科学的、制度化的政治意识建设机制。

    (三)协同建设模式存在不足

    实践中,有些高校的政治意识建设秉承着线性思维,偏重理论灌输、思想说教等较为传统的建设模式,认为只要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各种教育资源和要素累积起来,就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进程中的政治意识建设没有构建起有效的协同建设模式。有的高校则没有充分地整合理论灌输、道德引领、文化感染、媒体宣传和空间熏陶等多元化手段,从而潜在地割裂了显性培育与隐性熏陶之间的互通性和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使二者难以形成一个相互衔接、深度耦合、彼此贯通的协同建设体系。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基于政治意识建设视角的考察

    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换言之,立足实践,把准实践中的凸显问题,当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着力点的基本遵循。为此,比照前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进程中凸显的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增强政治意识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在发生学的意义上说,政治意识的生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一种结果。因此,在社会深度转型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当代社会空间结构中,政治意识也必然受到诸多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实践中,在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这个论题时,绝不能仅仅将其视为或还原为一种简单的思想教育问题,必须全面、系统、深刻地检视其背后复杂的生成机理,方是根本之道。在多元社会思潮竞相粉墨登场的当代社会空间结构中,高校党委首先要站位高远,秉承问题导向的实践意识,回到问题的本身,抓住问题的症结,紧紧扣住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凸显的新问题、新变化,勇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政治意识建设的工作思路。其次,高校党委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通盘考量,谋划大局,高度注重各种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性,立足实际、贴近现实创新性地打造政治意识建设的新范式,按部就班地做实政治意识建设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再次,高校党委要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把准政治意识建设的关键点,真正沉到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进程中,化宏观于微观之中,通过设置富有时代质感和理论厚度的舆论议题来锻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政治意识话语体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强化政治意識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站在高校承载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方位上看,切实强化政治意识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对于扎实有效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高校党委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意识和立场观点,要敢于批判和揭露各种不利于政治意识建设的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危害和实质,形成一种顶层设计、统揽全局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其次,高校党委必须强化政治定力,抓住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以政治意识建设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的中轴和重点,形成一种制度化、常态化的建设机制,坚持不懈地做实政治意识建设这项极端重要工作。再次,高校党委必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深刻领会加强政治意识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科学谋划政治意识建设方针和步骤,善于运用创新性思维来审慎思考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打造政治定力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努力推进政治意识建设工作的创新性发展。

    (三)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政治意识协同培育模式

    在人人都是信息制造者和发布者的自媒体时代境遇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进程中,在根本上要求注重公共空间的规训功能,不断寻求与社会深刻转型相匹配的教化方式。

    首先,高校党委必须要扣紧社会发展的“实然”境况和社会思潮的变迁势态,努力谋划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进一步打造多元化、立体化、常态化的政治意识协同培育体系,打破和超越那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传统教化结构。其次,高校党委必须深度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把“线上”和“线下”两个公共空间紧密串联起来,注重日常教化,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嵌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进程并使其内化为思政课教师一种高度的价值自觉。再次,高校党委必须遵循政治意识建设的内在规律,高度注重高校内部各种教育子系统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性与统一性,充分挖掘和激发各种教育资源的内在教化功能,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立体多元的政治意识协同培育系统,实现多元载体的有机互动和无缝隙衔接。

    四、结语

    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进程中,能否切实有效地加强政治意识建设,主要还是决定于我们主观努力的程度和挖掘与运用各种客观因素的能力。我们唯有秉承问题导向的学术研究意识和不断拓宽研究视野的学术态度,敏锐动态地检视变化的客观现实,不断超越和突破传统的固化思维理念,方能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吐故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