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介入”让乡村振兴“艺花路放”

    樊赫

    

    摘要:“越后妻有”成功转型给我们的启示是,艺术介入乡村振兴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历史演进、民俗民风、居民情感等因素,有针对性开展升华文史传承、彰显特色民俗的建设和改造。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种重要形式,艺术介入乡村振兴如同一项长期实验,能够持续提出囿于规划设计的乡村建设方案,等待两者间碰撞出神奇的化学反应。试图通过“艺术介入”,走出一条让乡村变得更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关 键 词:乡村振兴;艺术介入;越后妻有

    著名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先生曾指出:我们不愿安居太师椅上,空作误民的计划,应到农民生活中找问题,去解决问题,抛下东洋眼镜、西洋眼镜、都市眼镜、换上一副农夫眼镜[1]。这句话提醒我们,应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他们的物质需求、文化需求和情感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落实中央要求、推动乡村振兴。现实中,一些抱有人文情怀的艺术工作者们,从自身专业出发,秉持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艺术加速乡村振兴的理念,探索艺术激活乡村活力的实践模式,试图通过“艺术介入”,走出一条让乡村变得更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艺术介入发掘乡村有待挖掘的美:越后妻有经验

    近年来,隆里艺术节、乌镇艺术节、道滘艺术节等一批基于乡土艺术挖掘形成的村镇民俗节庆越发丰富多彩,艺术塑村、艺术强镇已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风文明的新举措、新氣息。乡村振兴中,基于艺术创作形成的特色民俗风情,正慢慢成为乡村振兴中一抹别样的乡土文化烙印,这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我们的邻邦,日本的“越后妻有”。

    “越后妻有”日文含义是“被白雪覆盖着的村落”。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雪国》一书里有这样的描绘: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如图1)。雪国的原型,就是这个名为“越后妻有”的镇,这里常年被白雪覆盖,冬季积雪可达4米,是一个极为偏远的乡村。

    20年前的越后妻有远不如时下我国各地的诸多乡村,产业凋零、房屋空置、学校关闭、农田荒芜、老龄化严重,乡村缺乏生机。然而,这一切在2000年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著名策展人北川富朗通过举办“大地艺术祭”,邀请世界各地艺术家前来参展,让这个几乎被遗忘的偏远村落从此焕发生机。艺术祭充满当地风土人情,并与自然和社区完美融合,每三年举办一届。20年来,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8组艺术家先后造访过这片乡土。艺术家的工作就是把过去人们聚集的场所,把包含着一家人喜怒哀乐的回忆转化成艺术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通过1000多个作品,刻画绝美的乡村风景、呈现优美的乡土风情、唤起久违的乡愁记忆和当地人的家乡自豪感,给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以故乡般的触景生情。如此,通过艺术的整合与串联,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村与自然的关系清晰地映射在眼前,表达人与自然、时间和历史的关系,让露珠的清澈、花草的芬芳、故乡的蝉鸣、家园的月光、雪国的风貌成为乡土的记忆、乡愁的回忆、乡里的追忆。最为特别的是,通过艺术的串刻,将生活在当地的村民,无论是务农的老伯还是食堂里的阿婆,都毫无违和地与当地“美术馆”(乡土风情)融为乡村命运共同体。

    通过艺术介入乡村,越后妻有逐渐成为日本著名的旅游打卡地。前往艺术节的游客,从首届的16万增至第六届的50万,50天的艺术展几乎一天一万人,这对一个原本破败潦倒的乡村,堪称奇迹。艺术介入让这个村镇重获新生,艺术创收在极大缓解当地政府财政压力同时,也成为当地村民创收、村民回流、重拾精神和乡村自信的强心剂。

    二、艺术介入乡村振兴主要形式:引领规划改造创造

    “越后妻有”成功转型给我们的启示是,艺术介入乡村振兴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历史演进、民俗民风、居民情感等因素,有针对性开展升华文史传承、彰显特色民俗的建设和改造。结合国内一些地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形式,艺术介入乡村振兴大致有三种类型:

    一是“艺术创造引领规划建设型”。围绕一些前卫、优秀的艺术创作,开展村庄整体规划建设,如改造传统民居,升级村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环境整治等。以越后妻有为参照,村庄之间多为山路、交通不便利、村与村之间的车程需三四十分钟。因此,在举办第一届大地艺术节时,很多人主张将作品集中放置以便于观展。但这个提议遭到了北川的强烈反对。他坚持认为,艺术从博物馆、美术馆走到乡村田野,不是为了简单的举办艺术展览,而是通过艺术祭这种形式,让艺术作品成为坐标引领人们走进村落、与乡村产生交流和认识[3]。所有的指向都是要以打开乡村的内涵为本,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面子建设。

    二是“艺术能人引领改造升级型”。通过引入一些艺术乡贤、艺新农人,让艺术能人驻巢,围绕某项传统手工技艺(如陶艺、泥瓦技艺、拉丝铁艺)、民间工艺(如彩绘、剪纸、锻造等),挖掘传承其中文化内涵、艺术精髓、人文情怀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以艺术串联传统农情、乡情气息的三次产业,让艺术能人挖掘升华民间工艺,让艺术教育融入乡村旅游,让艺术创造振兴乡村产业。

    三是“艺术设计空间创造文化型”。通过改造升级乡村闲置空间,将该空间与当地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充分融合,邀请艺术家、学者、诗人、文艺工作者等以调研、创作、展览等形式驻村,改造原有闲置空间,使该空间成为村落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地标、特色展览中心等,中心内设具有艺术气息的雕塑、绘画、泥塑等创意展品,这些作品不仅是村落特色文化的符号与见证,更是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表达与写照。如著名的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邀请近十位艺术家驻村创作,将艺术家作品永久留在隆里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以艺术驻村方式进行的乡村创作不仅实现了作品的收藏,也被视为艺术家对隆里乡土历史人文、乡愁文化反思的一种视觉呈现。如新加坡艺术家陈赛华冠的《聆听》系列作品,巧妙结合了当地村民爱唱山歌的民俗与艺术元素。《聆听4》是其中一件互动声音的雕塑,作品是一个“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喇叭,雕塑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聆听体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4]。

    三、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重要贡献:全面激活乡村

    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种重要形式,艺术介入乡村振兴如同一项长期实验,能够持续提出囿于规划设计的乡村建设方案,等待两者间碰撞出神奇的化学反应。总体看,艺术介入对乡村振兴有三大重要贡献:

    (一)打造艺术引领的特色文旅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以越后妻有为例,借助艺术介入和政府宣传,凋敝的村落逐渐成为日本著名网游红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为越后妻有所在县带来可观的人流、物流和现金流。对于几尽消亡的村落,通过艺术展吸引游客、增加村民就业岗位、增创村民收入,其实践价值远大于艺术介入本身的美学用意。

    经济的振兴不仅改善了本地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更促使很多年轻人前来经营民宿、网红餐馆、咖啡厅、冷饮店等。比如:“片栗旅馆”的经营者,是从城市迁入的年轻夫妇,他们利用已有百年历史的旧校舍改造而成的民宿,为前来参观大地艺术祭的游客提供亲自烹制的日式菜肴和住宿服务[5]。也带动了本土的饮食文化、推广当地的特色。

    (二)大幅提升本土居民和旅居人士获得感和幸福感

    藝术介入的直接效果是让年轻人更愿意留在农村、留守乡土,让城市人更向往农村。村内可建设陶窑、器坊、画廊等艺术工作室,不仅能够吸引艺术家筑巢创作、成为新时代的乡村候鸟,还能为喜欢绘画、刺绣、草编、陶艺等手工艺的村民提供学习工作机会。让村民自发介入艺术创作,引导农民“注重挖掘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农事活动、展示传承有特色的民俗传统、整理改造有价值的物件建筑”,村民从中可获得更多的参与、体验、学习和领悟,村民从中不仅可获得除务农以外的经济收益,更多的人员、人气、人情还能大幅提升包括原住民在内的获得感,村庄不再是空巢败舍,更多的人能在“推开门窗就能看见西岭雪山”场景下找回乡土和自然的记忆,寻觅久违的心灵归宿和幸福感。乡村也让艺术更接地气,艺术介入让乡村成为“诗和不远的远方”。

    大地艺术祭推动了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引入村庄,以乡村为背景和对象为了促进艺术祭的本土化实施,越后妻有还推动成立了“小蛇队”志愿者组织,不仅成为乡村艺术介入的协助搭建者和维护者、参观游客的接待者、还会在农忙时节充当农民的帮助者,与当地村民建立了深厚感情。近年来,本地村民志愿者逐步增多,既成为艺术祭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也成为艺术品本身。比如:上虾池名画馆中展出的照片,就是由本地村民对蒙克、达芬奇、米勒等画家笔下名画的模仿,画中人物由村民扮演,但画中也会有本土风物,如《倒牛奶的女孩》倒的是当地烧酒[5]。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最成功的乡村户外艺术节之一。

    (三)实现艺术介入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因为农业,人类与土地有了联系,由此又对山林产生依赖。这样依山而居的生活风俗在今日的越后妻有地区仍被充分保留了下来。以越后妻有的山村大地作为艺术的舞台,在50处特定的场域设立艺术区,以此来反思21世纪岌岌可危的地球环境[6]。

    艺术作品总能以深刻的警示、美丽的憧憬、美好的向往,提醒人们要注重保护好生态、爱护好家园。艺术介入能从刻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角度,呼吁不论“都市客”还是“好老乡”都应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乡土游历中“感受艺术的启迪,感知乡土的气息,感恩自然的馈赠”。艺术介入最直观的成效是培育壮大“以自然风光为基础、以艺术介入为纽带、以乡土人情为支撑”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这不仅是践行农业绿色发展的最直接见证,更是落实以绿色发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引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美”呈现。

    参考文献

    [1] 宋恩荣.《晏阳初全集(卷二)》[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4.

    [2] 【案例+解读】艺术介入乡村的日韩经验(上). [DB/OL][2020-08-10]. https://www.sohu.com/a/294828254_712171.

    [3] 潘力.日本当代艺术策展人北川富朗访谈[J].公共艺术, 2016(5):55-57.

    [4] 王东.艺术来到乡村到底有什么用?——策展人王东专访. [DB/OL] [2020-08-10]. https://www.sohu.com/a/208513845_541663.

    [5] 美丽乡村.日本“越后妻有”——用艺术复活乡村. [DB/OL][2020-08-10]. https://www.sohu.com/a/148176138_396876.

    [6] 东方创美.“艺术振兴乡村”——2018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DB/OL][2020-08-10]. https://www.sohu.com/a/251706041_10000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