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适圈

    以前,总听父母辈的人用《围城》中那句话来表达选择的矛盾:“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用“圈”这个词。从“朋友圈”到“饭圈”,一个“圈”是一群人,或志趣相投,或目标一致。但“圈”,有时候也是一种桎梏,是让人不敢打破的陈规,不敢更改的旧矩。在现代生活层出不穷的“圈”中,最让人沉陷其中而不自知的,是舒适圈。

    舒适圈常常以一种安全和踏实的面貌渐渐包围生活,它可以是父母给予的庇护,可以是朋友的帮扶,可以是学习、工作得心应手之后的惯性,是一切尽在掌握的安全感,渐渐地,我们会因为这种舒坦和安逸而懒得变化,害怕变化,从而失去改变和进步的动力和热情。舒适圈是一个人在面对未知恐惧与习惯驱使下的趋利避害、故步自封。如果年轻人只在“圈”中转,那社会的车轮就变成磨盘,拴着年轻人不断绕圈而止步不前。

    于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不应该留恋舒适圈:我们要改变,要“破圈”,要潇洒,要自由。父母越是告诉我们“圈”外是妖魔鬼怪,是风雨雷电,我们越觉得“圈”外是自由自在,是无限精彩。于是,年轻的我们将“说走就走的旅行”作为自由的态度,将“世界那幺大,我想去看看”作为潇洒的宣言。似乎这样,就是跳出了舒适圈。

    然而,舒适圈是这样容易跳出来吗?

    《西游记》中,唐僧走出了悟空用金箍棒画的圈,也走进了妖魔鬼怪的洞穴。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年跳出沉闷的舒适圈,却走进了另一个看似自由实则光怪陆离的“圈”。那幺,跳出舒适圈,其实是一个陷进吗?

    实则不然,很多人所谓的跳出舒适圈,不过是从一个舒适圈走到另一个舒适圈,改变的仅是地理方位,空间坐标,而不是心灵的改变和飞跃,最后的结局依然是止步不前甚至倒退。

    跳出舒适圈,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是逃避眼前生活的借口。跳出舒适圈,如同一只蛹要化蝶,不仅需要破茧而出的勇气,还需要自由飞翔的技能、无惧风雨的毅力、百折不挠的坚韧和寻找方向的智慧。像那些为了更高梦想、更远前程而上下求索的革命者,像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逆行战士,像那些走进戈壁、潜入深海、漫步太空的年轻人。

    没有什幺质的飞跃,是只改变物质存在状态而不改变内在世界就能形成的。用向上的心态跳出舒适圈,以正确的方式跳出舒适圈,才能获得更好的世界。

    费慕雪: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320250190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