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因素分析

    李素敏 张景川

    

    

    摘 要: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需要内因激发和外因推动的共同作用。对此,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撑起教育的半边天——乡村女教师口述史》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并分析,发现个人特质、教育反思、教育信念和自我规划是影响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部因素,乡村环境、学校管理和工作负担是影响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外部因素。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路径:即杜绝形式主义,给教师更多自学习时间、内因与外因联动,激发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制订专业自主发展规划,以助力乡村学校师资队伍的优化和发展。

    关键词: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扎根理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5-0046-06

    一、问题提出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实现教师被动的工作转化为自发主动的过程,有助于激发教师内在活力、工作动力,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工作发展[1]。当前,自上而下的学校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种方式通常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途径。虽然学校培训的方式成效快、覆盖率广,但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发挥创造力和展现个人魅力。在这种任务型的培训中,教师渐渐习惯了被安排、被要求,主体意识会渐渐地淡化,缺乏对自身需要的关注,进而难以产生自主发展的意识。管理理论有这样一条规律:领导对下属安排得越细、越充分,他们的工作越容易做,对应承担的责任也越小,但下属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也会随之减少。此外,从教师培训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群体培训的方式也渐渐的流于形式化,难以产生预期效果,甚至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2]。由此,本文将目光聚焦在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上,归纳总结留守在乡村的教师在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上的共有属性,探寻阻碍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因素,为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影响乡村教师自主发展因素的研究。扎根理论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可以称之为一种研究风格,最初由施特劳斯和格拉斯提出,是一种帮助研究者在数据资料、事实中发展和验证理论,从实际到抽象建立理论的科学研究方法[3]。研究者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深入情境收集数据和资料,对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形成概念化、抽象化的分析和思考,最终在数据资料中归纳并提炼出范畴和概念,即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4]。三级编码是搜集这些资料、形成解释和生成结果之间的重要方法。包括3个阶段: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与选择性编码。[5]

    (二)资料收集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的方式,选取乡村教师口述史《撑起教育的半边天——乡村女教师口述史》作为研究文献,该书由张莉莉、张燕等人编著,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18年8月出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团队对乡村教师口述史研究的成果之一。书中介绍了16位乡村女教师的职业历程与成长故事。这些女教师大部分都来自于偏远地区,通过教育走出农村但又回归到农村,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长年坚守。她们的生命境遇虽不同,但都受益于相似的影响,如长辈、教师等,这也是她们选择教师行业的原因之一。她们身上都有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面对各种挑战、困难时,她们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她们十分热爱自身的事业,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教学提升了乡村的教学质量,激发了乡村学校的活力。这些乡村教师正在寻求职业发展、自我成长以及家庭生活的平衡,她们用自己的实际经历改变了以往社会对于乡村教师的刻板化印象,丰富了我们对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理解。笔者在文献资料收集中探索什么是影响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因素,从而为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6]

    本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借用扎根理论的考宾与施特劳斯程序化版本,采用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程序。开放性编码是以一种以开放的态度来汇总和整理获取到的资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保持客观性。首先,对16位乡村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获取到28个开放性编码。然后,根据语义及编码间的逻辑关系对这28个开放性编码实施进一步的归纳和整理,实现各种观点、主题的有机结合,形成26个主轴编码[7]。在此基础上,对主轴编码进行深度的概括和归纳,最终形成7个选择性编码(如表1所示)。

    三、研究发现

    影响鄉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因素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分析,既包括教师的个人特质、教育信念和教学反思,也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和学校的支持。[8]

    (一)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部因素

    本文研究的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特别强调“自主”一词,而自主就是凭自己的想法,不受他人支配,在教学发展中更是注重于教师自身的积极主动的进步和寻求成长。因此,教师的内部因素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部分。关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部因素,从个人特质、教学反思和教育信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9]

    1.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是指一个人在面临具有差异性的场景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性特征,比如积极、忠诚等,是一个人所具备的一种稳定的思想和情绪。在有差异性的场景下,这些特质出现得越频繁,表示越稳定,越有利于预测和描述个体的行为。对于教师来说,个人特质是影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10]。比如,前述资料中的16位乡村教师,因为其优秀的个人特质都表现出了优秀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发展结果。这些教师本身是热爱教育的,自身综合素质较高,善于思考和钻研,并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基本都拿到过“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为方式会受其个人特质影响,进而影响其专业自主发展。特别是乡村地区的教师,在教学设施落后、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个人特质的影响就显得格外明显。与此同时,尽管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认知能力,但仍不可代替教师在他们学习生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的个人特质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11]

    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指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观察与改正,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活动过程,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12]。从访谈资料中得知这种教学反思是教师行动上的一种能动的行为,更侧重于教师的主动性。使我们知道教师要想在专业发展上有真正的提高,就必须通过教师积极主动的“反思”,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13]。

    3.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一种确信无疑的先验性假设,是教师个体关于教育的主观看法,具有引导行为、思想的功能,从而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坚定性、原则性和方向性的品格[14]。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与教师信念之间有着相互作用,专业的发展取决于教师坚定的信念,而信念的转变是一种更为深入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教师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4.自我规划

    发展总是朝着一定的方向或者目标进行的。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划性,是一个人朝着自己的愿望不断前进的过程,假如发展缺失了规划,那么这整个过程将会是被动的、低效的。根据访谈资料可知,一些乡村教师之所以有较强的自主发展意识,大部分原因在于教师不茫然,有明确的目标。无论是长期目标还是阶段性目标的确立,都可以为教师指明发展的方向,使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至于迷失自我。

    (二)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会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和信念产生重要影响[15]。根据三级编码表可以得出,乡村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与乡村环境、学校管理和工作负担因素密不可分,因此,本文从乡村环境、学校管理和工作负担三个方面探讨影响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外部因素。

    1.乡村环境

    乡村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农村地区,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交通条件相对于城市而言都比较差,所以,乡村环境是影响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6]。环境虽差,但16位乡村教师仍用其一生来坚守岗位,由此可见,乡村环境影响了教师们的价值观念,影响了他们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关注和投入,进而影响乡村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影响农村教育质量。

    2.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包含学校文化、学校培训、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部分。合理的学校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但从教师的访谈资料中得知,学校对于培训定位有偏差,大部分学校培训都流于形式,导致很多教师培训限制了教师的自主权,挫伤了他们专业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完善的学校管理机制才能为乡村教师实现个人专业自主发展提供动力。

    3.工作负担

    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需要充足的时间,但从资料中得知,乡村地区师资配置不足,致使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影响了教师的自主学习时间,繁重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工作内容繁杂。目前大部分乡村教师除了授课之外,还要兼任某些行政职务。比如团委书记、教导主任等,肩负着组织活动、整理文件等繁杂的活动。

    第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乡村教师的教学工作包含了备课、上课以及改作业等常规任务。但是乡村学校一般教师资源比较紧张,许多的乡村教师要负责多个学科、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师班比”“师生比”严重失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如上所述,受客观条件限制,乡村教师承担了诸多繁重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严重分散了乡村教师的精力。有研究表明,行政管理事务多的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教学准备上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17]。由于其它事务过多,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和时间非常碎片化且十分有限,很难有多余的时间集中学习,因此专业水平提升较慢。[18]

    四、对策建议

    (一)杜绝形式主义,给教师更多自主学习时间

    校园形式主义指的是学校为了应对上级的检查而出现的,干扰正常教学的事务性活动。校园形式主义的存在分散了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注意力,并使教师自主学习的时间减少。在访谈中,不止一位教师曾提到经常进行各种与教学无关活动的经历,如形式上的培训、工作等,并且教师还要应对各种类型的检查,学校的事务有些繁杂,这些事务已经严重干扰教师自主学习活动。所以,若不治理形式主义,就很难真正“将时间还给教师”,教师需要把注意力放到自身专业发展中。形式主义多数来自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要求或任务,首先,要明确学校的分工职责,明确哪些是学校该做、教师不该做的事情,减少教师事务性的负担,使教师尽量少干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自我专业发展。其次,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了解下达的活动并检查是否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这些活动是否或多或少存在着形式主义,上级领导要认识到形式主义对于教师所产生的危机。最后,要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使教师有选择和权力决定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减少不必要的应付性的工作。[19]

    (二)内因与外因联动,激发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所在。教师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发展方向,将教学工作看作“职业”还是“事业”对于自身的发展有着直接性影响。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比如观察优秀教师的言行、访谈模范教师的成长足迹等来提升发展动力,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工作。

    外因是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先决条件,优化外部环境对于促进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教师的发展动力和学校文化、学校领导以及制度等密切相关。因此,学校领导必须要提升自身素养,以身作则,对教师起到正向的影响作用,为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要不斷完善学校的各类制度,从而改变制度的形式性、约束性等缺陷,在出台制度时,多考虑其引领价值,让制度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三)制订专业自主发展规划

    专业自主发展规划的制定是教师在某一时期发展目标的直观体现,对于教师找到自身的最近发展区以及发展战略有着推动性作用。研究表明,目前只有少数乡村教师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因此,建议乡村教师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的对自身发展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进行分析,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客观而又清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制定自身发展定位和策略,构建合理的发展规划。

    乡村教师在制定规划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发展目标,比如在计划中要明确采取可以执行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素养。乡村教师个人的发展规划不仅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还要具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和挑战性,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目标。并且,这些规划是动态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乡村教师在自我发展中必须要强化自我监督和约束,规避发展的盲目性。在此过程中,学校也要肩负起引导作用,通过成果展示、解读论证等方式指引乡村教师完成自我规划,给予乡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杜庆峰.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1(04):12-13.

    [2]赵娥.农村初中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形成的叙事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28.

    [4]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04):58-63+73.

    [5](英)凯西·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59.

    [6]徐广华,孙宽宁.青年教师留守乡村学校的内源性因素分析——基于《乡村青年教师口述史》的质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20):47-52+77.

    [7]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1:305-306+306.

    [8]张学军,党文晶.“互联网+”时代外部驱动与自主发展统一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J].中国电化教育,2017(08):13-18.

    [9]曲夏清.我国农村中学青年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质性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9.

    [10]张亚星,梁文艳.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能力城乡差异研究——兼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7(06):41-49.

    [11]张玉红,董旭东,刘景汇,周艳红,朱玉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自我发展途径的探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60-63.

    [12]周国华,肖玲.新时期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7):37-39.

    [13]徐丽.提升农村教师能动性发展的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6(07):70-71.

    [14]赵垣可,刘善槐.新中国70年农村教师政策的演变与审思——基于1949-2019年农村教师政策文本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4-23.

    [15](美)理查德·谢弗.社会学与生活[M].刘鹤群,房智慧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05):344-345.

    [16]Frances F. Fulle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 Personalized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J].Theory into Practice,1974,13(2):112-122.

    [17]Kyung-Nyun Kim. Teachers administrative workload crowding out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2019,39(1):31-49.

    [18]朱秀红,刘善槐.我国乡村教师工作负担的问题表征、不利影响与调适策略——基于全国18省35县的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88-94.

    [19]房培培.乡村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9.

    The Factors Analysi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Oral History of Rural Female Teachers”

    Li Su-min, Zhang Jing-chuan

    (Faculty of Educatio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require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ternal motivation and external motivation.In this regard,based on grounded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s,this research conducted three-level co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textual materials of “Supporting Half of the Sky in Education-Oral History of Rural Female Teachers”,and found that personal traits,educational reflection,educational beliefs and self-planning are the internal factorsthat affect the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Rural environment, school management and workload are the exter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it puts forward a practical improvement path: eliminate formalism, give teachers more time for self-learn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timulate the internal drive for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formulate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planswhich can help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 team in rural schools.

    Keywords: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grounded theory; influencing factors

    基金項目:201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体系与教育发展规划研究”(课题批准号:17JZD012)子课题“雄安新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作者简介:1.李素敏,女,河北邢台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2.张景川,男,辽宁沈阳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