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教学设计优化策略研究

    黄烈鹏 向宏钊 唐琳 何俊良

    

    

    摘? 要: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对体育课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为教学活动准备的行动方案,其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教学质量。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和案例分析法对教学设计文本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设计优化策略。研究提出:课时计划的制定要衔接、其指导思想要指向、教学目标要可测、教学内容分析要具体、学情分析要针对、重难点分析要精准、课时计划的评价要落实到位并结合教学案例解析。

    关键词:体育课堂;质量;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7-0061-04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对教学各要素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设想和安排。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和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教与学、师生互动、教学目标达成等问题的解决、优化和落实[1]。对一节体育课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是教学活动准备的行动方案[2]。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至2019年西安“名师之路”体育观摩活动教案集中的56份教学设计文本作为研究案例,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为切入点,旨在探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一、课时计划的制定要有衔接性

    课时计划是单元计划实施的有效途径,根据某一教学内容制定组合课时计划,考查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课时具体安排及设计思路。如在水平四《引体向上》单元教学的3课时中呈现出了动作层面、认知层面、技能掌握层面以及教法学法方面的衔接性。

    单元课时内部要遵循运动技能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教学内容的连续和知识点的串联。因此单元计划可以在课时计划基础上进行反推设计,在单元计划中实施课时计划,保持单元与课时、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衔接性。

    二、课时计划的指导思想要有指向性

    指导思想是对学校体育和教学目标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对体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着导向作用。“健康第一”成为当前学校体育的主流指导思想,有利于增强师生健康观、科学观,但当前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表述缺乏针对性与指向性。大多数教师都选取“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注入或体现这种思想并未提及与分析,造成理论与實践脱节的现象。如《双手胸前传球》案例中只表述选用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未进一步阐述如何具体呈现这一思想,加之概念本身较为宽泛、抽象。可整体表述为:选用何种思想+培养何种能力+以何种手段,如“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小组讨论、问题启发等手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因此指导思想除了表述选用“健康第一”“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还需要进一步指向性、延展性地阐述思想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呈现的,将宽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之更便于指导教学(见案例一、二)。这样的指向性,可以清晰地构建教学使用的教法、学法,从而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对教学的流程设计也起到梳理脉络的作用。

    案例一: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小组学习形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武术少年拳第一套1~4节及体能练习。

    教法:

    1.讲解与示范法:拓展武术少年强的意义,教师示范动作,强调武术的“武德”。

    2.启发式教法:观摩与体会启发学生对武术攻防动作的理解和感受。

    3.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练效果进行同质分组练习。

    学法:

    1.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运用平板电脑模仿动作技能,建立动作概念。

    2.合作学习法:在共同体验中,一攻一守脚靶练习,体验攻防技能。

    流程设计:(1)统一教授、示范、讲解。(2)教师带领学生,两人体会攻防含义,以小组用脚靶体验攻防。(3)小组根据平板电脑中的标准动作和口诀强化动作。(4)小组互展、互评,拍摄小组或个人动作。

    案例二:

    指导思想:以“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合作能力及竞争意识,以小组学习和游戏化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更具参与性……

    教学内容:双手正面投掷与游戏。

    教法:

    1.游戏与技能结合法:把双手投掷动作创编成拦截游戏,并在课外经常运用,成为锻炼上肢力量的方法。

    2.情景与指导结合法:全程创设情景,在情景中完成指导,感受运动的魅力。

    学法:

    1.自主体验法:小组自主组织投掷远度的游戏,找到胜负原因,从而改进角度和力度。

    2.合作学习法:在共同游戏中体验和运用技能,从而学会投掷方法。

    流程设计:

    1.游戏:赶猪。体验手指拨球发力。2.游戏:拦截球。讨论出手角度和力度。3.游戏:区域拦截。体验出手速度。

    案例一中“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指向性引领:(1)引领教法。“健康第一”思想体现在技能与知识的融合,一般采用体育健康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融合知识传授两种方式。本课是运用技能融合知识方式来达成“健康第一”思想。教法中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知晓传统武术的知识,明确何为套路及动作展现的武术的“武德”,于是就指向人的健康意识。武术动作的运用是学习的关键,采用体验方式,让学生明确动作的攻防作用,才能把动作迁移到生活中去运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向性就通过选择相应教法来达成。(2)引领学法。体验与探讨学习,实践中去体会动作,过程与知识同步融合,使“健康第一”的思想不仅停留在单纯的知识面上,在技能学习中体会知识才可能伴随终身。而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在交流中促进心理健康,在知识与技能的巩固中促进锻炼意识的提升。(3)引领流程。教法学法的选择是在指导思想指引下确定的,流程设计是依据教法和学法的方式来实施的,相应地就具有合理性。

    案例二“终身体育意识”指导思想的指向性引领:(1)引领教法。激发兴趣手段运用游戏方式,把技能动作融于几种“拦截”游戏中,通过体验游戏,在游戏中发现玩游戏需要的技巧,而这种技巧就是出手角度和速度,恰恰这也是双手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课堂中组织易开展的游戏,可以轻松地迁移到课外活动中,保持学生活动兴趣,提高其锻炼意识,从而达成“终身体育意识”指向的技能与知识的融合和运用。游戏中合理的情景创设,可以愉悦身心,更能激发学习兴趣。(2)引领学法。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难在学生不会发现与解决活动中的问题。而采用游戏方式体验,学生发现游戏成功的诀窍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克服“不是我们不锻炼,而是我们不知道怎么锻炼”的难题,这才是真正的技能与知识的高效融合。(3)引领流程。游戏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实现技能与知识的融合。本课游戏设计层层推进,兴趣逐步升级,在愉悦活动中发现及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生活中的体育,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思想才能得到更好的落实。

    三、课时计划的教学目标要可测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方向,具体的教学目标一般应该包括“条件”“行为”“标准”三部分。在教学目标部分存在着表述模糊、主观、不可量化操作等问题。如“学会”“合适”“基本掌握”等无客观的衡量标准。这种表述问题也存在于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在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环节应该落实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可检测性,便于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效果(表2)。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决定了教学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度,对教材才能有更合理的表现形式。

    四、课时计划的教学内容分析要具体

    教学内容分析不仅能够明确动作技术的结构,还为教和学提供参考,有助于调节教学各要素的相互协调与安排[3]。教材内容来源与选择必须有据可依,不可无端而起,选择的教材内容必须是经过筛选与论证的课堂标准、国家教材以及校本教材。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时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来源,做到“心中有书”,同时还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一是动作技术的局部与整体。如接力跑分析,不仅要对整体动作进行分析,还要注重脚掌触地部位、摆臂幅度、交接棒方式等动作。只有这样才会有根据,才会透彻。二是动作层次的局部与整体。如对接力跑进行分析,不仅要分析该学段这个动作的整体特点,还要分析这个动作与上下其他年级所学有关动作的联系和递进关系(表3)。这样的教材分析,才会兼顾全局,立足现在,拓展将来,使各水平段的教材有科学合理的层次递进教学,技能教学才能更加准确。

    五、课时计划的学情分析要有针对性

    对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发现:学情分析部分表述较为笼统、重复甚至套用,如《篮球:直线运球与游戏》课例学情分析中提及“有一定的篮球运动基础,但对于篮球项目认知较为欠缺……”而在另外一份《引体向上》课例中的表述是“有一定的运动基础,但对于杠上运动认知较为欠缺……”这两个实例只是对该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经验主义的总结与分析,未做到分门别类。在精准教学与关注个体的当下,学情分析不应该停留在经验主义层面,更应该注重与融合实证主义。学情分析为了做到实证性,可以采取从技能、学习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技能方面学情分析应包括以前学习的关联动作情况。如已掌握过哪些动作技术、学校班级整体状况与氛围、班级运动成绩(男/女)、学生体质数据与运动学习的关联性。学习能力方面学情分析应包括学习运动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情况、班级差异性情况、小组学习合作能力情况、纪律性情况、年龄特点等作为实证性数据(案例三、四)。只有具有实证性的学情分析才能为教学组织以及运动负荷提供精准性的参考。

    案例三:

    教学内容:律动体能组合练习与游戏。

    技能方面分析:三年级学生对音乐节奏有认同感,可以跟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男生学过自编韵律操,动作基本到位,但动作准确性和表现力差于女生。对本课运用的支撑、单双腿跳跃等技能動作,在3年级练习过,懂方法。

    学习能力方面分析:对音乐律动和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及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强;有基本的合作意识,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常规,能保证课的执行。做过专门的韵律节奏练习,对动作和音乐节奏掌握不错。

    案例四:

    教学内容:篮球:直线运球与游戏。

    技能方面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学过原地运球,知道原地运球的基本身体姿态,并体验了多种运球游戏活动,运球已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在课中、课后也自我尝试过行进间运球,但没有有意识地去区分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按拍球的不同,学生运球能力也呈现不同层次。

    学习能力方面分析:对篮球有着浓厚的兴趣及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强;在2年级篮球学习中有了相应的篮球课堂常规;小组间有基本的合作意识。直线运球在以前没有学习过,年级虽然有比赛,但上场参与者基本为固定人员,缺少比赛的意识。

    六、课时计划的重难点分析要精准

    教学重难点主要考究的是学情和教材内容本身,两者概念易混淆或混为一体。教学重点是教材或所教授内容本身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教学难点则是综合学情、教师能力、场地器材等因素。对于教学重难点分析能够体现执教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控、解析以及熟悉程度,如《双手胸前传球》重点是双手胸前传球的手型、准确性,难点是传接球动作上下肢协调发力、手对球的支配能力。在进行重难点分析时要做到精准主次、精准把握和精准设计,有侧重性地突破重难点,为教法学法的选择与运用提供参考。

    七、课时计划的评价要落实到位

    课时计划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在内容上应显现关联性或服务性,达成技能与知识融合的作用。在组织形式上应含有一定的趣味性,达到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的作用。在功能价值上应有明显的教育性体现,达成以体育人功能的作用。因而课时计划的设计是否成功,可以从内容的关联性、组织的趣味性、功能的育人性这三个方面展开评价,以便优化设计。以《多种方式的接力跑》为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从课时计划就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促使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为课堂带来实效性(表4)。

    一份优质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让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走进每一堂体育课,更是体育教师的追求。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提出课时计划的制定要衔接、其指导思想要指向、教学目标要可测、教学内容分析要具体、学情分析要针对、重难点分析要精准、课时计划的评价要落实到位等优化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为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基于56份教学实例研究提出七优化策略促使课堂教学设计更加全面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姜玉华.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9(09):28-30.

    [2]陈明祥.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J].体育教学,2017,37(10):13-15.

    [3]邓志林.体育课教案结构合理性与内容科学性的分析[J].体育教学,2008(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