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素材资料的开发和利用

    赵金松

    【摘要】素材资料是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创作和生产中宝贵的创意来源和生产资源。主流媒体在长期的节目录制和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并将这些素材运用到短视频的创作中,是当前创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像资料馆的资源配置和工作实践为案例,围绕当前短视频生产、开发、使用这一主线,对短视频创作的发展趋势、短视频制作的观念转化、短视频专业化生产制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短视频? 长视频? 互联网? 素材资料? 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G220? ? ? 【文獻标识码】A

    一、短视频生产的当前状况

    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作为近年来广受欢迎的信息呈现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生活娱乐和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0.4%,网民规模9.89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9.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633万,短视频用户8.73亿,较2020年3月增长1亿,占网民整体的88.3%。①这组数字意味着在移动互联和碎片化传播的信息获取背景下,迅猛增长的短视频用户已经占居主导。巨大的社会需求必然要求相匹配的内容供应市场,鉴于媒体资源和社会责任两个方面,主流媒体应占据这一信息传播空间的制高点,以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

    从渠道上讲,一个时期以来,主流媒体纷纷进驻抖音、快手等头部短视频平台,借助其传播渠道发布自己的短视频内容,同时也在积极打造自主可控的短视频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便是国内首个以短视频为主打的中央级新媒体旗舰平台。

    从内容上说,短视频经过了最初的野蛮生长——靠颜值、奇观、搞笑、炫技等状态展示、直接刺激人们原始欲望的初级内容,由于这些内容无法提供更有价值的精神内涵,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摒弃。而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提升自己知识层次和文化水平以及解疑释惑类内容迅速崛起,这类内容注重主题深度和故事表达,对影像质量也有较高要求,时长由最初的几十秒、1分钟扩展至5分钟、10分钟。时长的增加意味着制作和表述难度的成倍增加,而选题的深度挖掘和信息处理除了少数有专业能力和制作团队的up主(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以外,绝大多数UGC(用户生成内容)已不具备这一阶段的内容生产能力,主流媒体和专业制作机构成为短视频内容供应的主力军。

    二、观念转变是短视频创新生产的先决因素

    主流媒体向来不缺乏内容生产的能力,同时其可观的影像资料积累也为优质内容的快速生产提供支撑,这对于短视频领域的媒体机构来说尤其重要。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像资料馆为例,版权清晰的视频资料就有180万小时内容,涵盖了自清末民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前后各个时期的播出节目和原始素材,以及大量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珍贵影像资料。

    中央三台整合后,原央视、央广和国广的所有视音频资源归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像资料馆,其丰厚的资源优势成为当今国内储量最大的视音频资料库。目前为止,原三台海量的视音频资源已经全部按照四层编目策略(节目层、片段层、场景层、镜头层)和重要节目全文著录的工作方式,经过数字化编目转储,敲入一个关键词,就可以检索出与之相关的所有视频内容,其实用性、便捷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为今后短视频内容生产打开了方便之门。海量的视音频素材资源,经过相应的主题提炼和形态包装,本身就可以快速形成优质短视频产品,同时又可以激发相关短视频内容的再创作,是主流媒体短视频创作的资源宝库。

    但是,从目前状况来看,短视频的音像资料资源开发却并不尽如人意。一是短视频创作人员对于音像资料资源开发业务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目的地查询和利用影像资料的情况还不多见。二是即便是利用了影像资料也流于表面,只是把影像资料当作救场和填补解说的边角料,并不能从影像资料本身的价值意义去考虑,因而也无法建立起更多的创作连接。很多极具价值与内涵的影像往往就是被当作一个普通表意的画面在使用,更多与之相关的信息并没有说明和表现出来,而那些并未被刻意表现的影像和相关信息也许恰恰是这段影像资料的价值之所在。短视频之所以打动人心,不仅仅是画面,更重要的还是这个短视频所传达出的有助于提升人们认知和感受的内容。三是音像资料馆对影像资料中的相关素材进行了集锦式的归类和切条,但由于资料切分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最基本的内容制作训练,自身对短视频的概念和内涵缺乏理解,不懂需求,不懂受众和市场,因而加工出来的短视频集锦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市场当中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力,甚至有相当多的切条内容不符合播出平台对于短视频品质的预期而无法上线。

    其实,无论是制作机构还是音像资料馆,在面对短视频的创作与资源供给时,要充分理解短视频的内涵和逻辑,以及在移动互联传播环境下的社会期许。短视频是相对于长视频而言的,长视频除了内容要有足够支撑以及时长在30分钟或以上外,通常还隐含了两个条件,一是观看时间要相对完整,二是观看屏幕不能太小,否则便会影响体验效果。所以无论是在电视和电影院,还是PC、iPad端,长视频的观看方式最好是相对固定和不受打扰的。而短视频却非如此,短视频是移动观看和时间碎片化催生的产物,是与长视频不同传播环境下的两个不同物种。就素材资料的使用来讲,长视频节目除了在文献资料类的纪录片中会涉及一定数量的素材资料外,其他节目都是以自采为主,其素材资料的使用无论是数量还是对内容的整体影响,都不起决定作用。相反,短视频因其篇幅短小,绝大多数素材资料都可以被赋予相应题目而独立成篇,其本身就是内容主体而不是传统长视频节目的内容表达辅助。短视频的好看与长视频的精彩在要求上其实是不一样的,与长视频相比,短视频要求主题更鲜明、内容更集中、见解更锐利、表达更具感官化,否则便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内容市场立足。所以在开发影像资料的短视频内容市场时,首要的是要将素材资料摆在内容的主体位置,深入挖掘影像资料本身的价值意义,要对它们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了解清楚,然后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用户的喜好去开发内容资源。

    三、提升短视频专业化生产的路径

    短视频是一个细分的市场,从时政新闻到社会现象、从学科知识到科学探索、从文化艺术到体育竞技,无所不包,当前短视频市场早已进入精耕细作阶段,除娱乐内容外,知识类、服务类内容渐成主流,内容创意的横向连接和跨界融合,与对内容资源的纵向挖掘和深度开拓齐头并进,而这正是拥有顶尖创作队伍、强大制作力量和丰富内容资源的专业制作机构强项。影像资料就是要找到它所适合的领域,在历史和文化大概念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时尚等各个无限细分下去的领域中,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启发点,形成持续而有特色的内容供应。这其中当然会产生“爆款”,但成熟的资源开发并不应当总是寄希望于“爆款”的拉升,应是持续而稳定的高品质内容增加用户黏性。

    节目制作部门和音像资料馆应当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全面提升节目制作部门的资料意识和检索技能。长久以来,大多数记者编辑缺乏对音像资料的深入了解,即便是以资料使用为重头的文献类节目,编导们对资料的使用也是临时抱佛脚,通常是在节目编辑到不得不需要资料画面了才去查找。由于多数编辑记者不完全掌握媒资系统的检索方法,加之现有的媒资系统检索逻辑相对复杂,导致很多编辑记者自己检索素材资料的意愿不強,大都委托音像资料馆的资料人员代为查找。对于音像资料馆素材资料的使用,一些电视编导依然停留在配合主题并辅助性地完成传统电视节目播出思维,而对于珍贵的素材资料却很少细致研究,甚至在使用时都不清楚资料典故出处。由于节目主创人员没有实际浏览大量视频资料的体验,因此在主创人员的头脑中也就建立不起来对素材资料资源的切实了解,也就不能激发他们从素材资料中淘宝,与素材资料建立起各种创造性连接的可能。如果说,这种情况在强调单个作品价值的传统长节目创作中还显示或显现不出其不足的话,在短视频领域强调整体策划、系列内容生产的形势下,不足之处就凸显出来了,很多编导由于缺少相应素材资源的启发和支持,往往难以策划出有意思的选题。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硬件建设使所有区域的办公电脑和掌上通都可以进行素材资料检索和远程下载,应加大对编辑记者媒资使用技能的培训,让他们既了解素材资料库中都有什么,也熟悉相应的检索技巧,强化编辑记者查询和使用素材的能力和习惯。

    二是提升音像资料馆专职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选题意识。从事视音频资料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人员对资料库中的素材资源比较熟悉,而对音像资料本身的价值内涵、前世今生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视音频资料管理人员由于岗位定向,不参与节目制作,缺乏对节目创作的基本认知,不能有效地将素材资源与节目创作进行有效连接。虽然他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优质资料资源,但这些资源的价值所在、能否对内容的创作带来启发和作用,他们却鲜有认识,只是被动地按照编导的具体需求和指令来查找资料,实际上只是起到了代工的作用,输出的是体力而不是智力,不具备将素材资料的价值真正提炼出来的能力。

    为此,媒体各部门应打破壁垒,开展内容生产与素材资料供应的深度合作,内容生产部门联合音像资料馆,针对宣传主题共同筛选资源,充分挖掘素材资料的资源价值。音像资料馆也可根据节目部门的重点宣传主题,提供精准资料推送服务,建立常态化资料服务机制。

    三是音像资料馆立足于为节目部门服务的同时,应开发短视频的制作业务。与其向人推销,不如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将内容资源做成内容产品,用实际成果彰显素材资料的价值。音像资料馆有上百万小时著录完整、切分细致的内容资源支撑,把相关的主题进行提炼和整合,或者再定义,就可以迅速生产出优质系列内容。充分挖掘珍贵视频或音频资料策划和制作短视频节目,让那些曾经久远的时代影像一一呈现。一段“李大钊生前唯一视频影像”刷屏,在央视频的点击量已经超过1500万人次。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有赖于资料馆要有真正懂节目懂资料有创意的人才外,音像资料馆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还需从更高的站位去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职能,紧紧围绕主题宣传,进一步加强与新媒体部门和平台的深度合作,通过开展共同策划选题、共用资料、合作生产等模式,为新媒体播出平台提供节目资源和传播内容。同时,让素材资料也活起来、智起来、动起来。

    注释

    ①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

    23079314.htm.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像资料馆)

    (本文编辑:黄一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