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除草剂防除小麦田菵草试验初报

    张俊 于佳星 夏海生 夏文明 陈永田 巫鹏云 王年安 叶成瑞

    

    

    摘 要:为筛选无为市小麦田菵草适宜的防除药剂,选择当地农资市场上登记防除菵草的几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5%炔草酯水乳剂,在制剂使用量为300g/hm2+750g/hm2时,药后40d防效可达85.12%,为所有处理中防效最好;其次为30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在制剂使用量450g/hm2时,药后40d防效为76.45%;其他处理的防效均低于50%,难以有效防除小麦田菵草。另外,小麦田菵草化学防除要注意适时适量,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较好的防除效果。

    关键词:除草剂;小麦;菵草;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7-0096-02

    无为市地处安徽省中部,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7万hm2,2013年高达3万hm2,是冬小麦产区[1,2]。小麦田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危害程度重,严重制约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升[3,4]。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Fern.]是禾本科菵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秆丛生,高可达90cm,具节,常生长于水边及潮湿处,近年来已成为长江流域稻茬麦田和油菜田主要恶性杂草,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的长江附近地区大量发生[5-7]。化学防除仍是控制麦田杂草的主要措施[7-12]。目前应用于小麦田的除草剂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乙酰乳酸合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取代脲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和三氮苯类除草剂[13]。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常用品种有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唑啉草酯等,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常用品种有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取代脲类除草剂有异丙隆和绿麦隆,三氮苯类除草剂主要有特丁净,酰胺类除草剂主要有吡氟酰草胺及新型药剂氟噻草胺。随着小麦田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小麦田杂草抗药性的发生也越来越普遍,麦田禾本科杂草防控甚至面临苗后茎叶处理无药剂可用的困境[7,14,15]。菵草是无为市小麦田最主要的杂草,已成为制约该市小麦丰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无为市植保站对部分小麦田进行了几次化学除草,但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为有效科学防除菵草,无为市植保站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泥汊镇三溪行政村开展了不同药剂(配方)防除小麦田菵草效果的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无为县泥汊镇三溪行政村周村农戶朱成云田块。供试田块土壤肥力中等,肥力水平一致,土质为壤土,pH 6.3,排灌条件良好。供试小麦品种宁麦11号,面积200m2,播种日期2019年11月10日,播种方式为直(撒)播,播种量375kg/hm2。供试田块在播种前施44%复合肥(N∶P2O5∶K2O=18∶8∶18)375kg/hm2作底肥。小麦播种较均匀,长势中等。

    1.2 供试药剂 15%炔草酯水乳剂,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购,田间推荐剂量750g/hm2;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江苏健神生物农化有限公司生产,市购,田间推荐剂量2250g/hm2;30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市购,田间推荐剂量300g/hm2。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详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100m2,小区四周设保护行,均不进行化学除草。

    1.4 试验方法 2019年12月13日下午施药。施药当天多云,东北风2级,气温5~18℃,施药时气温14~16℃。施药方法:按设定的施药剂量及喷药液量折算成每小区喷药量及对水量,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使用3WBD-16/18型电动喷雾器细水均匀喷雾于杂草茎叶部。改变药剂处理前均用清水洗净喷雾器,空白对照区喷等量清水。施药后40d(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21日)内,仅5d最低气温≦0℃,分别出现在12月26日、27日、30日、31日以及1月14日。施药时田沟及腰沟有少量积水,施药后48h内未降雨。喷药时小麦3~4叶期,菵草4~5叶期,部分1~2个分蘖。

    1.5 调查项目及方法 药后1、3、7、10、15、21d观察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及菵草中毒死亡情况。防效调查:每小区单对角线法固定3个点,每个点0.25m2(0.5m×0.5m),用小竹棍和红包装绳固定,施药前调查菵草基数,药后21、30、40d调查各小区残存菵草茎蘖数,按式(1)计算杂草校正防效。将各处理的防效值经反正弦转换后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处理间差异性比较。

    [防效(%)=1-处理区施药后杂草数×空白区施药前杂草数处理区施药前杂草数×空白区施药后杂草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药后3、7、10、15、21d观察,处理1、2、3、7小麦生长基本正常,未见明显褪色、畸形、发黄等异常现象,处理4、5、6小麦发黄,植株株高明显矮于处理7,说明甲基二磺隆单用或混用对小麦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矮化影响,且使用剂量越大,矮化影响越大。药后40d内出现5d最低气温≦0℃,但对小麦没有明显的冷害影响。

    2.2 对菵草的防除效果 由表2可知,不同药剂(配方)处理对菵草的防效差异明显。药后21d,处理1~6防效分别为17.36%、0.97%、1.08%、21.45%、5.72%、38.56%;药后30d,处理1~6防效分别为46.76%、29.77%、20.53%、76.79%、39.03%、71.94%;药后40d,处理1~6防效分别为46.07%、16.41%、22.00%、85.12%、23.59%、76.45%。由此可见,30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5%炔草酯水乳剂在制剂使用量为300g/hm2+750g/hm2时,药后40d防效达到85.12%,为所有处理中防效最好;其次为30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剂使用量为450g/hm2时,药后40d防效为76.45%;其他处理的防效均低于50%,难以有效防除该小麦田菵草。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和炔草酯单剂单独使用已经不能有效防除无为市冬小麦田菵草,可能是由于这一区域的菵草已经对2种单剂产生了抗药性;而甲基二磺隆单剂仍可以防除该区域内小麦田菵草,但防效不高,药后40d防效仅为76.45%;甲基二磺隆与炔草酯共同使用,药后40d防效可达到85.12%,能够有效防除小麦田菵草。此外,菵草发生量、小麦种子量及环境等因素均能影响小麦田除草剂的防治效果。通过观察药后小麦长势发现,药剂处理1、2、3、7小麦生长基本正常,未见明显褪色、畸形、发黄等异常现象;药剂处理4、5、6小麦发黄,植株株高明显矮于处理7,说明甲基二磺隆单用或混用对小麦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矮化影响,且使用剂量越大,矮化影响越大。因此,甲基二磺隆的使用剂量也应适度,不能超量使用。今后在使用这几类除草剂时,应考虑施药时间、土壤墒情、小麦长势等因素,做到适时适量用药,及时防除小麦田杂草。

    菵草已成为无为市冬小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且对小麦的危害逐年加重,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效防除该地区小麦田菵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7]。而化学防除仍然是最重要的防控手段,除草剂的选择则为重中之重。同时,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会导致杂草抗性的产生,因此除草剂的轮用与混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宋晓丰,叶桂峰.菵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除研究进展[J].杂草科学,2010(1):1-3.

    [2]谭立云,于丹,顾磊,等.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适用除草剂及其使用技术[J].杂草科学,2012(4):64-66.

    [3]楊海燕,周丽花,陈雪琴,等.几种除草剂不同施药期对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比较[J].杂草学报,2017(4):46-50.

    [4]许燎原,周华光,翟婧,等.宁波市小麦田抗药性菵草田间防除效果测试[J].中国农技推广,2019(5):64-66.

    [5]崔亚魁,王晓琳,李贵.不同菵草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敏感性差异[J].杂草学报,2019(1):34-40.

    [6]张洋洋,高原,欧阳萧晗,等.啶磺草胺、唑啉草酯和异丙隆混配配比筛选及防除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田间效果[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0(2):253-259.

    [7]李香菊.近年我国农田杂草防控中的突出问题与治理对策[J].植物保护,2018(5):77-84.

    [8]季敏,韩敏,李粉华,等.啶磺草胺混用异丙隆防除小麦田菵草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6(2):129-130.

    [9]朱文达,颜冬冬,李林,等.二磺·双氟·氯氟吡复配制剂防除小麦田杂草的效果及对养分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20(6):91-95.

    [10]吴仁海,孙慧慧,苏旺苍,等.氟噻草胺与氟唑磺隆混配协同作用及在小麦田杂草防治中的应用[J].植物保护,2018(2):209-214.

    [11]周丽花,杨海燕,陈雪琴,等.江苏省太仓市小麦田草相调查及菵草防除试验[J].杂草科学,2015(1):24-26.

    [12]庞国新,刘侠,周永罡.麦田化学除草剂正确合理使用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163-165.

    [13]袁国徽,李涛,钱振官,等.抗精噁唑禾草灵耿氏硬草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9(8):928-933.

    [14]韩云静,张勇,周振荣,等.安徽省麦田杂草种类组成变化及群落特征分析[J].植物保护,2020(4):210-216.

    [15]梅爱中,李瑛,邰德良,等.苏北沿海小麦田菵草发生危害现状及防控对策[J].福建稻麦科技,2018(2):24-27.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