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体育锻炼实践研究

    彭涛 李进

    

    摘? 要:用“体育课务委员会”去更新共育理念;用“课程协同”和“动态评价”去引导锻炼动机和价值取向;用“逆向引导”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角色转变,从家委会开始;分工合作,从课程协同开始;坚持激励,从特色活动开始。家校“体育共同体”已经真正成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最佳发力点。

    关键词:课程协同;动态评价;体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23.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7-0044-03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理论进入新增长的时期后,家校共育的理论层次也在不断深入和丰富。要将家校联盟形成有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达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目标,就务必要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进行一些创新性工作。由家委会辅助模式、课程协同模式、动态评价模式构成的“体育共同体”,也势必将成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最佳发力点。

    一、选拔“体育课务委员会”,组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第二梯队

    在家委会的组织机构下选拔家长体育委员,与体育教师、校外辅导员组成“体育课务委员会”,负责收纳体育特色课程的建议及组织体育活动的开展。

    实践证明:由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体育爱好的人士组建新的团队,既解决了部分师资的欠缺,又集中采纳到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活动的建议,更磨合了家长和教师的工作契合度,不仅让家校合作理念悄然更新,更让“每天锻炼一小时”任务的落实有了超强战斗力的备用组织。

    二、丰富体育课程协同,唤醒“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生长力量

    所谓体育课程协同,是指有关课程活动中的体育资源或者个体,一致完成“每天锻炼一小时”任务的协同过程或能力。基于“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类“平凡不新”的课程协同,就是在学校特色课堂、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中,努力地去寻找此类课程的协同点与创新点,努力地去发挥资源的交互作用。

    (一)体育知识讲座

    我们以家庭体育锻炼中的案例视频,搭建让大家讨论分析和学习借鉴的平台:为什么每天要进行一小时锻炼?为什么要进行热身和放松?这些身体练习项目有哪些优缺点?……开放、问答式的讲座模式,让家长参与的热情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亲子体育课和亲子达标测试课

    亲子体育课(达标测试)的主要内容为简洁高效的身体素质练习,并掌握“热身-项目锻炼(测试)-放松”的锻炼模式,同时解决以下问题:怎么去热身放松?素质练习怎样搭配方方更科学和高效?锻炼及测试标准怎样才能既客观又简便?

    在亲子训练和测试中,将锻炼模式简化为:“热身=慢跑+做操”“放松=游戏+拉伸”。同时在技术上凝练关键字,如“肩肘倒立=亮、撑、夹、展、顶”;在测试上简化标准,如“坐位体前屈=前俯腰”,指尖着地为合格、握拳着地为良好、掌根着地为优秀。

    (三)“爸爸媽妈课堂”

    为了拓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课堂容度,实现家庭与学校更为深入的教育互动,我们通过“体育课务委员会”邀请有体育特长的家长走进“爸爸妈妈课堂”,直接参与、组织体育教学互动,体育教师则协助完成教学任务,其操作步骤如下。

    1.新生报名,进行学生情况调查,在家长信息栏,专立“体育特长”项。

    2.同“体育课务委员会”一起筛选特长家长并征求意愿。

    3.家长上报授课内容,“体育课务委员会”审定并参与备课、安排时间。

    4.主讲(家长)+助教(体育教师)进行上课,邀请校领导、家长参观指导。

    5.总结、提炼经验,发布新闻报道等。

    让家长来当孩子们的老师,家长们兴趣盎然,孩子们更是乐此不疲。部分优质家庭的体育素养,真正走进课堂,再被大家津津乐道地传播向另外的家庭,“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课堂容度,也就这样潜移默化地走向了每一个家庭。

    (四)假期线上体育课堂

    我们不难发现,城区学校的家长对“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认识是非常到位的,但因家庭体育素养的差异以及电子娱乐设备的普及,假期坚持锻炼很难保证。2020年寒假,9所学校20余人参加“为之体育”的公众号课堂实录,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大旗插到线上指导家庭体育锻炼的阵地上。

    同时为了保证和督促假期锻炼的真实性场景和锻炼的效果,推行了锻炼“1+1”的模式,即实施形式(视频和图片)和锻炼问题(疑难点的文字描述)的描述,在班级QQ群、微信群里进行展示交流(表1)。

    在学校特色课堂、家长会、开放日的课程协同中,家长和孩子共同掌握了较为科学简练的锻炼内容和模式,不仅实现了测试数据的自我纵向对比,看到了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带来的进步,更激发了一个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可持续生长动力。

    三、实施特色活动的动态评价,爆发“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澎湃动力

    特色活动的动态评价是指在评价活动产生效益时,把后期激励影响作用价值计算进去的评价方法。

    特色的课程协同为成熟家校共育模式迎来了崭新的起点,也给后期的常态化实施带来巨大的挑战。促进并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热情,实施特色活动的动态评价,就是努力搭建具有长期激励的活动平台,建立稳定有效的激励模式或体系。

    (一)体测数据肌肉秀

    为了让学生在合适范围内产生期望参考值,提高“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积极性,体育组协同“信息资源部”开发了“体测小助手小学生版”微信小程序,方便学生及家长进行成绩换算。每期一次的“体测数据肌肉秀”展示活动,让大家看到自己的锻炼期望目标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

    在“体测数据肌肉秀”活动的刺激作用下,会产生反复不断的成绩测试和计算的行为,就会提升强大自己的责任感和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动力。

    (二)素质达人评选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发育敏感期的阶段性成长原则,进行每期一次的基本功考核。通过家长会现场申请、学生主动挑战以及统一普测三个模块来进行,达到单项条件的,授予“单项达人”称号,全部满足条件的授予“体育达人”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牌,同时公示各班通过总人数及姓名(表2)。

    以家庭个体单位参与下的素质达人评选活动,让体育锻炼和测试行为蔚然成风,“每天锻炼一小时”更是成为家庭活动中的潮流。素质达人的训练评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家庭)、每一个班级(教师)和学校的体育目标有了真正的一致性,为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任务积蓄了强大的動力。

    (三)自媒体报道

    现代自媒体的出现,成为个人和团体表达情感的主要渠道,家长更是天生的自媒体活动家,以他们参与活动为内容的视频图文,更有“晒”的价值和热情。

    家长课堂、体质健康成绩、运动会、体育锻炼等内容在朋友圈、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去渲染活动成果和心得,强烈地促生了荣耀以及攀比的心理,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被激励的驱动状态,以期达成完美的效果。

    (四)亲子体育节

    亲子体育节是“每天锻炼一小时”最有效的延伸。我们尝试在各类小型竞赛中,因人制宜地建立“学生+家长”团队的个性比赛(表演)系统,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1.根据家长体质,不能运动的家长选拔为志愿者或工作人员——运动员更加专注。

    2.“学生+家长”的项目比赛——选手们更有默契度。

    3.家长参与串场节目的表演——间歇的气氛更加火爆。

    以上措施对部分“体育后进家庭”的刺激是很大的,“全家每天都好好锻炼,别让咱家和孩子太丢脸”成了他们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的最佳动力。

    (五)DIY体育文化专栏

    体育特色课堂及锻炼活动照片、手工体育艺术等作品,不仅成了家长设计布置体育文化专栏宣传阵地的绝佳素材,更成为来校参观者必看的一道风景。DIY体育文化专栏,彰显了家长们才华尽显的创意,为“每天锻炼一小时”构建了一个更加简单和便于操作的后期评价和激励模型,也让“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动力延伸有了想象力和感染力的空间。

    特色活动的动态评价,及时地捕捉并利用了学生成长中每一个锻炼动力的发生点,也必将爆发“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澎湃动力。另外,特色活动的动态评价,通过学生行为的逆向引导,将带动家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终身锻炼和全民健身的目标、体育强国的伟大梦想又多了一个可推进的思路。

    四、立足“每天锻炼一小时”能效,憧憬“体育共同体”的后期发展

    目前,学校与家庭之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丰富有序,并建立起了有效的跟进手段和激励机制,家校“体育共同体”的初步模式化,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2018年第十五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全员运动会的展示活动中,“体育共同体”家校合力每天训练一小时,下腰、劈叉、肩肘倒立、燕式平衡等技术完成率达到100%,展示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70%,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1,2]。

    2019年《小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指导与实践研究》的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家校“体育共同体”的成果获省二等奖。

    2020年“为之体育”公众号线上课堂,成了每个家庭最期待的体育锻炼活动。开课一周后,关注者涉及全国50余地市,转载600余次,点击量超过9000次,校外20余名体育教师纷纷申请加入,外省专业足球教练也申请在平台授课。在四川在线的记者进行了专门的图文报道后,有体育特长的家长和学生也跃跃欲试[3]。

    家校“体育共同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必将会产生新的智慧碰撞和更理性的思考。对“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研究,家校“体育共同体”凸显出了只针对城区小学的片面性、缺乏社区研究的单一性、课程内部矛盾的偏向性等问题,也将为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庭体育锻炼模式提供了研究方向和思路。我们将继续进行一些创新性实验,如体测数据小程序的功能升级、编写“每天锻炼一小时”校本教材,展开“三精准”课题研究等工作,继续对家校“体育共同体”潜在的教育资源进行探索、挖掘和利用,努力完善操作模式和动态评价过程的便捷性,让“体育共同体”持续成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最佳发力点,让家校合力最终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决定性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旭.天河小学全员运动会比赛现场侧记[N].新华网体育,2019.1-11.

    [2]廖雪芝.天河小学“小幼结合 童享快乐”全员运动会举办[N].中国新闻网,2018.5-1.

    [3]周韵.天河小学倡导天天锻炼战“疫”情[N].四川新闻在线,20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