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风险及防范对策探讨

    王真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不断对的发展,“互联网+”行业日益涌现,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新兴起的行业,大部分人都比较喜欢互聯网金融理财产品,不仅是网络上理财方便节省时间,最主要的是还有一部分能解决燃眉之急。对于当代的青少年来说追求品牌、口味、新颖的产品,日常消费高,此刻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就是当代青少年的救命稻草。马云为广大群众提供众多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比如:“借呗”、“支付宝”、“余额宝”、“花呗”等第三方支付金融理财产品。还有众多家庭金融理财产品、企业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小微众筹等等。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类型以及消费者购买因素,探讨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以及防范方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购买因素;产品风险及防范对策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消费产品不仅仅只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所需品,眼光看向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需要太多的投资,收益高,门槛低,不限制购买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独特的形式存在,是大部分小康家庭都能够消费起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任何消费者在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时都要考虑影响使用理财产品的因素,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存在着隐性和显性的风险,隐性风险对消费者影响重大,甚至会造成消费者资产亏损或资产负债,所以说,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时要有具体的防范对策,详细了解互联网+金融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类型

    (一)p2p类

    P2P互联网金融理财是直接同过互联网进行理财的,应用严重则是借助互联网理财平台将自有的固定资产给有需求的客户,也就是现在市场上出现频次最多的小额贷款,即就是一种非常小的资金聚集起来借给有需求的消费者模式。P2P互联网理财金融产品方便,随借随还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便利,能够解决消费者的燃眉之急,资金紧张时 是广大个体消费者的首要首选,没有任何的还款压力。

    比如:“百度钱包”就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转账、充值、贷款、付款、缴费等支付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O2O消费领域,并且提供百度理财等增值服务,消费者得到的是一站式移动支付服务。众所周知的就是学习相关的理财增值服,只要是使用过的消费者都赞不绝口。很多青少年因为资金问题难以坚持完成学业,其中学业贷款对于学生和当代青少年是不错的选择。百度钱包中学业贷款为消费者提供的是分期无利息贷款,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降低了消费者的还款压力。

    (二)银行类

    银行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通过在原有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上与基金公司和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推广出各自银行的理财产品,比如浦发银行的专项理财盈系列,投资门高比较高适合与高端客户;招商银行的焦点联动系列都是以基金、股票、汇率等挂钩的理财产品;兴业银行的现金宝系列是浮动收益型,有固定的开放日,每天在固定的开放日进行收益和回购等。

    比如最早马云提出的余额宝,就是典型的银行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众所周知余额宝就像银行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死期存款帐户,不同于银行私企存款理财的是,余额宝上储蓄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且不用去银行长时间排队就可以分分中搞定存款;另外一个就是收益率不同,随用随取,方便消费者操作。余额宝没有投入门槛,根据存入账户的多少来决定收益率,公平对待每位消费者。余额宝里也分为广发钱袋子货币A七日年化2.6600%、兴全添利宝七日年化2.6590%、华安日日鑫货币A2.4840%等理财产品。同样现阶段微信钱包中的零钱一样模式的理财产品,存钱赚收益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55%,方便消费者理财,不用花时间打理,更是节省挑选理财产品的时间。

    二、影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使用因素

    (一)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的高低会影响消费者的使用

    理财产品收益的高低是消费者选择互联网加金融理财产品时参考的首要标准,理财产品收益的高低牵动着消费者投资的动向。在互联网上理财产品众多很容易让消费者迷惑,难以抉择,就像初次选择理财产品的消费者来说理财产品收益高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作为理财产品的创始者相信消费者选择某个理财产品只是看重收益率,之后才会去慢慢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因此,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影响消费使用的关键因素。

    (二)金融理财产品的安全性会影响消费者的使用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是消费者其次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每个互联网理财产品都需要消费者资产的投入,那就意味着理财投入的资产存在着风险性,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隐私问题也存在着隐患。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都难以保证高投入就有高回报,更何况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互联网本身就存在风险性、不确定性、无透明等特点,近几年来网络犯罪率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的警惕性。除此之外,在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是需要消费者透露更多的隐私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舒服的点,互联网不够密封,害怕购买理财产品会泄露自身的隐私信息,不久而之,理财产品的安全性以及隐私信息的保障行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三、理财产品的使用风险

    (一)金融理财产品运营存在隐患

    互联网+金融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完全结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行产品推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第三方支付、P2P、银行宝、众筹等理财产品不断涌现,也就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内部运营风险不断增加。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金融理财产品以及金融模式呈现,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正规,在缺乏网管监督的情况下其形各异的效仿金融模式层出不穷,目前在互联网上经常看到的小额贷款,众筹滴等非法集资的比较多,会蒙蔽消费者的双眼导致错失选择高收益的金融理财产品的时机。其次对于消费者来说缺乏辨别理财产品风险的能力了,因为消费者在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时候缺乏专业经验、金融认知水平低,并且面对广大消费者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运营内部会刻意隐瞒重要信息,投资者上当受骗是不可避免的,进而提高了金融理财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运营风险。

    (二)互联网技术风险会导致隐私信息的泄露

    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对于网络金融理财产品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是防止同行窃取或模仿金融理财产品模式的关键所在,那么相应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需要有待提高。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不断推广,信息技术水平发展缓慢就会导致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产生技术风险。互联网信息技术风险会给网上金融理财产品产生严重的打击,比如产品信息的盗取、金融产品详细信息的泄露、客户流失、多客户信息缺乏保障等都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信息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核心技术,网上理财产品主要是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分析客户需求、资产,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合理的理财产品方案以及产品售后的监督管理,后期理财产品的增值与提升。

    四、网络金融理财产品风险防范方法

    (一)严以律己,提高同行间的自律性

    严以律己是每个企业在做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是必须要遵守的规则,遵守网络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盗取互联网信息技术应对体系。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在网络上开发理财产品时产品的唯一性、独特性以及产品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是关乎金融理财产品的销售反响,更是做好企业形象的途径之一。因此互联网企业应该提升行业自身自律性,尊重行业规定,加强互联网企业对自律的重视度,呼吁众多互联网企业进行网络监督与举报。针对网络盗取行为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比如对于只盗取信息的企业进行口头警告以及万元以下的罚款处罚;盗取信息并且窃取金融理财产品模式的企业进行万元以上的罚款、吊销企业的网络运营执照;对于情节严重的企业应将纳入网络犯罪行为,并在互联网上进行展示非法企业信息,让消费者提高消费警觉。

    (二)加强网络监管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增强互联网监管,加大互联网监管力度,减少网络犯罪率以及非法网络企业的运营。在互联网发展热潮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喜欢将开发的金融产品通过网络进行推广和运营,由于缺乏网络监管人力,更多的企业更是在网络上肆意妄为,不受互联网对金融理财产品的审批约束,提高了网络非法行为,并且提高了消费者消费隐患。因此,加强政府互联网监管力度义不容辞,第一、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监管职责,进行网络监管培训业务,安排轮班换岗制进行监督;第二,成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监管小组,严格审批理财产品的合理性、合法性、安全性,严格打击不合法金融理财产品内容,并且制定有关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制度,要求互联网企業严格按照规定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制度开发金融理财产品。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法律法规

    目前,国家针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出台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很多网络企业钻法律空子故意而为之,像第三方支付就会存在资产纠纷,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难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法律法规,完善金融理财产品法律制度。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频频涌现,其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的目光,提高了消费者购买意愿,但是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所以消费者在选择或者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全面考虑,政府应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摇杨摇强,摇郭丽琳.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2015(1):34.

    [2]刘宇欣,王娟,尹星月,邓文敏.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策略研究[J].网上金融,2019(05): 14.

    [3]刘宇浩.关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J].产业经济,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