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手绘地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周羽

    

    

    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认图能力,在高二的区域地理教学中,笔者把手绘地图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每次课后,都会布置一个手绘地图作业,希望通过手绘地图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手绘地图有很多益处,值得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推广。

    1.提高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

    与做填充图相比,手绘地图要求对地图细节的观察非常仔细。如果不认真观察,比例掌握不好,就不会有好的绘图效果。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听见同学们互嘲手绘地图画得太丑。特别是像中国轮廓图这种相对复杂的图,开始画的时候确实不容易画好。多画几次,学生才能体会到不仅整体要像,局部也应细细琢磨,要抓住特点,先做出整体判断,再进行局部分析。学生以前不太关注的地图基础知识,如比例尺、图例注记和经纬度等,画了图就觉得这些东西很重要,考试的时候也会自觉地关注这些信息。多次实践后,大家越画越好,对细节的观察也越来越注意。教师也应提醒他们,凡是正式出版的地图,地图上的每一种颜色,每一个标志都具有一定的含义,编制必须严谨,特别是政区的边界不能随便改变,否则会成为问题地图,带来很多的危害。

    图1是欧阳同学的《欧洲西部》,可以看出该图比例合适,细节处理得较好。

    2.强化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中国地图中,长江黄河的地区特征非常明显,一个“W”形,一个“几”字形,经常画图的同学很快就记住了这种抽象出来的线条特征。在画长江的支流嘉陵江时,有同学发现有的图中嘉陵江是一条,有的图中是像渔叉一样的三条,思考后他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地图。有的同学不理解为什么要学经纬度,通过画图,他们加深了对经纬度的理解,看到经纬度,他们可以在头脑中想出上海、北京、开罗、洛杉矶等著名城市,想出亚马逊河、尼罗河、伏尔加河等著名河流。

    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才开始布置手绘地图这个作业时,不少同学觉得增加了学习负担,常应付老师,找张草稿纸随便画画就交上来。但慢慢地学生越来越喜欢画手绘地图。开始是简单的铅笔画,他们以临摹、模仿为主,画上一个简单的轮廓,然后加上经纬線,填好注记。后来学生意识到,手绘地图不仅可以画黑白的,也可以画彩色的;可以画课内的,也可以画课外的;可以在地图上写一两句俏皮话,画几个卡通形象,幽默一把,这时手绘地图不仅仅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充满了乐趣。大家认图识图的能力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也提高不少。不少同学换上了美术纸用心去绘,内容越来越丰富,即使到期末学习紧张的时候,还有不少同学在坚持画手绘地图。

    图2是张雪涵同学的“日本”,童趣十足,十分吸引人。

    4.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有学生在手绘地图上粘了个折纸青蛙,问他为什么,他说希望做一个立体地图。学生们的思维一旦打开,形式就成了次要的东西。如手绘地图可以在纸上画,那可不可以在其他地方画?当然可以,可以在T恤衫上画,可以在杯子上画,可以在墙上画,可以在石头上画。图3是吴茜同学在磁器口江边捡拾的石头上画的中国和世界地图,画在石头上的地图,是不是很有新奇感,让人联想到古人的岩画。

    有学生在看了其他地区学生画的创意地图,自己也试着创作,让教师看见了他们平时未表现出来的能力。图4是胡雪同学画的天津、重庆、云南、黑龙江四个省区的轮廓创意地图,让人感叹她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秀的绘画功底。

    5.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地理课展示学生的作品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学生在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他们也在悄悄地竞争。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手绘地图水平越来越高。笔者用比赛的形式来评奖,一个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平平,有次评比获得了一等奖,地理学习劲头猛涨,地理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手绘地图使他走上一个爱学习的良性循环。

    手绘地图也成了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有同学在家玩橡皮泥,会用橡皮泥制作地图;有同学在鸡蛋上画地图作为自己放松的一种形式;还有同学在海边旅游时,在沙滩上画地图,用沙子堆地图。一位学生还画了一幅韩国行政区图,配了文字说明。她为什么关注这些平时老师也不太关注的知识呢?原来她是一位追星族,追星也可以和地理结合起来。也有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画重庆政区图、美食地图、旅游地图等,这些都与生活紧密联系。

    实践发现,要让学生从被动认图到主动绘图,关键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个人理解,慢慢领会地图对生活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这个体验喜欢上地理这个学科,喜欢上自己去进行独立的思考,化被动为主动。同时老师对手绘地图的评价标准也不应仅仅是好看与否,还应包括学生的态度和创新程度,这种因“生”制宜,重视学生小小的创意,使学生的自信心和求学欲望越来越强,他们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