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李扬

    摘要:创新工作模式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多元性与灵活高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难题的主要方法。本文简要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并在结合当今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结果及高校思政工作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新措施来提高其对“互联网+”时代各种风险挑战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挑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5-0056-02

    互联网信息技术及智能化移动终端设备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途径多样化、速度高效化及数量规模化的需求,同时也使得原本意志不坚定、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思想,使之迷失自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正视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从工作方向理念、手段内容及机制等层面来提高思政工作水平,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1“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1)社会转型引发信任危机。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的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扩大、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以及偶有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等不利于社会稳定与民众团结的问题,企业破产、就业招聘性别歧视等问题也严重影响学生职业发展观,部分网站为博取眼球获得轰动效应,夸大或扭曲事实真相,肆意宣传个人极端主义、反社会主义等消极思想观点,抨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2)学生沉迷虚拟空间。部分學生因学习压力大、好奇心重、自我约束力差等原因喜欢上网络虚拟游戏,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尽情地放逐自己,甚至认为虚拟世界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以至于陷入虚拟世界无法自拔,习惯用虚拟世界的规则来看待现实世界[1]。同时,虚拟世界充斥着暴力思想或色情内容,不但会让学生荒废学业,而且容易让大学生产生自我封闭、反社会倾向等心理问题。

    (3)网络监管难度加大。信息监督管理难度系数会随着数据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加及传播总量的增多而不断加大。互联网信息平台数量的急剧增加及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也让信息监管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出现一些信息监管漏洞,色情等非法网站仍有残留。大学生自我约束及分辨能力有限,无法对不同网站、信息链接等进行快速准确的辨别,更容易受到各种具有引诱性、蛊惑性、欺骗性信息的误导,降低了其对自身言论、行为的要求,甚至将网络信息评论区域当成自我放纵的平台。

    (4)工作模式的落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组织思想教学活动为主,思政知识传播途径局限于校内课堂、报纸、广播等,工作形式的单一及理论的落后也降低了思政教育体系的科学先进性,对现代化教学及办公软件、移动终端设备等的具体运用仍停留在编辑播放教学视频等层面,很少开展远程网络课程,线上交流互动频率较低,思政信息资源库内容有限,这些都造成了高校思治教学资源的浪费[2]。

    (5)西方消极思想的冲击。网络的隐蔽虚拟性也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要求。大多数学生在关注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热点话题的基础上,比较喜欢道听途说的各种信息,直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来选择性地相信一些虚假信息,甚至一度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各种非主流信息中容易混入一些消极思想,容易造成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扭曲,降低其对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6)思政教育队伍整体素质要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顺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及内部发展规律相应发生变化,与之相应的是对其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创新发展能力及网络素质等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要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及工作技巧的基础上更新专业知识体系,掌握更多的新网络技术软件使用技巧,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因工作思维僵硬、工作热情不高、创新意识薄弱等原因,不愿意学习新知识技能,更不愿意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使用新的软件设备,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思政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2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策略

    (1)加强思政队伍建设。高校思政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主观思想、客观能力两部分,其中主观思想则是指通过主题讲座、座谈会、交流探究活动、自主学习等途径来促使其转变工作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工作对自身、学生及学校的重要性,主动自我反思以往思政工作手段及教育内容的不合理之处,积极寻找解决方案[3]。客观能力方面则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其掌握最新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学习最新技术、软件及设备的使用方法,提升其网络宣传能力,利用网络平台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最新言论动向,同时,还应结合最新高校教育方针政策及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来调整工作方向与目标,经常组织开展阶段性工作总结会议,在分析前段时间工作成绩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工作内容,提高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另外,还应调整工作人员招聘模式,通过扩大招聘范围、提高招聘标准、转变招聘考核方式等招聘具有较强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的人才,实现工作队伍整体能力持续提升。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将该项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创新办学理念,解读校风校训及教风学风,深层次地挖掘高校历史文化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同时,高校通过设计宣传积极向上内容的宣传栏、黑板报、校内报刊等,在校内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增设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版块,及时更新校园新闻动态,宣传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内容,组织开展致敬红色经典、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古诗文朗读比赛等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在校园内营造积极乐观、和谐温馨的学习成长环境[4]。同时,高校也可结合节假日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新奇好玩的校园民俗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重温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收获知识,感悟人生,这些不仅可以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性、独特性与丰富性,也对学生性格观念、行为选择等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3)堅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思政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思政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原则,分析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现状及人员分配情况,根据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性格特征等调整岗位设置,增加人员工作价值,创建马克思主义数据信息资源库、线上交流学习平台,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知识论坛比赛等活动来提高其对校园文化、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影响力,同时,这也强化了工作人员的服务与创新意识。另外,相关工作人员也应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知识来为学生解疑答惑,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引导。最后,还应将德育、思政工作与专业教学融合贯通,不仅可以扩大德育、思政教育及专业教学三者之间的促进与补充,提高思政活动内容的人文精神性、广泛性与专业性,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个性化诉求,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学活动的热情,缓解学生对活动的排斥情绪,从而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5]。

    (4)创新思政工作形式。思政工作人员应转变工作理念与方向,加快工作方向从理论解说式到引导式的转变速度,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官方网站及新媒体平台等宣传思政政治知识内容,利用网络交流讨论会、线上讲座等网络活动来提高思政教育形式的网络现代性与多样性。

    (5)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性较强的网络技巧,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网络安全法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促使学生认识到沉迷虚拟世界或浏览色情网站等会对自己、家人、学校及社会造成的危害[6]。综合分析不同网站平台,筛选出一些符合大学生兴趣爱好、专业发展等诉求的网络及新媒体平台,提高大学生浏览网站内容检测工作的动态化与持续性,及时发现大学生的不当言论,通过查封账号、删除言论等方式来净化网站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网络学习观,促使大学生安全、文明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最后,高校还应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及学生守则,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来宣传高等教育或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不浏览色情等网站,不沉迷网络游戏,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为净化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6)构建互联网管理体系。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应坚持科学化、人性化与主导化的工作原则,在分析原有思政工作机制及工作模式不足之处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调整、创新思政工作相关机制。同时,思政工作领导及人员应提升自己思想政治水平,强化自身政治敏感性与创新发展意识,快速准确辨别出不同信息资讯蕴含的消极或积极思想,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识别与筛选能力,全天候、不间断地过滤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信息,让学生阅读了解更多内容广泛、思想积极的信息。另外,工作人员应构建校园网络宣传阵地,简化线上宣传平台的版块,创新线上宣传平台风格,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审美观。最后,应完善校内信息语境研判模式,设置不良信息自动删除程序,经常推送一些具有较强探究性、讨论性的热点话题,设置主要辩论平台,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平台来学习新知识技能或进行思想碰撞,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与生活,更加理智客观地评价国内外新闻事件,增强其对学生思想政治及人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3 结语

    正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弊端,明确“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科学预测其发展潮流趋势,通过创新工作形式、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内容及构建立体化互联网管理体系等途径提高其对互联网冲击的应对能力,为实现高校学生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志琴.“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法制博览,2020(20):31-32.

    [2]李妥,李昕冉,蒋晨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析[J].才智,2020(17):211-212.

    [3]袁春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位一体”立体格局的构建[J].新经济,2020(z2):103-107.

    [4]丛亮.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82-85.

    [5]孙维娜,须卫.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遇与挑战探究:基于SWOT分析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5):93-98.

    [6]徐中利.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8(10):93-94.

    (责编:陈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