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几何问题添加辅助线的技巧

    穆红霞

    

    

    

    [摘? 要] 辅助线是突破几何问题的关键. 能否根据几何图形的特点构建合理的辅助线,决定了是否可以将隐含条件和已知条件串联成线、深度认知出题人的意图、理清后续解题思路. 文章以2020年中考江苏南通卷第26题为例,探讨几何问题添加辅助线的技巧.

    [关键词] 中考;数学;几何问题

    辅助线是突破几何问题的关键. 能否根据几何图形的特点构建合理的辅助线,决定了是否可以将隐含条件和已知条件串联成线、深度认知出题人的意图、理清后续解题思路. 因此,分析几何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已知条件,并结合条件与图形特点,探究构造辅助线的技巧. 本文以2020年中考江苏南通卷第26题为例,探讨几何问题添加辅助线的技巧.

    ■ 中考题呈现

    中考题(2020年江苏南通中考第26题)已知有一组对角互余的凸四边形称为对余四边形. 连接这两个角的顶点的线段称为对余线.

    (1)如图1,在对余四边形ABCD中,AB=5,BC=6,CD=4,连接AC,若AC=AB,求sin∠CAD的值.

    (2)如图2,在凸四边形ABCD中,AD=BD,AD⊥BD. 当2CD2+CB2=CA2时,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对余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 中考题解析

    1. 添加垂直线,将一般变为特殊

    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或抽象的图形,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图形拆分或填充成特殊图形、常见基本形等,从而使没有特征的图形转化为有形的几何图形.

    中考题的第(1)小问所求为正弦值,因此要用所求角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思路如下:要求sin∠CAD的值→将∠CAD放到直角三角形中→作辅助线:过点C作CF⊥AD,垂足为F(不破坏对余角∠D)?圯sin∠CAD=■→求线段CF的长;同时考虑到对余四边形ABCD→∠B+∠D=90°AC=AB→作AE⊥BC,垂足为E→等角转换(或三角形相似). 具体的求解过程如下.

    如图3,过点C作CF⊥AD,垂足为F,过点A作AE⊥BC,垂足为E. 因为四边形ABCD是对余四边形,所以∠B+∠D=90°或∠BAD+∠BCD=90°. 因为∠CAE+∠ACE=90°,∠BAD>∠CAE,∠BCD>∠ACE,所以∠BAD+∠BCD>90°. 所以∠B+∠D=90°. 又因为∠D+∠DCF=90°,所以∠B=∠DCF. 因为AC=AB,AE⊥BC,所以BE=CE=■BC=3. 所以cos∠DCF=■=■=cos∠B=■. 所以CF=■. 所以sin∠CAD=■=■=■.

    2. 添加辅助线,构建数学模型

    当题目中存在线段数量关系时,可利用辅助线构建数学模型,利用平面几何定理得出代数模型,其中最常应用的两种几何定理分别为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 解题过程中,要着重观察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特征、几何图形中的特殊角或线段,再选择应用哪种几何定理.

    (1)构造全等三角形,巧用勾股定理

    當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比较分散,无法在同一图形中观察到线与线、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时,添加辅助线构造几何基本形是转化条件的方式之一. 添加辅助线,能将一些看似不相关、较分散的条件汇聚到一个基本图形中,从而形成完整的条件链.

    对于中考题的第(2)小问,由条件2CD2+CB2=CA2能联想到勾股定理→因为2CD2=(■CD)2,所以自然想到构造出一个以■CD,CB为直角边的三角形,再由条件AD=BD,AD⊥BD联想到利用边CD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且CD边为直角边)→同时得到“手拉手”全等,即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形. 此种解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如图4,过点D作DE⊥CD,且DE=CD,连接EC,EB,则CE2=2CD2,∠DCE=45°. 易证△ACD≌△BED,所以BE=AC. 因为2CD2+CB2=CA2,所以CE2+CB2=BE2. 所以∠BCE=90°. 所以∠BCD=45°. 所以∠DAB+∠BCD=45°+45°=90°. 所以四边形ABCD是对余四边形.

    转移不共线线段的方法有很多种,学生最易接受且最有效的方法是构建全等三角形,即通过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定理,将有关系的线段进行转移. 上述解法从2CD2+CB2=CA2入手,将2CD2转化为CE2,通过全等三角形将CA转化为BE,将题中的线段关系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内,即转化到△CBE内. 除此种方式添加辅助线外,还可以以CD为等腰三角形一腰,D为顶点向下作辅助线(如图5),或以C为顶点,CD为腰作辅助线(如图6).

    (2)构造相似三角形,证明线段成比例

    对于中考题的第(2)小问,还可以换角度分析,结合勾股定理及相似定理来证明. 由已知条件2CD2+CB2=CA2,联想到勾股定理→CB2=(■?)2,CA2=(■?)2,然后通过边BC或AC来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C边或AC边为斜边)→得到“手拉手”相似. 具体解法如下.

    如图7,以BC为斜边向下作等边直角三角形BCE,且∠BEC=90°,连接DE,则BC=■CE,△DBE∽△ABC. 所以AC=■DE. 因为2CD2+CB2=CA2,所以2CD2+2CE2=2DE2. 所以CD2+CE2=DE2. 所以∠DCE=90°. 因为∠BCE=45°,所以∠BCD=45°. 所以∠DAB+∠BCD=45°+45°=90°. 所以四边形ABCD是对余四边形.

    中考题的第(2)问很容易联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至于线段之间的关系,在添加辅助线时,既要考虑构建出直角三角形,又要将条件的三边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内,因此以BC为三角形的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通过证明△DBE∽△ABC得到线段关系. 除此种解法外,还可以以AC为斜边向上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E,且∠AEC=90°,连接DE(如图8),或以AC为斜边向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E,且∠AEC=90°,再以BC为斜边向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CF(如图9).

    ■ 拓展提升

    试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B(3,0),C(1,2),四边形ABCD是对余四边形,点E在对余线BD上,且位于△ABC内部,∠AEC=90°+∠ABC. 设■=u,点D的纵坐标为t,请直接写出u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本题类似动点问题,点D的坐标不固定,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演示几何图形的变换,让学生更加直观、直接地看到数量关系. 通过视觉上的引导,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问题,从而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突破口,帮助学生高效解题.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10),易知∠CAB=∠ABC=45°,所以∠ADC=45°,∠AEC=135°,A,D,C,E四点共圆(即共⊙G),△BAE∽△BDA?圯■=■=u,AD=4u,从而转化为探究AD与点D纵坐标(即图中DH的长)之间的数量关系.

    思路1?(构造相似)如图11,延长AG交⊙G于点F,连接DF,则△ADH∽△FAD?圯■=■?圯■=■?圯u=■(0<t<4).

    思路2?(设出点D的坐标,应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如图12,设D(x,t),则AH=-1-x. 在△AHD中,根据勾股定理,有t2+(-1-x)2=(4u)2. 因为圆心G(-1,2),DG=2,所以(x+1)2+(t-2)2=4. 所以u=■(0<t<4).

    上述过程从引导学生了解辅助线的重要性开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思考能力,并通过直观想象,在脑海中构造几何图形,锻炼数形结合思维,从问题表象认识到其原理本质. 这样的例题设计,既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实践提升数学思维,又能实现对已有认知体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