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管理在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护理效果研究

    倪小丽 张娟 高文娟

    

    【摘要】目的 分析对于接受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治疗患者通过运用集束化管理对于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则运用集束化管理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治疗患者采取集束化管理护理有利于预防患者静脉炎发生。

    【关键词】静脉炎;胺碘酮;护理;集束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5..02

    胺碘酮是临床中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然而在外周静脉泵入期间可能诱发静脉炎,进一步对患者的健康及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做好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工作至关重要。集束化护理中通过对护理环节进行优化和改善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并帮助改善患者预后[1]。集束化护理的运用在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改善护患关系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将探究患者在进行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治疗期间通过运用集束化管理在预防静脉炎发生中的护理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本院60例行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治疗患者,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即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6岁,平均(58.3±0.5)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7~78岁,平均(59.2±0.3)岁。2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则运用集束化管理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在为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操作期间,由于患者缺乏对该操作的了解和认知,需要解释该操作的目的以及作用,通过扭转患者的认知误区来改善其负面情绪,并提升患者的配合度;(2)评估:对患者的外周血管进行全面评估,并以此为依据选取合适的留置针及血管进行穿刺,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穿刺率;(3)药物性质护理:输液过程中应依据药物性质选用适宜的输液器;(4)无菌操作:严格遵循相关的无菌操作规范,同时应避免反复穿刺;(5)严格控制药物浓度与滴注速度,采取双静脉通道交替给药的方式。指导患者将输液一侧肢体适当抬高,通常可高于患者心脏水平位置,并指导其进行适当自主活动,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6)加强巡视: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穿刺部位及皮肤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肿胀或渗漏,应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处理措施;(7)强化交接班:对于留置针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留置时间以及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即刻拔出留置针,并实施硫酸镁湿敷及喜疗妥外涂处理;(8)理论、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关于外周静脉泵入氨碘酮以及静脉炎预防性护理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掌握氨碘酮药物的理化性质,提高护士的用药安全意识以及风险责任意识等。在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前,需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同时需签署胺碘酮用药风险告知书,以便提升患者及家属的用药安全意识;(9)患者在外周静脉泵入治疗过程中,需要对输液一侧肢体进行适当抬高,使其高出水平心脏位置,并指导患者通过进行自主活动来改善血液循环,还需制定完善详尽的量化指标,例如患者每次需要握拳50次,每日练习三次,由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监督落实工作;(10)在血管通路的选择方面尽可能选择弹性好、比较粗大以及容易固定的上肢静脉,同时运用精密输液过滤器,预防进入微粒而诱发静脉炎。

    1.3 评价标准

    (1)对2组患者的靜脉炎程度和发生率进行评估与对比,I级:穿刺点局部存在疼痛与红肿现象,然而静脉未见条索状改变,且无硬结;Ⅱ级:即穿刺点存在疼痛与红肿现象,并且静脉处可见条索状改变,然而未见硬结;Ⅲ级:即穿刺点疼痛和红肿现象,并且能够触及硬结,且静脉处可见条索状改变;Ⅳ级:穿刺点局部疼痛感显著,并伴随发红和(或)水肿现象,可见条索状改变,可触及条索样静脉>2.5 cm,可见脓液渗出。(2)利用问卷调查法对于2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主要的问卷调查内容有护士的责任心、病房环境、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静脉炎预防、健康宣教等维度,问卷满分为100分,结合评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比较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 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x±s)描述,组间数据t、x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静脉炎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非常满意21例,比较满意9例,以及不满意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30/30);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13例,以及不满意5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33%(25/3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值=5.455,P=0.020)。

    3 讨 论

    患者在应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采取外周静脉泵入给药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在治疗期间可能对其静脉形成损伤,并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疼痛等情况,甚至可能诱发静脉炎,这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改善产生不良影响[2]-[3]。本次研究中运用集束化管理护理,从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经护理后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同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升,表明,集束化管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价值,且有利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帮助改善护患关系。分析原因,在于通过运用集束化管理能够在患者护理前加强护士的学习和培训,同时通过健康教育等提升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护理规程,确保护理措施的落实,从而帮助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有利于更好的预防静脉炎[4]-[5]。

    综上所述,对于行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治疗患者采取集束化管理护理,有利于预防患者静脉炎发生。

    参考文献

    [1] 倪晓苏,王立春,金秋桂,等.集束化护理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应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68-70.

    [2] 李 乐,宋伟伟.预防静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9,19(35):130.

    [3] 卢芳芳,任璟璟.两种护理干预对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88-89.

    [4] 王 琳.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护理[J].健康必读,2020,11(6):19.

    [5] 徐 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导致的外周静脉炎患者的护理[J].医疗装备,2019,32(1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