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与重生

    郑雨珏 孙子涵 李厚臻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保护与再利用的改造策略与设计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实地调研滨水区状况、参与滨水区的前期概念设计与概念改造设计,主要从滨水区整体规划、空间形态与构造、景观特色节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利用滨水区改造成具有一定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改造设计方法。

    【关键词】庐山西海;设计方法;空间形态;概念设计;地域特色

    Awakening and Rebirth——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of Xihai International Art College in Lushan

    Zheng Yu-jue,Sun Zi-han,Li Hou-zhen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101)

    【Abstract】This thesis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Xihai International Art Institute of Daishan, as well as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and design method of protection and reuse, and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of the waterfront area and participates in the preliminary conceptual design and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the waterfront. It mainly analyzes the overall planning, spatial form and structure of the waterfront area, and the characteristic nodes of the landscape, and summarizes the transformation design method that uses the waterfront area to transform into a certain regional culture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Weishan West Sea;Design method;Spatial form;Conceptual design;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1. 场地概况

    1.1?基地背景:

    基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的沿西海滨水观景区,该区位是以休闲观景区、休息区、行政工作区、道路、滨水沿岸为一体的公共景观滨水地带,但由于该公共开放空间与人的行为互动性弱,导致该景区景观规划带环境也因此受到“搁置”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该滨水区域所应具备的人群互动性、多功能利用性、船舶停靠码头区的多功能性滨水景观带锁渐渐被人们遗忘,本方案围绕对现状的前期场地分析,中期草图设计与方案深化,与后期方案的未来思考将庐山西海艺术营滨水景观区唤醒与重生。

    1.2?现状调研:

    (1)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滨水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横路乡,南临西海,北靠幕阜山,滨水区风景优美,在自然环境的围合下她恰似镶嵌在青山绿水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该区域周边目前现状为停车秩序的混乱、植被覆盖杂乱、观景台视线范围不足、游泳区驳岸设计不足、道路至沿岸的高差仅由三条抖而窄的楼梯相互贯通、以及船舶停靠码头的设施设备不足。经过现状调研分析,庐山西海艺术学院滨水观景区沿岸与水体的呼应性不足,通过对该区域滨水区的改造将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滨水观景区唤醒与重生。

    (2)通过保留滨水沿岸的部分功能区如观景台、蒙古包、游泳驳岸区、工艺坊等位于滨水沿岸的代表性节点,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滨水沿岸的改造前后的具体变化,在保留空间重要节点的同时改变整体的景观规划。

    (3)人们对庐山西海艺术学院滨水区的需求分析:通過对场地的调研,对该区位滨水沿岸人的行为进行分类:停车秩序的混乱、植被覆盖杂乱、观景台视线范围不足、游泳区驳岸设计不足、道路至沿岸的高差仅由三条陡而窄的楼梯相互贯通、以及船舶停靠码头的设施设备不足并思考该区位的未来发展状况。

    2. 设计理念及定位

    2.1?设计理念:

    通过对该区位滨水区的调研,将原始景观形态与周边山水环境进行碰撞,并结合人在该区位的行为活动进行提取,与改造相结合,建立以“滨水观景区-生态休闲区-码头”为一体的景观空间,将庐山西海艺术学院滨水景观带“唤醒与重生”(见图1)。

    2.2?提出问题:

    根据现状调研,发现该区位产生的问题1.停车秩序混乱2.菜地区位需要划分梳理3.观景台路线单一4.鸽子窝景观节点与周边生态休息区的互动关系梳理5,游泳区驳岸设计6.河道生态服务功能7.水体形态与环境的呼应性改善8.区位高差处理。

    2.3?分析问题:

    庐山西海被青山绿水包围,通过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元素提取,作为本次方案的草图灵感。草图设计灵感分别来源于:流水曲线形态、山形折线形态、环形水波纹形态,通过各个形态生成景观概念草图,对比草图中景观空间分析、流线动线分析、人的行为互动性分析,最终采用流水曲线形态景观概念草图作为本次方案的确认方案进行深化。通过保留部分景观节点,呼应庐山西海滨水空间的新与旧,采用水形态景观概念草图与历史节点进行结合。

    2.4?解决问题:

    通过改造解决原始节点现状,并结合当地

    山水特色,建立更加人性化景观节点,通过结合山水理念规划整体景观形态,并将其与改造后节点进行结合,丰富滨水观景区景观层次。

    3. 庐山西海艺术营的景观概念形成

    3.1?空间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将景观表现形式与山水意境结合,正如古诗词中所说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将清新淡远的山水意境与景观形态交相呼应,并结合水体特色,提升滨水沿岸景观美感。

    3.2?空间展现艺术价值:

    (1)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许多城市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甚至放弃了自身所拥有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遗产,追求现代,导致今天在很多城市在城市现有形态、城市新面貌和城市旧文化的具有趋同性。因此,保护这些具有一定价值和特色的景观,就需要对其进行唤醒与重生。

    (2)通过对滨水片区的重新规划,空间从当初的流线散乱、无中心节点、人群参与感弱到改造后空间流线丰富、功能区多样以及人的行为丰富多样性。

    3.3?规划展现空间价值:

    (1)对比其他滨水空间,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滨水景观进行空间组织形态的改造与重组、空间功能的重新定义与划分,能够承受多样化的互动性,创造出新的空间形态和空间规划,从而达到空间价值的最大化。

    (2)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滨水景观被改造的灵活多变。对空间参与者来说,自由、个性、多样的景观空间,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空间行为多样性。

    4. 结束语

    随着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的不断发展,建设的脚步持续加快,人的需求性也愈来愈高,无论是在整体改造的规划上,还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上都需要一定的提升优化来满足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逐步发展的未来需求。通过亲自参与改造调研,在综合考虑园区的实际性、合理化、绿色环保的同时,也归纳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改造设计方法。通过对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滨水区的改造,也希望能够将该区位滨水景观区唤醒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