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善美的错位”解读高中《语文》部分作品

    廖聪文 左高超

    摘 要 一线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对文本进行解读。这个问题的存在最终会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运用文学理论作为指导,将其用于具体文本的解读,容易把文本读懂、读透、读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运用孙绍振教授的“真善美错位理论”,对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部分作品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 统编教材;“真善美错位理论”;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学的基础。一线教师,只有自己真正读懂、读透、读活教材,才能设计出优质的学习问题,才能把学习问题变成学习任务,才能把学习任务变成情景中的任务,才能设计出优质的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才能更好地构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但是,面对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一线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对文本进行解读。这个问题的存在最终会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

    一线教师存在着这个问题主要在于一线教师缺少一种思维:运用文学理论作为指导,将其用于具体文本的解读。一线教师如果掌握了这种思维,就容易把文本读懂、读透、读活。

    这里,笔者想到了孙绍振教授的“真善美错位理论”。何谓“真善美错位理论”?真善美是三种不同的价值,“真”对应的是认识价值(或者称为认识理性),它的反面是“假”;“善”对应的是功利价值(或者称为实用价值),它的反面是“恶”;“美”对应的是审美价值(或者称为情感价值),感情丰富深刻是“美”,感情缺乏是“丑”。

    比如,某地是竹子之乡,有三个人同时来看竹子。生物学家从认识价值出发,思考这根竹子属于某类某科,这根竹子和其他竹子的异同,思考它何以四季常青,这是从“真”的角度去认识。竹子商人从功利价值出发,思考怎样购买、砍伐、运输、加工、销售,这是从“善”的角度去认识。诗人从审美价值出发,感受这根竹子的四季常青,联想到竹子的坚贞气节;感受这根竹子的空心,联想到其“谦虚”的品质;感受这根竹子的挺拔,联想到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联想到竹子前几年都在扎根,后来才疯狂生长,感叹其厚积薄发的忍耐……诗人这是从“美”的角度去认识。

    但是孙先生认为,真、善、美是有限统一的错位关系。所谓错位,是指事物颠倒或者错乱不正常,或者说不一致。笔者现以高中《语文》部分作品为例,具体阐述“善与美的错位”以及“真与美的错位”。

    一、善与美的错位

    善与美有时候不是完全统一的,存在错位的情况。有时候,越是具有实用价值,越有功利之心,越是善,就越没有审美价值,越没有情感价值,就越不美;有时候,越是没有实用价值,越没有功利之心,越不善,就越有审美价值,越有情感价值,就越美。

    比如,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哥哥就很功利,觉得刘兰芝之前嫁的是小官吏,现在有机会嫁给太守的儿子,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刘兰芝的哥哥越功利,读者就越觉得他丑。刘兰芝本来有机会嫁给一个地位更高的人,有机会不用再面对焦母这样难缠野蛮的婆婆,更不用牺牲自己的性命。可是刘兰芝不是从功利的价值去考虑,只是一心想忠于爱情,越是不善,读者就越觉得刘兰芝美。

    笔者现以《百合花》和《哦,香雪》为例,具体阐述善与美的错位。

    (一)《百合花》中善与美的错位

    在小战士牺牲后,新媳妇依然认真细致地修补小战士衣肩上的破洞。从实用价值来看,修补破洞是为了保暖,但是小战士已经牺牲了,也就不需要保暖,所以修补这个破洞是在做无用功。但是,新媳妇越是做无用功,就越美,越能表现出她对小战士的丰富、独特、深刻的感情。

    在前面的情节中,新媳妇活泼开朗,喜欢逗人,故意气小战士,小战士在气愤中不小心弄破了自己的衣服。在小战士牺牲后,新媳妇对小战士充满了敬佩、怀念、愧疚的感情。但是,她的这种感情已经没有机会向小战士诉说,只能通过这样一个无用的行为,寄托自己的感情。

    所以,新媳妇修补破洞这个细节,是善与美的错位。

    同理,在小战士牺牲后,新媳妇生气粗暴地从卫生员的手中抢过被子,凶狠地瞪了卫生员们一眼,认真虔诚地铺好被子,为小战士盖好被子,还很凶狠地嚷了卫生员。盖被子是为了保暖,小战士已经牺牲了,从实用价值来看,完全没必要保暖。

    这个百合花被子,质量高档,颜色好看,图案精美,可以说是新媳妇呕心沥血的作品,同时,还象征着她和丈夫的爱情。然而,这么珍贵的被子,新媳妇却毫不犹豫地蓋在了已经牺牲的小战士的身上,让读者感动,让读者感叹那个艰辛的战争时代,人与人之间纯洁如百合花一样的感情。

    所以,新媳妇为小战士盖被子的这个细节,也是善与美的错位。

    (二)《哦,香雪》中善与美的错位

    凤娇等姑娘关注的是金圈圈、手表、电扇等实用价值高的物品,而香雪却是关注书包、铅笔盒等实用价值不高的文化用品。而且,香雪本来就有一个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其实就是她的铅笔盒,本来就带有装铅笔的实用功能。也就是说,从功利的角度来看,香雪完全没必要用珍贵的40个鸡蛋去换一个没有实在作用的铅笔盒。为此,她一个小女孩还独自走了30里的夜路。

    但是,铅笔盒越没有实用价值,读者越能感受到香雪对知识的追求,对自尊的追求,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对新生活的追求,对改变自己命运的坚毅与执着。可以说,铅笔盒越没有实用价值,读者眼中的香雪就越美。

    所以,在小说《哦,香雪》中,也存在着善与美的错位。

    二、真与美的错位

    真与美有时候也不是完全统一的,存在错位的情况。真的反面是假,有时候,越是假的东西,就越美;越是真实,越不美。

    比如,在《最后一片叶子》中,老画家贝尔曼画出来的最后一片叶子是假的,但是读者却可以感受到作品的人性之美,感受到老画家自我牺牲的伟大。如果贝尔曼不去画一片假的叶子,而是真实地告诉青年琼西,告诉她生存的机会只有一成。那么贝尔曼这个形象就没有这么美了。

    笔者现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及《窦娥冤》为例,具体阐述真与美的错位。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诗歌虚实结合。梦境是假的,梦中的李白会飞翔,受到神仙们热烈的欢迎。梦境越虚假,越瑰丽神奇,情感就越美,就越能反映出李白对自由的向往,对丑恶现实的憎恶,对尊严的看重,对人格平等的追求。

    在《窦娥冤》中,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些情节是不符合生活的真实,是假的。然而,生活的真实并不等同于艺术的真实,连这么低概率的事情都发生了,足见窦娥的冤屈有多深。三桩誓愿越虚假,越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美,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对正义的强烈追求。

    运用文学理论作为指导,将其用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解读,也有其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于,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第一,一线教师要对文学理论非常熟悉,特别是要对孙教授的文学理论非常熟悉,从识记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第二,一线教师要对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非常熟悉,要反复阅读文本。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项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9YQJK4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廖聪文,广东广宁第一中学;左高超,山东滨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