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课堂意外”要“正果”

    方芳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都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学生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在课堂上做出不当行为,提出许多古怪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牛角尖问题”。对此,有些教师视而不见,甚至扼杀这些“激情火花”,有些教师则愿为学生更改既定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

    “课堂意外”的处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对教师教学理念、个人能力及素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在日常小事中捕捉教学契机,将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转变成有教育意义的事情,展现的是一名教师的教育态度和能力。

    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化尴尬为教学契机。对于那些不太影响课堂整体教学效果的“课堂意外”,教师可以运用教育教学艺术巧妙化解。如有一次,我刚喊“上课”,一个顽皮的学生紧跟着喊了一声“起立”,全班同学哄笑起来,班长也不知所措。我笑着对班长说:“你有危机啦,我们班又多了一个想当班长的人。”班长会心一笑。我又走到这个调皮的孩子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说:“想当班长,说明你想进步,有追求,但是只有平時多为班级做贡献,以后才能有机会当班长。接下来老师会和同学们一起监督提醒你,继续加油!”这样一来,既平息了班上的混乱,又安抚了班长,也鼓励了调皮的学生。

    当然,我也时常犹豫,对“课堂意外”到底应不应该回避。通过名家课例的学习与研读,我发现一个很实用的方法:面对“课堂意外”,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可以将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引导,巧妙地把学生拉回到课堂教学的主题上来。

    钱梦龙执教《故乡》一文时,学生提出一个与课文主旨毫无关系的问题:“跳鱼儿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呢?”钱梦龙说:“是啊,鱼怎么会有脚?”学生信誓旦旦地说:“有!”钱老师接着问:“什么鱼啊?”学生笑着说:“娃娃鱼。”钱老师接着说:“啊,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儿也有两个脚,可我没有看到过,你们有谁看到过?”学生齐声回答:“没有。”钱老师接着说:“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种跳鱼儿,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接着说:“说明少年闰土见多识广,他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钱梦龙不慌不忙,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放矢,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案例和我的亲身经历,我认为,教师要有化“课堂意外”为教学契机的勇气和方法,这样的“插曲”教师不仅不用回避,反而应该妥善利用起来。

    课堂是属于全体学生的。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课堂不是展现完美教师的主阵地,而是为学生提供创造机会的舞台。出现古怪的问题甚至“牛角尖问题”时,说明他们的思维很活跃,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教师要跟着学生的思维,捕捉他们的观点,拓展延伸,从而向“课堂意外”要“正果”。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