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

    张胜楠

    

    摘要:新媒体时代发展环境下,对学龄期和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科学的教育疏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益健康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生;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

    一、新媒体信息媒介的传播特点

    新媒体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进入用户视野,新媒体的传播非常简捷,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促进了人们的沟通交流。新媒体的内容由于无门槛限制,因此新媒体的部分内容不具有可信度,但是在最新资讯发布时,新媒体具有响应时间快的优势,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给用户,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即时性需求。

    二、网络媒介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

    带来的变化

    (一)网络信息传播对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

    1.网络资源对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行了扩展

    在新媒体传播下,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了很大拓展,以往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引导进行思维认知,在网络信息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获得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2.网络社交帮助学生人际交往扩大

    在学生身心成长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但由于学生学业压力不断增加,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在网络媒体的支持下,学生人际交往得到了扩大,学生可以找到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促进心理健康。

    3.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与创新力

    在以往应试教育环境影响下,学生的思维与身心都受到了一定约束,无法释放出学生思维创新力。而新媒体信息传播给予了学生思维创新的平台,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活跃,学生的心理呈现多元化发展,学生通过网络激发出自我潜能,促进了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网络信息传播对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

    1.网络恶俗不良信息诱发未成年犯罪

    新媒体可以为学生构建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当中学生不会受到家长与学校的管束,学生完全处于无人管控的自律状态,任何事情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依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实施。然而网络世界是人为主观臆断构建出的虚拟世界,它与实际社会严重脱节。处在学龄期的学生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缺乏自信心和判断力;而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易对自我与他人的角色混乱,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极其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影响,给学生身心成长埋下一定安全隐患。如学生通过新媒体接触了一些不良信息,而学生缺乏自我与外部环境协调的能力,认知水平低下没有正确认知网络信息错对的能力,在没有正确指导与监督的情况下,进而逐渐陷入网络不良信息的包围当中,给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2.错误网络价值观影响学生身心发育

    生理发育逐渐接近成人的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几大特点及相应表现,如学生生理变化产生的心理变化、学生在成长中的叛逆心理等,事实上每一个学生相应的在这个阶段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若是在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爱环境下,积极正确的引导则可以减少负面影响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学生有能力判断是非,趋利避害,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变化。但是在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中,新媒体鱼龙混杂的信息混淆了没有判断力的学生视听,在家长和学校发现不及时未干预的情况下,接触不良信息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网络游戏引发学生的网瘾

    我国将网瘾定义为依赖性精神病症,而通过对患有网瘾的人群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学生患有网瘾病症的比例大且情况严重,当学生过度依赖网络时,自己构建的虚拟世界会与真实社会脱离,长时间会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新媒体网络的冲击下,网瘾不单一指学生的游戏瘾,很多学生逐渐趋向于智能电子设备成瘾,如智能手机、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等,一旦学生形成依赖习惯之后,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成绩都会出现严重的下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学生有网瘾雏形时,教师、家长需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创设健康的学习生活条件,用积极的行为习惯和个人爱好代替网瘾,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学习环境。

    三、新媒体时代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路径探讨

    (一)教师基于新媒体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自我学科素养提升

    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双面性,若是對其进行合理应用,则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没有合理应用时,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属于新媒体的一类,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将教育信息传输给学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学生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学习下,会从中逐渐了解学习信息技术与网络世界,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时,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网络素养,即对学生网络基础知识引导的专业实力;并且培养学生判断网络内容良莠的是非判断力,列举正反典型案例,帮助学生趋利避害,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呵护学生精神成长。

    在提升教师网络素养时,需要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由学校聘请专业的讲师,讲述网络授课的基本信息素养、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新媒体优势的发挥技巧等。教师参与了集中学习之后,网络信息素养则可以得到相应提升,在开展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则可以注意网络信息如何渗透的心理过程及发生发展的细节,避免让学生对新媒体网络信息产生错误的理解,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

    (二)举办丰富的课余活动避免学生沉迷网络媒介信息

    学校教育工作开展时,单一的学科理论教学会造成枯燥压抑的学习环境,而学生则会从网络资源中寻找成长的快乐与兴趣,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及辩知能力有限,非常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

    为了从根源解决学生依赖网络的问题,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建构高效有趣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到学习的美好、运动的畅快、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及青春的美好。

    如校园运动会、师生户外活动、学校组织郊游、趣味体育竞赛、课堂游戏教学等,多元化的课余活动,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与游戏活动中释放自己的学习压力与成长烦恼,以规避学生对网络的依赖。

    (三)新媒体下健康正确的媒介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合理引导

    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及其表现,重视学生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失衡与变化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因此需要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合理引导,开展专项的心理教育课。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教师需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学生的心扉,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动态。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避免单一的理论说教,需要了解学生成长背景、进行问题成因分析,再进行合理引导,进而解决学生的成长心理困惑,让不必要产生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的心理倾诉,因为学生之间真挚的友谊,会化解学生心中的问题,及时地平衡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通过新媒体媒介优势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内容宣传工作

    在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开展时,不仅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教育工作进行引导,同时需要构建浓厚的教育环境,即校园心理健康宣传工作的开展。在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构建时,需要充分发挥出学校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构建沉浸式的心理健康學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不断地观照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身体及心理的反应,进而向内向外寻求帮助调整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下,很多隐藏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规避与释放,提高了学生学习成长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认同。

    (五)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制度建设

    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处理时,很多校园都是采取事后处理方式,即学生发生了严重事故后,校园才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且工作不能持久开展。这样周期性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无法发挥出心理教育的效果。为此,校园需要构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警制度,通过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分析,预判学生的心理问题发展状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与引导,避免严重校园教育事故发生。

    四、结语

    在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展开时,教师需要客观辩证认知新媒体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冲击,合理规避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合理发挥新媒体正面引导的优势。通过提升教师网络素养与预警机制的构建,提高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