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国芝

    【摘要】数学思维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数学教育教学中应主要培养的.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研究对象,对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针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数学思维

    引 言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开端,也是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培养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分析.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如果在课堂活动中不加以引导,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实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与成就感.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促使高质量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此内化,构建数学思维,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数学思维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探索新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转变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消极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中的逻辑关系与思维关系,并以此建立数学思维.在思维逻辑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加深入地探究信息,并主动发现其中的思维关系,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这对于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国教育体系中,不仅数学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其他课程也需要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在数学高段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数学课堂中,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能力与品质都得到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重理论轻思维培养

    数学课堂教育中,部分教师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育任务,会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希望将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全部渗透给学生,希望学生掌握所有的数学知识.而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有限,无法完全理解教师描述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学习会出现抵触情绪,无法实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教育目标,在后续教育中需要转变这一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并在实践中形成数学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单一

    小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一些知识技能.通过对数学课堂教育活动的分析发现,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氛围比较严肃,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知识,无法获得快乐的学习感受.这一问题是当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中存在比较广泛的问题,也是后续数学教育工作中需要改变的一点.

    3.忽略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自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小学高段的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部分教师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若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为学生创建自由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辅助下感受课本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此作为提升数学能力的途径,实现高效学习.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体现这一教学特点,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从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高段数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1.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生作为刚步入校园的群体,自主学习意识与思维能力一般,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问题引导,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无法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发散思维,掌握知识应用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目的性、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礎.

    例如,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制订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内容,以此提高数学学习效果.问题1: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是什么?问题2:整数乘法与分数乘法之间有何异同?问题3:倒数是什么?如何求倒数?当设计完问题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可以解决学生学习难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开展后续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小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无法自主参与学习,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形成空间思维.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教具模型,让学生通过教具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这两个空间图形的组成部分与构成.为了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将教具展示出来)学生:认识.教师:可以说出你们见过的与这两个几何体相似的图形吗?学生:牙膏盒,魔方.教师:没错,生活中有很多与这两个几何体相似的图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关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到位地认识几何图形,教师可以将几何模型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模型进行分解,加深对几何体结构的认识,以此提高学习效果.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该教学方法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3.立足生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本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与生活有关的内容,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教学,可以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进而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

    例如,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一只老虎的体重是350千克,一只大象的体重是老虎体重的10倍,问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利用这一问题,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质疑是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利用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为学生后续进行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如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就小数的计算方式引发学生质疑,使学生分析为什么1.1×2=2.2,而1.3×1.1=1.43,小数点后面的数不一样?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对学习内容质疑的过程中,会发现两个因数中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个数是影响算式答案小数点后面数的因素,因此,加深對小数运算的印象,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与运用影响十分大,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与教师、其他同学交流,说出自己的疑问,并探索答案.

    5.动手实践,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材中,不仅有理论方面的知识,也有需要学生动手验证的数学结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自主动手操作的意识,参与动手实践活动的热情相对较高.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通过课堂实践,验证课本知识,加深记忆.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思维能力也会因此得到培养.运用实践教学方法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采用学生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两人一组,通过调研或者交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以“圆柱和圆锥”为例,该章节知识点要求学生认识圆锥和圆柱的特征,掌握两者之间的关联,学会计算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其中掌握圆锥与圆柱的特征是该教育内容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体积、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前提.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圆锥、圆柱的分解图,让学生对两个几何图形有初步的了解.当视频播放完,留出3~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制作圆柱与圆锥,并在动手操作中总结其特征.通过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以实践的方式体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轻松,逻辑思维更完善,实现高效学习.当学生制作结束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方式,并与其他人交流实践心得.在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借助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以此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萍.挖掘教材价值 培育数学思维之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19):20-21.

    [2]孙灵彩,曹艳萍.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追问的教学策略探究:基于培养高阶思维的有意义学习[J].现代教育,2020(06):47-49.

    [3]张娇.问题引领 深化思维:小学数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探析[J].华夏教师,2020(17):25-26.

    [4]刘颖.玩透“数学实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以小学数学“空间几何”领域为例[J].求知导刊,2020(21):76-77.

    [5]于建.强化反思能力 开拓数学思维: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0(07):30-31.

    [6]张进国.用心思索 大胆前行: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