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王腾 金文辉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当前课程实施的内容,还在较大程度上转变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式.对小学生来讲,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他们在逻辑思维方面有较大的投入,因此,更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黑板给学生授课,一些抽象的知识很难形象化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理解起来有负担,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养成热爱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作用.数学是学生学习时间较长的一门科目,在小学时期,学生主要以打好基础为主,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各种事物中提取信息.教师应该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按照他们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来优化自身的课程设计,并且根据教学实踐做出进一步的改革,勇于创新.

    二、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打开和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设问”来吸引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设定的思路走,避免偏离教学的初衷.小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数字”和“图形”为主,并且抽象的知识较少,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完善.考虑到这一点,教师有必要将知识尽可能地具体化,或者是清晰地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将“数字”与“符号”一一对应,而不是“割裂”地去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首先,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呈现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些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图形,并且向学生提出诸如“图形的周长、面积”等问题,例如,在之前学习的知识中,我们对这几种图形并不陌生,那么大家是否还记得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及面积的公式呢?有谁可以告诉我?等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梳理图形的周长、面积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回忆起自己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这样让学生对即将所学的知识感到熟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紧接着,教师可以在课件上显示出一幅“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学生通过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也可以将其转化为三角形及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运算,与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根据以往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推导.这样一来,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励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不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改变知识的传授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比较向往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他们对教师的印象也会更加良好,在后期的学习中,也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实施探究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形成自己动脑思考、探究发现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来掌握“圆锥”与“圆柱”二者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圆柱”的体积公式,并且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课前的热身环节.紧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用具,比如圆柱、圆锥的容器,让学生做盛水实验,从而发现二者在“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题的探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体积的探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一部分学生负责盛水实验的操作,一部分学生负责观察,最后小组成员再共同交流体积的计算公式.为了使探究圆柱、圆锥体积的过程更加清晰、明了,有学生提出可以先使用特殊值的方法,测量出圆柱、圆锥的底面圆直径、周长以及高等数据进行具体的计算,然后再将特殊值用字母代替,最终推导出相关的公式.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巡视,并记录学生新颖的创意与观点,并且予以评价,将一些优秀的方法和精彩的环节呈现在课堂中,邀请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分享交流.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世界的奥秘.

    四、实施互动式教学,增强班内的学习氛围

    互动式教学提倡营造班内良好的学习氛围,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数学知识的严谨性较强,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通常是一种比较沉闷的气氛,缺乏生机,这很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打开,通常是被动地学习.值得注意的是,班内的学习氛围、学习情境都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行之有效的途径,这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与教学关系不大,但是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可以实施互动式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数学课堂看起来生机勃勃,那么,学生在无形之中也会受到启发,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表示:在植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树和树之间的间隔,距离太近则会让树苗发育受阻,产生相互争夺资源的情况,相隔太远,则又无法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探究植树问题的时候,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因素,制订相关的方案.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结合自己植树的亲身经历发表了植树的见解.“植树问题”是数学中的经典问题,综合考查了距离、长度等多种知识,非常考验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因此,教师可以就这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展开交流.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短片为学生介绍“植树”的重要性,借此机会,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紧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身边地域植树问题的看法.例如,下周就是植树节,每一年在这个时间段,学校都会组织大家进行植树活动.假如,大家现在需要负责本次植树活动的策划,你们会怎么做?假设需要进购一批树苗,数量大概在30到40株,每一种树苗的价格不尽相同,此时有经费3000元,应该如何分配?在实际制订方案的时候,不少学生都能够结合实际的植树情况进行策略制订,有学生说:“我们学校可供种植树木的区域有限,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购买更多的树苗,不顾树苗的种类,这样无法起到美化效果.”最终学生通过探究,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树苗,完成了购买方案的制订.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实施互动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活跃班内的学习氛围.

    五、利用微课教学,提升学生重难点学习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面临一系列的变革,教师要抓住机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微课这一形式丰富小学数学课堂.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重点聚焦到重难点教学上,重难点教学是一堂课的重心,教师在进行重难点教学前,需要为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铺垫,做好过渡和衔接,但往往会出现教师在讲述完重难点,还没有及时进行巩固和复习就已经下课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将微课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帮助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突破,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找规律”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和数字排列的顺序.找规律需要让学生由表象看到本质,并且要找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突破重难点的学习,先为学生录制好五到七分钟的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教师会结合名家名师的课程优化讲解内容,在举例和内容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内容十分翔实,在图形和数字的呈现上也结合了动画的形象,十分有童真童趣.在视频中,教师以魔术师的身份带领大家走进了找规律的世界,教师说:“请大家注意看,马上我会为大家变出几面红旗.”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红旗的排列十分有规律:第一排有一面红旗,第二排有两面红旗,第三排则有四面红旗,第四排有八面红旗,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推测第五排有多少面红旗,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在微课视频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动画、图像和魔术等方式,创新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学生找出了数字排列的规律.在学生学习完微课视频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并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巩固复习,教师说:“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然后教师再利用课件出示生活当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邀请两名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规律.不少学生举手抢着回答,有的学生说:“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也是有规律出现的.”

    六、结语

    综合上文可以看出,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有很多,可供教师使用的途径也十分广泛.首先,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思考,不要让学生总是以“旁观者”的角色参与课堂.其次,教师可以实施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導向,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最后,教师可以实施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踊跃讨论、交流、发言,互相帮助,并且尝试着自行解决问题,从而活跃班内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韦龙春.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变化研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02):137.

    [2]杨淑芳.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带来的新思路[J].东西南北:教育,2019(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