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分析

    周林晔

    【摘 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少年时应举不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却仍然官场不得志。他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一生创作了许多名作,流传下来的绝大部分都表达了诗人内心最深处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杜甫;意象;孤舟;黄昏;浊酒;明月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226-02

    杜甫是盛唐诗坛的一颗耀眼的巨星。他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诗史”。他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形成了韵律完美、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杜诗中多次出现的孤舟、黄昏、月、酒等典型意象,更是形象地塑造了一位心忧天下的文人形象。沉郁,是杜甫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既是指声调的抑扬起伏,也指诗人感情表达的反复低回。本文就杜诗中四大典型意象——孤舟、黄昏、浊酒、明月来进一步走入诗人杜甫的内心世界。

    一、孤人孤舟

    在杜甫的诗歌中,船是表达感情的常见的意象之一。船具有漂泊、别离、自由和归隐等诸多蕴意,但杜诗中更多表达的是诗人晚年孤独、愁苦、惶恐之情。

    在唐朝以前,将漂泊意象以船舶表现的诗歌并不算多。直到唐朝以后,由于社会动荡等诸多因素,以杜甫为代表的,对于船舶意象为漂泊之感的运用则变得极其频繁。如《登岳阳楼》中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这首诗写于杜甫生命将尽时期,成诗的两年后诗人就离开人世。创作此诗前,杜甫因生活实在难以维持,不得不携妻带子乘舟出峡,几经辗转到湖南岳阳,此时杜甫已是“右臂偏枯半耳聋”,写信需儿子代书,与幕僚交涉艰难,受尽冷眼,处境悲凉。古人常常登高望远抒怀,这一天,杜甫拖着病体终于登上了他向往已久的岳阳楼。该诗首联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正是表达了这一情感,同时也暗示诗人历经世事沧桑,如今,终于在年老之时登上高楼,一了夙愿。颔联两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表达的是对洞庭湖水广阔无边的感叹。只是,任洞庭湖水浩瀚无边,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中一般。但这浩瀚的乾坤中没有诗人杜甫的安居落脚之地。到了晚年,仍然只能“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好以舟为家。由此引出颔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无垠湖面上的一叶扁舟就像是广阔天地间漂泊的旅人。孤舟无依无靠,自顾飘零。旅人亦是如此,收不到亲友的来信,天地间只他孤身一人。类似的情感,在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中也有所表现。“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虽然只是描写草木、孤舟,但这已将诗人的痛心忧愁表达出来。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他所说,杜甫借写景,已将他的思乡念亲、孤独寂寞之情袒露在读者眼前。

    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屈原、司马迁、杜甫直到鲁迅,从来不乏孤独者。他们都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同时也都有深刻的绝望与悲哀。孤舟,是孤独者的陪伴、依靠和他们自我的化身。

    二、黄昏日暮

    太阳朝起夕落,人们从太阳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朝阳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预示着新生和希望,而夕阳西垂则意味着衰亡。正是在这种自古就萌生出的情感中,日落黄昏自然而然地就出现在诗人的创作中。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暂居成都,离开成都后准备乘舟东下回到中原,途经夔州,停留一年多的时间。在夔州度过的第二年秋天,杜甫创作了《秋兴八首》这组诗。

    其中第一首中就有“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句。联系上文提到的“孤舟一系故园心”可知,诗中写的是秋风凛冽,秋意渐浓,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可是他没有机会回到“故园”。其中的“暮”字将深秋日暮的悲怆和凄凉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于是,在第二首首联又出现了“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一句。在落日的映照下,孤城更显得凄凉静寂,诗人触景生情,产生身世飘零之感,引发对于往日的回忆,又是感慨万千。同样是起到氛围渲染作用的“黄昏”,还在杜诗《咏怀古迹》中出现。一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雄浑有力,写尽昭君孤苦的一生。“黄昏”与无垠的沙漠紧紧相连,笼罩四野的天幕是那样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但是,青冢却永远存在。诗人由此生发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沉重之感。再结合自身漂泊异乡,远离故土的处境,正同昭君相似。所以昭君的悲剧引发了作者心中无限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

    赵翼在《题元遗山诗》中写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诗圣杜甫的笔下,黄昏的意象显得极其凄凉,因为他出生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年少时也曾怀有美好的远游之志,谁想到,朝局动荡,社会突然进入了动荡不安的国难时期,那本容易让人伤感的黄昏对他的心灵冲击才如此剧烈。杜甫将自己的人生境遇与黄昏相交融,表现了诗人在大千世界的孤独无助和一种阔大而无限伸展的悲凉感。

    三、明月当歌

    月,圆润皎洁时引文人神往,残缺朦胧时触游子感伤,月,亘古永恒。于是,千万诗人将情寄月,对月感伤,抒儿女之思,扬家国情怀。

    因为安史之乱的发生,使杜甫更倾心于民生疾苦,更加关注国运兴亡。因此这一时期的诗作大多忧念实事、谈古道今、咏物寓意、感时忧国。也使得月这个意象更带有几分忧愤与哀伤。

    如杜甫在《宿江边阁》中透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一句描摹翻腾在波浪中的孤月,与最后两句“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在不眠之际心中所产生的忧虑及无力感相呼应,因此孤月不仅是单纯的水月之景,同时更是作者心境的象征。

    杜甫一直以来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抱负,把国家兴亡、人民安康视为己任,然而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得对月长叹。如《江汉》一诗中“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深深感受到了自我的孤弱无力,此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但他仍表达了自己报国的忠心犹如孤月一样皎洁,孤愤之中饱有积极报国的情怀。

    四、浊酒独饮

    与好友李白不同,杜诗中似乎少有“美酒”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出现次数众多的“香醪”“春醪”“浊醪”等“浊酒”意象。对于杜甫来说,酒不但是个性张扬时的催化剂,更是他苦闷之时的象征物。当他看到百姓的苦难,国家的破败不堪之后,即使是玉盘珍馐,琼瑶美酒,在他眼中也只是糠糟浊酒了。他的名作《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是大历二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正值九月九日重阳佳节,诗人登高远眺,临风怀想,只能形影相吊。在异乡漂泊多年,穷困潦倒,久病缠身,一“浊酒”写出了诗人此时此刻万悲于心头的潦倒。

    《九日》中写道:“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又是在重阳节这个特别的日子,诗人想起了十年前的往事,安史之乱打破了唐王朝平安繁荣的假像,唐玄宗仓皇奔回长安,从此唐王朝一步步走向了衰落。国破家亡,自己也寄人篱下,漂泊淪落。一杯浊酒入愁肠,更加催生了诗人悲怆的心境。

    少年杜甫,壮志满怀。暮年杜甫,孤苦飘零。郁郁不得志的一生,除了留下不朽的诗作外,其人的家国情怀、其诗的意境开阔都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雷丽丽.从两首登临诗看杜甫的生命意识——以《登高》与《登岳阳楼》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17):147.

    [2]刘向军.老杜西南天地间—杜甫《登高》赏析[J].教学新思考,2017.

    [3]冯至.杜甫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193.

    [4]基语馨.浅谈李清照词中浓淡相宜的愁情美学[J].青年文学家,2018(12).

    [5]胡潇文.芊芊草木,诗家偏爱——浅谈对诗词中“草木”的理解[J].青年文学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