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绍良仙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初期,学习观念淡薄,还不知道学好语文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

    1.关注特点,加强教育。低年级学生刚入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安全知识、道德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下功夫抓好课堂纪律,让学生能正常上课,认真学习知识,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2.强化训练,形成习惯。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语文课堂常规的训练,一是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地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二是坐姿要端正、注意力要集中;三是在提问发言时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教师在课堂上要明确对学生的要求,并在每节课上反复练习,常抓不懈,让学生逐步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品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一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听课时眼睛要看着老师,要听清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并学会在头脑中思考教师的话。二是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认真倾听。三是教师要多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等方式感染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适时的表扬与真诚的话语鼓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2.专注倾听其他人的发言。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一是要要求学生不仅要听老师在讲什么,还要听同学如何回答问题,弄清同学发言的大概意思。二是不随便对同学的回答给予否定,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也必须以商量、讨论、诚恳的态度参与交流。三是在听同学发言的过程中,要學会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吸取他人之长,充实自己。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发言与听同学发言都是参与教学活动,大家都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上进。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及时对有好习惯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并长期坚持正面评价,让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了激发学生博览群书的兴趣,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在学生识字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如每天给孩子念一个故事或一首儿歌,播放一个故事或儿歌给孩子听。在学生学会拼音后就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阅读儿歌、寓言、童话等,并进行督促指导。考虑到学生年龄小,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汉语拼音读物,在推荐读物时还要注意读物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读书时一定要做到:(1)有布置有检查。如利用晨读或午读,通过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的读书活动,把读与听有机结合,既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阅读的经验和成果。(2)定期开展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就爱读书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郭沫若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可见,抓好写字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何等的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的书写姿势。学生一入学就要严格要求学生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只有“身正”“纸正”“笔正”,才能达到“字正”,要求每个学生用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练习写字,并及时纠正错误的姿势。(2)要按汉字的笔画顺序练习写字,字迹工整,字字准确,做作业时书写也要仔细认真,干净整洁,避免学生的随意性。(3)强调书写美观、卷面整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严格把关,加强指导,课堂上要多加强范写,尤其是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要做到教师范写一笔,学生仿写一笔,并检查每一个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笔画,逐步养成学生认真书写、卷面整洁的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动脑多思、敢于质疑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一年级起,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动脑多思、敢于质疑的习惯,每节语文课都要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并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不懂就问,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时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新的见解,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争辩的习惯,使学生更富有创新精神。课堂上对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独创性见解的同学,哪怕是错误的、片面的,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对于开放性问题不要多评论答案的对错,而重在表扬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使每个学生都敢想、敢问、好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创新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及外界事物,从大自然中积累知识,使学生在参与、经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善于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做到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六、培养学生大胆发言、乐于交流的习惯

    学会交流,既是一个学生交往能力的表现,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鼓励每个学生无论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是在集体交流中都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与同伴、教师相互交流。教师一是要树立学生敢说的勇气。二是要求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三是开展有效的生生互动交流,强化学生的发言交流、语言表达训练。在交流互动中,既要鼓励学生愿意赞赏他人的见解,又要鼓励学生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实现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言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