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现状与前瞻

    摘 ?要:新时代对辅导员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状及反思性促使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的视野得到更深层次拓展。概括来说,早期的辅导员职业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存在一定局限。在未来,关于辅导员职业发展问题必然也必须在国家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在重新梳理和深刻思考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理性审视辅导员职业发展内容的基础上,借鉴更宏大的职业和社会视野(尤其是国际视野)中得到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现状;前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3-0169-04

    Abstract: The study of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an important topic among 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are raised in thenew era.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nselo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he reflective nature of the counselor career development research have prompted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 career development research horizon to be expanded in a deeper level. To summarize, the early research on counselor career development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in terms of research perspectives, research methods and contents. In the future, the issue of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must be studied more deeply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reorganizing and deeply thinking about the career orientation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and rationally examining the content of counselo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drawing on a broader professional and social vision (especially the international vision).

    Keywords: university counselor; career; current situation; foresight

    一、高校輔导员职业研究现状概览

    关于“辅导员职业”的较早论述是胡刚的《略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一文,提出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必须严格准入标准,健全准入机制,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和定位等[1]。在高校扩招之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问题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直到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之后,高校辅导员人数急剧增加,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职业化与专业化问题引起更多关注。例如,唐亚阳提到,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既考虑辅导员的政治地位,又考虑他们的经济地位,更考虑他们的学术地位。只有这样,才可能改变辅导员工作是“临时岗”“中转站”的观念,使之成为人们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2]。江新华在《高校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划分问题研究》中先是对“高校辅导员是不是一种职业”做判断分析,根据职业的规定性,认定“高校辅导员是一种职业”[3],并把“辅导员岗位应该作为一种职业在高校存在”进行讨论并研究;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设专职辅导员。”[4]以此,再次分析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应不应该划分专业展开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咨询三方面专业的专职辅导员划分。方宏建在文章中从三个方面理解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用从业标准来规范辅导员组织机构与制度保障;以终身事业作为辅导员职业奋斗目标来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辅导员工作应该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以达到职业化、专业化目标[5]。此类学术文章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角度来规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从而也更加能符合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赵锋指出,如果要进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首先是观念上必须转变;其次,在辅导员选拔流程上,严格筛选;从辅导员职业规划上讲,进行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以保障辅导员职业发展出路[6]。程海云在《高校辅导员职业思维:问题、转向及其优化》中指出高校辅导员在职业选择、职业活动、职业定位等方面存在工具性思维取向、片段化思维方式、事务型思维倾向等主要问题,应积极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思维的价值性、结构化、创新型的逻辑转向[7]。

    确如江新华所言,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研究的确持续了一段时间。研究者们大多未从辅导员职业自身的发展及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律入手,而主要归结为高校高等教育的需要、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的需要入手来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发展,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具体研究角度方面,主要涉及职业能力、职业化与专业化、职业倦怠、职业认同、职业发展对策、职业能力及职业生涯规划等,研究者所持观念亦大同小异。随着对职业发展问题的日益关注,职业发展所内含的反思性促使研究者对辅导员职业发展在自身和高校两个角度上的全面反思,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的视野也日益得到拓展。这种拓展主要体现为:

    第一,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得到研究者关注与研究。我国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从职业发展历程来看,的确经历了高校教师的“兼职”上岗到专业教师与专业辅导员的“专兼结合、兼职为主”到以专业辅导员为主的“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发展过程。至2006年高校辅导员的专职队伍的社会地位得以确立,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一种职业获得了政府制度上的认可。

    第二,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作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主题日益成为流行论题,其被重视程度已与“高校就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相提并论。随着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在高校立足,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成为工作日常。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职业发展困境”等方面的探讨开始正式成为论题。

    第三,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职业倦怠”“职业困境”“职业认同”等一直是各个研究时期都强调的重点话题。在以“辅导员职业发展”为关键词的学术期刊中,以“职业倦怠”为研究内容的占首位,其次是“专业化”“职业能力”,再次就是“职业发展”与“职业认同”。就高校辅导员队伍这一特殊群体而言,辅导员职业发展是完善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的重要内容,辅导员队伍对职业缺乏认同感,是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此外,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研究开始延伸到了“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人格特质”“价值观培育”等方面,本国常规、先进国家经验的启示与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关注和重视。

    二、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的反思

    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本身是一种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反思及对以后研究工作的发起。高等教学学术界对辅导员职业方面的研究,已达20余年,理论成果竞相涌现,虽然论题视角有所差别,但仍然没有解决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本质问题,存在很多无法调和的矛盾:

    首先,研究视角局限。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这一研究主题,90年代至今的所有研究成果中,研究视角存在很大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大量成果是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工作等为立足点;缺乏从“辅导员自身建设”视角分析其“职业发展”的规划与前景设置;从其依据的理论视角看,缺乏最新的“职业发展”理论支撑研究成果,大多成果没有理论支

    撑,仅仅从宏观上思考“辅导员职业”相关的各种问题;从辅导员职业研究的内容来看,职业发展、职业倦怠、职业认同、职业能力成为高频词,对辅导员职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研究成果少之又少。

    其次,研究方法局限。理论演绎依然是大多数研究成果所采取的基本方法,形式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形成的结构框架相似度极高,辨识度低;辅导员职业是以一个个生动现实的个体存在的,在研究此个体的职业问题时,采用访谈、观察、比较等实证质化研究方法,更能全方位了解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发展及问题的归因等。就目前看,此类方法在成果的研究过程中,应用较少。

    第三,陈述观点局限。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汇总分析,得出观点局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点雷同且陈旧,陈述的观点中大多能认清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存在的困境,分析一下当前存在困境的原因,最后探索寻找职业发展的出路。研究思路一致,存在很大局限性;二是陈述观点各说一词,研究者如果是高校高层管理人员,则成果中更注重突出“职业专业化职业化”“职业可持续发展”“价值培育”“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者如果是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个体,更加侧重“辅导员职业成长”“职业认同”“职业情感”等方面的分析;但是,迄今为止,辅导员职业研究在理论界依然是热度不高的论题。以上局限的现实存在,也是导致辅导员职业研究成果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当然更重要的是,辅导员自身在高校的师资队伍中的位置,以及高校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都导致辅导员职业研究成果存在诸多局限。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趋向探察

    党的十九大会议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教育兴国仍然是新时代的重要工作内容。这既是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又是對高校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这是党的十九大会议重点提出的观点,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辅导员是高校师资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辅导员队伍对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辅导员职业研究仍将与教育兴国紧密相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论题。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成果等方面统合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这一主题,也将成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归宿研究。总体上说,今后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应当沿如下方向进行:

    第一,在国家重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在注重教师队伍培养的大背景下,全面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

    党的十九大会议强调,教育兴国仍然是新时代的重要工作内容。这既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对高等教育师资力量培养的新任务。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师资中重要组成部分,从1953年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至2006年教育部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分为八项,辅导员单一的“政治工作”内容转变成了承担多种职责的“综合工作”内容。与此同时,辅导员的“教师与干部”身份在现实工作中也自然变成了“第一线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与“学生保姆”身份。为此,为了达到适应国家重视高等教育,提供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整体目标,针对“辅导员职业研究”趋向首先要突出对“辅导员职业”的重视。教育部在2017年9月21日发布的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条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这一职业本身是高校骨干教师,作为学校干部进行培养。高校在落实辅导员工作的时候,要时刻以此为指导方向,不能偏离,如此才能引导社会、校方、学生及其他个人对辅导员工作给予肯定与支持,以此来提升辅导员在学校人事生态链中的位置。

    重视辅导员职业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探索:一方面,辅导员自身工作内容不能仅仅是管理学生日常事务的“生活型”的繁锁工作,更多的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大学生心理指导、大学生就创业指导、大学生个人发展等方面,以此形成自己工作的主要内容与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在不断地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形成对社会、对高校、对个人更加有用的研究素材与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辅导员身份的定位决定了辅导员职业的发展方向,辅导员所在高校应从辅导员自身的工作内容定位,保障辅导员职业发展方向,以此为辅导员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与发展空间;在辅导员深入一线工作的同时,根据自身专业与兴趣爱好加强职业方向的定位,以便日后进一步,取得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水平。综合以上两点工作要求与期望,高校辅导员工作本身就是需要重视的岗位,无论是辅导员岗位的“选聘”,还是辅导员职业“发展与晋升”,都应该有一系列程序化、专业化且公开的制度保障,这正符合党的十九大会议的精神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辅导员师资体系的完善,关系着高校正常运行的顺利与否,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成长与发展是高校师资力量的重要内容,完善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对于高校的正常运行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认真梳理与综合分析以实证理论研究方法为主的辅导员职业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探讨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法。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本身是一项关于“职业”的规划研究,目前形成的成果中,无论是关于“职业倦怠”“职业价值”“职业方向”“职业道德”等职业界定问题研究,还是关于“职业评价”“职业定位”等职业评价系统问题研究,大多都是基于相关理论的量化实证分析,成果形成的思路与研究框架非常雷同,甚至研究结果与结论都大同小异。这种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研究领域应用广泛,且起到重大作用;但辅导员职业本身是一种应用性非常强的职业,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有活生生的个体存在,就是因为这种个体的具体工作与个人魅力支撑其整个工作生涯,故作者在思考辅导员职业研究的过程中,希望通过改变研究方法来换个角度研究辅导员职业发展,以期获得最真实、最有效的研究成果。质化研究是在一群小规模、精心挑选的样本个体上的研究,该研究不要求具有统计意义,但是凭借研究者的经验、敏感及有关的技术,能有效地洞察研究对象的行为与动机,以及他们可能带来的影响等。质化研究的主旨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人对事件的主观意义及建构,为把握个人的主观意义及经验,就需要展现、了解并理解当事人生活的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讲,质化研究可以称为脉络、描述或解释性研究。辅导员职业研究选择质化研究主要考虑如下:一方面,质化研究是相对于量化研究更加具体化、更加真实的数据收集方法,采用此方法能补充之前研究的不足,更加有效地得到一手研究资料与数据;另一方面,从事高校辅导员职业的人群是有思想、有业务能力、有追求的个体组成的,他们的职业发展不仅是高校领导与研究者的观察与思考得出的所谓理论,更多地应该从其自身角度来思考辅导员这一职业给辅导员本人带来的价值与体验,通过质化研究,可以精选有代表性的辅导员,作为质化研究面对面交流的访谈对象,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深入了解辅导员自身对该职业的认识与期望。通过交流的过程,汇总不同类型辅导员的职业体验与真实期望,以此得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策略。

    第三,在分析并汇总辅导员职业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进一步探讨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与路径。从目前呈现的成果看,很多学者认为,“辅导员职业研究”这一论题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措施”与“策略”的提出与构想,这只是从理论角度构想出可行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只作为一种概念存在于科研成果里或某某领导的发言稿里,在现实中,无法做到落地并生根。具体地说,辅导员职业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是有其具体工作内容与发展规律的。作者期望通过精心准备的质化研究手段挑选有代表性的辅导员访谈,去深入了解辅导员个体,试图总结适合不同归属的辅导员职业发展。拟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辅导员个体,可以按工作年限、进校学历、性格差异、个体年龄等进行挑选。按照此条件进行分类,就是为了保证不同性格、不同专业、不同职业方向选择的辅导员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与定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学术成果以供辅导员进行学习与参考;其次,根据目前高校辅导员业务方向进行分类研究。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理论学术型——主要针对那些进校学历层次较高,在业务工作的同时,能结合自身工作进行学术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的辅导员个体代表;实践创新型——主要是针对那些学历不算高,但自身实践操作业务较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有极大热情并做出成绩的辅导员个体;生活指导型——主要针对那些热衷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心理辅导、情感疏通、关系处理等方面的辅导员个体。根据初步的辅导员职业分类,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与引导,以此形成高校辅导员职业研究的发展方向与职业定位研究,以此从根源上稳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設,真正做到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研究,这样一方面能保证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又能保证高校辅导员个体自身的发展,辅导员个体能在稳定发展的队伍建设中,得到自身的发展,得到自身价值与社会地位的充分体现。

    2018年教育部2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第三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8]。可见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关系到每一个辅导员身心健康与职业定位,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不仅是高校思考辅导员队伍如何稳定的问题,从个体职业发展角度讲,它更是高校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与现实需求;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不仅是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的要求,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讲,它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与师资力量稳定的内在需求。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是一项长期工程,同时也是需要国家从政策、方针、培训、体系等各方面进行保障的系统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刚.略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29-32.

    [2]唐亚阳.努力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8):28-29.

    [3]江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划分问题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17-120.

    [4]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2007年第22号)[Z].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05523.htm.

    [5]方宏建.关于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1(1):17-23.

    [6]赵锋.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6):99-102.

    [7]程海云.高校辅导员职业思维:问题、转向及其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02-105.

    [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2018-9-17.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指导项目“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性向研究”(编号:17FYHLX041)

    作者简介:王玉娟(1981-),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辅导员职业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