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合一”模式下加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思考与实践

    浦涧 许佐明 王兴枝子 葛斌 罗宗将 伍毅 唐乾利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双轨合一

    中图分类号:R4 ? 文献标志码:B ?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1.05.017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中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1998年开始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在医学科学学位的基础上,增设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推动了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发展与革新[1]。近年来,欧洲发达国家已成功建立相对成熟的“双轨合一”培养体系[2]。2013年12月31日,我国国家卫健委等七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双轨合一”有效衔接的制度[3],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医学科研能力的临床医学人才。但是目前的培养现状与目标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1 “双轨合一”模式下“专硕”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继续探索,与实际相结合。具体不足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专硕研究生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轮转中度过,脱离导师监管,科研时间被过分压缩是论文质量低的原因之一。同时,专硕存在“发综述就能毕业、做实验是在帮老板做事、对科研不感兴趣,甚至觉得以后也用不到”的思想,长此以往,科研对专硕研究生更加神秘,专硕研究生也对科研抱有畏惧心理[4]。(2)各院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部分导师科研能力不足、对于临床结合科研的培养模式经验不足或课题经费紧张等原因都限制了专硕研究生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研究生导师普遍肩负有临床工作,日常工作繁杂,招收的学生较多,也导致不能兼顾每个学员,交流不足。也有一些导师对专硕学生的科研能力不重视,将学生等同住培医师培养,担心专硕的轮转任务重,无法完成任务,更倾向于将课题交给学术型研究生完成[5]。(3)在临床轮转计划中,轮转科室科研教学意识薄弱,一些科室仅是将专硕研究生当作劳动力使用,临床技能授之甚少,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4)学校对于专硕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训不重视,许多医学院校要求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可以为临床病例总结、疑难病案分析、文献综述等,对论文质量并未做出明确要求。传统的大班教学成效差,课程构成无法提高专硕研究生的科研兴趣。(5)国家卫生部门并未制定明确的专硕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要求和毕业论文的下限,也没有制定科研能力方面具体的考核标准[6]。

    2 “双轨合一”模式下培养“专硕”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专硕科研能力,一些高校试行“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拟为学生配备两位导师,一位导师负责临床技能和知识的培养,另一位导师负责科研能力的培养[7]。“双导师制”采用合作互补的方式进行培养,既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双导师制”与“双轨合一”模式高度衔接,符合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8]。但“双导师制”目前只在部分院校试行,未能完全发挥其潜在的价值,这可能与其具体实施方案尚处起步阶段、部分院校导师资源有限以及高校之间缺乏合作等因素有关。部分高校在优化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9],但是其起到的效果有待考察。其他院校能不能效仿類似较为成功的案例,能否因地制宜地完成类似的教育建设性改革,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部分院校开展学术会议,积极改善图书馆服务[10],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途径,但是这些方法取得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综上所述,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普遍薄弱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重视。教育界相关人士对 “双轨合一”模式下如何提升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这一课题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但目前尚未有统一且取得明显成效的培养策略。

    科研基础课程是研究生知识体系的基石[11]。夯实科研基础,有利于培养研究生正确的科研思维模式,有利于培养如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等一般性科研能力,更有利于形成集体研究的良好习惯[12]。因此,增设科研基础课程从理论知识层面上填补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知识体系的空缺,文献检索、论文写作方法、循证医学等基础课程可以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基本的科研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平日在临床科室轮转学习,拥有接触各种临床病例并参与诊疗过程的科研优势,而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更能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充分发挥其优势,更有利于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和增强科研创新意识。

    3 “双轨合一”模式下如何培养“专硕”的科研能力

    3.1 注重科研基础理论,适当增加科研基础课程

    因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受到科室轮转时间的限制,学习科研方法论的机会较少,所以更应该注重科研基础知识的学习。学校可以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增加如医学统计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等科研基础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弥补“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薄弱这一短板。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循序渐进的系统化理论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让学生意识到科研工作对临床医生的重要性,更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顺利地开展科研工作。

    3.2 注重科研能力考核,完善培养医院考核制度

    培养医院考核内容忽视科研能力的考核,往往让研究生忽略了科研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研究生在日常学习中只关注临床技能学习,却很少或者不主动进行科研技能的学习。科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应该注重从临床病例诊断指南、治疗方案、药物使用、手术技巧等方面出发,并开展相关科研活动,如学术会议、文献分享等活动。完整的考核制度有利于调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轮转临床科室期间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其科研素养和科研思维能力。课题组大胆提出新型的管理模式,加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力度,通过合理统筹时间、强化人文精神培养、强化导师及“规培”带教老师的责任落实与能力培养、严格执行考核评价管理等方式,致力于培养临床思维活跃、临床实践技术精湛、科研能力优良、医德医风良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双轨合一”模式下医学专硕人才的规范化培养、评价和考核体系[13~14]。

    3.3 注重线上资源学习,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

    生活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往往是研究生获取科研信息的主要平台。图书馆开展科研方面的培训课程,如检索文献培训课程、科研工具使用相关的课程等,有助于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研能力的自我提升。此外,研究生还可以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学习线上理论课程,如中国慕课资源等线上资源。研究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时间安排进行线上资源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轮转临床科室导致科研学习时间较少的问题,充分发挥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研思维能力。

    3.4 注重“学硕”与“专硕”两两结合

    众所周知,学术型研究生(以下简称“学硕”)在科研能力上总体强于专硕,专业能力上弱于专硕,专业相同的专硕与学硕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利于弥补各自的劣势,更好地发挥优势。因此,提出“学硕与专硕两两结合”的培养方案不仅有利于提高专硕的科研思维,而且可以直接让专硕学习现阶段实验课题中最需要的实验技术。此外,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也要进行科研能力大比拼,增强学术氛围,激发专硕的学术积极性与科研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4 结语

    有调查显示,在问卷调查中大约一半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并没有或只是很少接受过科研培训,该问卷的另一项数据表明大约有一半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认为科研能力培训没有或有较少帮助。仅7%的专硕学员认为“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15]。部分高校只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变得更加淡薄,科研创新思维匮乏。专业型研究生日常工作包括查房、上手术、写病程、完成操作、学习理论和技能、和患者沟通等,这使得专硕再挤出时间来查文献、养动物、做实验变得尤为艰难。这将不利于专硕研究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推动全社会的医疗事业进步。在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三年的学习后,专业型研究生与单纯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这和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目标相背离[16]。加强专硕研究生科研能力正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疗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就目前的医疗环境和医疗事业的长期发展来看,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科研工作始于临床,最终也将服务于临床,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发现新的诊断技术、新药物的研发、全新的治疗方案等,无一不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依托[17]。评判一个好医生的标准不应该仅仅是能够解决病患的痛苦,还应该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不只是会做实验,写文章,更是一种思维的体现,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会在临床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在“双轨合一”模式培养过程中,不能忽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各高校应因地制宜,立足于临床实践,注重科研基础课程教学,与时俱进地改善线上教学服务,从而全面提升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S].中医教育,1998,17(5):3-4.

    [2]刘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探索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13-16.

    [3]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7 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Z].2013.

    [4]高翔,周洁.“双轨合一”背景下口腔正畸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14-115.

    [5]颜汝平,平秦榕,梁剑伟,等.“双轨合一”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J]. 医学与哲学,2016,37(20):88-90.

    [6]邹宛均,张绍群,吴婧,等.“双轨合一”模式下8所医药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20,33(3):125-129.

    [7]杨 瑾,聂继盛,杨利军,等.双导师制在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7):532-534.

    [8]杨林海,柴红霞.“双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14.

    [9]武秀萍,李冰,冯云霞,等.“双轨合一”模式下口腔专硕生科研能力培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9):63-65.

    [10]孙经武,王凤,郑静,等.提升“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J].滨州医学院学报,2020,43(6):453-456.

    [11]代芳,汤代美,刘祥秀,等.关于中医内科内分泌专业型研究生教学培养的几点看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6):73-75.

    [12]姜岚.基础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探索和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0):174-175.

    [13]黄丽芳,许彦,庞广福,等.基于“双轨合一”模式的医学专硕人才培养规范化研究[J].广西教育,2020(3):117-119.

    [14]莫小强,陶丽华,唐乾利,等.“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術,2016,30(1):12-14.

    [15]杜英杰,白文娅,滕秀飞,等.对“双轨合一”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训的思考:基于1000名学生的调查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3):3-6.

    [16]张宁,赵永福.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双轨合一”模式下科研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2):124-125.

    [17]刘亮,张艳.“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0):16-18.

    (收稿日期:2021-02-10 修回日期:2021-04-03)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