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探析

    李佳荠

    [摘?要]

    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的一种体裁,是由诗词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通常采用古诗词为歌词,旋律优美细腻。《玫瑰三愿》是黄自创作的歌曲中比较经典的一首作品,本文将对《玫瑰三愿》的民族性、创作、演唱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8-0104-03

    一、黄自和艺术歌曲

    (一)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年),是中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和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奠基人。[1]黄自出生于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接受到先进的教育,受母亲陆梅先的影响,对音乐和文学产生了较高的兴趣,在读小学时就显露出很高的音乐天赋。后来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这时黄自逐渐开始接触了解西方音乐,同时也发现了中国教育中音乐相关方面的缺陷,便产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从事音乐教育。黄自获得留学的机会,因自身优异的成绩公费出国。在美国欧柏林学院攻读心理学相关专业,选修了乐理、试唱等课程。黄自对音乐的热爱丝毫不减,又到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深入学习作曲、和声、配器法等音乐课程,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耶鲁大学音乐学士学位学生。[2]

    毕业后,黄自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成为国立音专的一名老师,执教期间,担负起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同时还对音乐理论和创作进行研究学习,推动了音乐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出贺绿汀、刘雪庵、江定仙等优秀的音乐人才,促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也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3]

    (二)艺术歌曲

    18至19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称为艺术歌曲,它是以诗歌为歌词,加之音乐伴奏的独唱歌曲。歌词一般采用诗人所创造的诗词,音乐旋律则能表现出诗词所具有的意象。艺术歌曲有优美旋律和人声两个音乐因素去诠释音乐作品,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最为出名。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后传入我国,音乐家们用西方的作曲手法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自此,中西结合的艺术歌曲在中国传唱开来。艺术歌曲最初传入我国时,受到我国各界知识分子的喜爱。在新文化运动中,很多音乐家、文人创作出了一首首经典佳作。其中代表作品有《春游》《教我如何不想她》《玫瑰三愿》等,这一时期的中国艺术歌曲主张向西方学习,歌词内容以近代诗歌和文学作品为主。

    (三)黄自的艺术歌曲

    黄自的音乐创作受西方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影响,在吸收西方和声创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和声民族化的探索。黄自的艺术歌曲内容上体现现实主义、反映“五四运动”后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体现出20世纪30年代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向往。在歌词上采用古代诗词及现代古诗,重视反映出歌词的诗意以及词曲的结合相融程度。音乐旋律细腻富有感情、注重歌词和旋律的结合,表现歌词的意境。黄自在创作《玫瑰三愿》中,使用了三和弦、七和弦、十一和弦等,十一和弦、十三和弦这些不协和的音响效果为旋律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不协和音程的音响效果与协和音程的音响效果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耳目一新。这些和声色彩变化的音响效果完美表达了歌曲所要展现的内心的情绪。

    二、《玫瑰三愿》的民族性

    (一)歌词的民族性

    艺术内容的民族性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艺术表达的民族精神。[4]在一首作品的创作中,词曲作者有意识地与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思想相结合。歌曲《玫瑰三愿》诞生于1932年,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混淆视听,逼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进而发动了进攻上海中国守军的事件。日本法西斯的入侵使得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对民宅和商店进行疯狂轰炸,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饱受屈辱。龙榆生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担任音乐老师,和黄自、萧友梅等著名音乐家成为了亲密朋友,一起探究歌曲创作,试用把诗词用当代的创作方式演绎出来。在当时的上海国立音专校园里,著名词作家龙沐勋看到玫瑰花枯萎,景物全非后写下了《玫瑰三愿》。黄自心中伤感的情绪与歌词的凄凉情感产生了共鸣,黄自为之作曲,创作出了这首《玫瑰三愿》。

    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意境美,歌曲富有情感,营造动人的形象。《玫瑰三愿》的歌词精致典雅,文学性较强,歌词中采用了中国文学中的“拟人”“排比”“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玫瑰花去诉说三个愿望,表现出中国近现代散文诗的内涵之美。

    (二)旋律的民族性

    在一首歌曲中,最能直接反映出作曲家个性风格的就是旋律的创编,或激动人心、或凄凉婉转、或温情诉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不容小觑,有着和声烘托的作用。运用各种作曲手法,如音程级进、分解和弦琶音等把伴奏与人声完美结合,使得音乐形象更加完整生动。黄自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如大小和弦的对比,七和弦的运用。同时也有中国音乐创作技法,如二度级进、三度跳进,与我国民族音乐特色巧妙地结合。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不可或缺的,与旋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钢琴伴奏与演唱部分一样重要,它和演唱共同表现着歌曲的情感。中国艺术歌曲在创作和演唱中,钢琴伴奏能带动演唱者的情绪、推动整首歌曲的发展、抒发歌曲所要展现的情怀、诠释中国艺术歌曲的特色魅力。在百年中的发展以我国民族文化为基础创作的艺术歌曲更符合新时代特色,凸显了我国民族文化的艺术特色,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三、《玫瑰三愿》的创作分析

    (一)歌词分析

    《玫瑰三愿》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玫瑰花倾诉出对美丽和年华的向往,希望不要被摧残的伤感。全曲共两个乐段,第一段的歌词为“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干下。”描繪出了玫瑰花绚丽开放的美丽景象。第一段歌词描写玫瑰花的娇美与第二段歌词中表达的哀愁伤感与无可奈何形成鲜明对比。第二段中作者用三个排比句直抒胸臆,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我”述说着“玫瑰花”的三个愿望。第一愿:“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妒”字表现出了“玫瑰花”的无助无奈和哀愁伤感,映射出“玫瑰花”的美艳娇媚,就像是立马要被摧毁一样。第二愿:“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希望不被自私的游客结束自己的生命。歌词中“玫瑰花”代表了动荡的中国期盼早日安定,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生活,但是当时的人民也像在风雨中的玫瑰花一样无助,任人欺凌。第三愿:“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此时感情抒发到本曲的感情至高点,最后叹息道:“好叫我留住芳华”。抒发了玫瑰花最强烈的一个心望,能留住美好的时光。

    (二)旋律分析

    《玫瑰三愿》的曲式结构是两段式,E大调。全曲共两个乐段,引子(1-4小节);A乐段(4-12小节);B乐段(13-29小节)。在旋律方面,引子是采用了主题的旋律,有预示主题的作用奠定了整曲基调。(见谱例1)

    谱例1:

    A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分为a乐句(4-8小节)和a1乐句(9-12小节)。歌曲是弱起,在第4小节的最后一个八分音符进入,节奏缓慢优雅,旋律简单。两个乐句采用模进的方法发展,方整性结构,旋律舒缓、平静优雅。(见谱例2)a乐句,音乐的主题动机“玫瑰花”运用附点音符的节奏型,像是在叹息一样伴随着忧愁,半终止结束。a1乐句采用的发展手法是自由模进,对“玫瑰花”这一主题动机进行了发展,最后结束在主和弦上,形成完全终止。

    谱例2:

    B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分别是b(13-16小节)、b1(17-20小节)和b2(21-29小节),b乐句旋律外形为大山型,b1乐句将b乐句的旋律下移二度。B乐段中“三愿”的旋律线条和A段的旋律线条对比非常明显,B乐段的第一句歌词“我愿那”旋律是平缓的,接下来旋律大跳抒发情感。b乐句和b1乐句旋律进行采用了大跳,b乐句中的“妒”、b1乐句中的“爱”,随着旋律线条的下行,像是哀声轻叹引出下一句。b2乐句的旋律是八度大跳,将歌曲推向高潮。“红”是《玫瑰三愿》旋律音的最高音,充满了激烈的感情。(见谱例3)最后乐句扩充“好教我留住芳华”,旋律转入低音区,缓缓上行。B乐段的三句排比阶梯似的递进,旋律线的起伏激切地表达出玫瑰花内心情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