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低品质勤奋 让时间更加高效

    马立红

    

    

    忙,仿佛成了现代人的代名词,每个人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忙碌着,同学聚会时说的最多的一个字也是“忙”,作为园长的我深有同感,尤其做园长初期,更是如此。记得当初,每日清晨从第一缕霞光开始,我就像上满弦的小闹钟,一刻不停地往前跑,楼上楼下,园里园外,时刻能看到我忙碌的身影,但当睡前静思一天的工作时,却又发现,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做成:计划好的文案工作,照例需要晚间加班撰写;放在枕边的书籍,更是沉睡床头无暇翻阅;想好的精进计划一次又一次被搁浅……白天到底都在忙什么?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忙碌不停的我却看不到工作成效?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并利用两周的时间,详细记录每天的工作轨迹,每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寻找时间藏匿的地方,学习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经过不断学习、反思与调整,逐渐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从而真正告别低品质勤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合理统筹,科学分配时间

    中国有句古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天24小时,我们要遵循人体生物钟规律,不同的时间要做不同的事。那么,针对我们一天工作的8小时,也应该遵循我们的人体生物规律,根据大脑疲劳程度不同,合理分配我们的工作,在大脑高峰时段做关键任务,将工作时间与精力进行合理的匹配。

    建立合理的时间惯例表,让一日工作时间有节奏

    建立每日时间惯例,是高效管理时间的第一步。我结合实际工作,将一天工作时间切割成“四短两长”的时间段,“四短”为碎片化时间,每段为1小时左右,“两长”为深度工作时间,每段为2小时左右,上下午均为“短-长-短”的节奏。“短-长-短”的时间节奏,既能让自己兼顾全面,又给深度工作与思考留下了充裕的时间,同时,在“短-长-短”的场景转换中,大脑得到适度的调剂与放松。

    建立详实的日工作台账,将工作与时间惯例表进

    行合理匹配

    首先,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早晨,用簡短的十分钟列出一天的工作清单,按事情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将一天的工作进行预规划,即分配到“四短两长”时间段中。“四短”的碎片化时间,基本用于不需要耗费更多精力投入,非关键性的、可批处理的各项工作,如转发通知、签发票据、商讨部署工作、电话寻访、常态工作横向扫描等内容。两长的深度工作时间基本用于需要专注投入精力的内容,如深入一线聚焦班级工作,撰写审阅各项文案材料,思考审视全园各项工作等。高效时间做关键性任务,低谷时间做非关键性任务,精力、时间与工作内容的合理匹配,让时间有节奏,让工作更高效。

    高效做事,有效利用时间

    时间的合理分配,是高效时间管理的基础,如何高效做事,才是高效时间管理的关键。但现实生活中,影响我们高效工作的因素很多,如自身的拖延、外物的干扰、多头绪的工作等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效率。那么,如何改变现状,提高工作的实效?工作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收到了好的效果。

    借用外力,让自己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拖延的现象,尤其是面对高难度工作的时候,拖延的现象更为严重,如计划好要撰写报告,可由于迟迟不能动笔,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因此,为了改掉拖延的习惯,我采取借助外力的方式。

    首先,利用触发器,使自己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我的触发器就是经典的时间管理番茄钟,番茄钟以25分钟为一个工作单元,每按下一次番茄钟,就启动一次25分钟倒计时。我把红红的番茄钟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每次看到番茄钟时间的快速流逝,都能快速调整自己,进入到专注的工作状态。

    其次,环境的营造。制作熊猴PK卡,让住在心里的两只动物,即理智的熊去战胜顽皮的猴。小熊每次战胜小猴都在小熊位置上标记一个红五星,看着小熊身边满满的红五星,自身也是成就满满。同时,根据五星数量,还可以分阶段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奖励,从而克服拖延的毛病。

    净化环境,保证持续而专注的工作

    首先,净化自身环境,提高工作的投入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我们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悄悄地被手机绑架了,工作群越来越多,用微信传达布置工作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单位的、上级的、属地的、园所内部的,哪一个漏看都可能会错过重要的通知。但频繁地翻看手机,尤其在深度工作的时候,会对专注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采用闹铃提示法,由原来的听到短信就看,改为一小时一看。同时和干部们约定,如遇需要即刻回复的事情,务必打电话,不可以用微信通知。对于上级的紧急通知,我还和几个要好的园长姐妹商定,紧急通知转发到我们建立的会议通知群中,如果没有回复收到,务必致电提醒。手机的有效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专注度。

    其次,制订时间管理制度,净化工作环境。工作中我们还发现,影响我们工作效率的另一重杀手是工作节奏经常被打乱。尤其在深度工作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时间都被大家撕碎,一会儿有干部找你商议工作,一会儿有会计找你签字,一会儿有老师找你反映情况。总之,你管理的人越多,打乱你节奏的事情就越多,刚刚有的思路,被一次又一次打断,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鉴于此,我们在园所内部建立了时间管理制度,时间管理制度明确标注了非重要、不紧急的事件,要在固定的议事时间商议。群众找我议事要在规定的“四短”时间里,干部找老师反馈工作要在老师非带班时间里。但时间管理制度同时标注,特殊情况、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必须随时汇报。时间管理制度的出台,让职工感受到对彼此的尊重,避免了轻易打乱对方工作节奏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保障大家有更多的深度工作时间。

    外包大脑,为减负后的大脑增效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储存在大脑里的事情越多,心里的感觉就越是疲惫。哪怕事情再小,再好做,但是一旦被装在心里,就多少会让人有些焦虑,焦虑又会抑制大脑创造力的发挥,影响工作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解决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外包大脑,即在手机备忘录里建一个待处理收件篮,在碎片化时间里采取批处理的方式快速收集任务,需要交给别人的工作,当天批处理转交,需要自己处理的工作,在第二天计划时间,先打开收件篮,合理安排进当天计划或本周计划中。努力做到用外脑记事情,用大脑做事情。

    培养习惯,学会节约时间

    在详实记录两周工作轨迹后,我发现有许多时间黑洞隐匿在自己不好的习惯中,有时为寻找一个物品花费很多时间,本来已经掌握的操作流程与方法,由于没记住操作方法,出现反复学习或请教的现象。低效重复做事,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因此,好的习惯养成,是高效时间管理的保障。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步,清理办公桌,让环境变得整洁有序。办公桌上,只放当日材料,即按照当日工作清单及工作的先后顺序,依次放好待办的材料。第二步,清理电脑桌面,只留几个必要的常用软件,将文档材料按照类别放在不同的区间,并编制好目录,便于查阅。第三步,整理文件柜,将所有的材料分类编码,并固定存放地点,以便随时查找和翻阅,并做到用后物归原处,从而有效节约时间。

    形成好的工作习惯

    知识不断更新迭代,养成好的工作习惯,能大大减少自己的无效工作时间。接触一个新事物,需要有一个学习和熟练的过程,要将学到的新技能整理成标准操作流程(简称SOP),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如当第一次尝试运用企业微信召开视频会后,我立刻将操作的每一步记录下来,这样在第二次使用时,即使一时忘记,也可以立刻打开整理的SOP,对照操作步骤立刻使用起来,避免了想不起来重复学习的现象。SOP的有效利用,给大脑减负,留出更多精力去做创造性工作,而非程序性工作。

    建立团队议事制度

    每周一次的班子会议事,是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每次开会商议事情,一开就是两三个小时,班子开完,部门再开……一周开会就占去了很多时间。我们发现,会议之所以冗长,主要因为针对一件事,要讨论很长时间,而且中途彼此打断,大家都着急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会议的效率,我们制订了有针对性的议事制度,大大缩短了会议时间,也提高了议事的效率。主要有三方面改变:一是提前将会议议题发给各参会人员,让大家做好发言准备;二是明确每个人的发言时限,提高在规定时间内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的能力;三是开会时使用发言棒,只有手持发言棒的人才可以表达观点,观点表达完后,将发言棒传给下一个人,其他人在没有拿到发言棒期间,要认真倾听,做到不打断、不评判、不插话。待全部发言结束后,将所有观点整理出来,再进行筛选,最终留下大家都认同的内容。议事制度的出台,缩短了会议时间,使会议更加高效。

    总之,通过两年的不断探索,通过合理分配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巧妙节约时间,我的工作越来越高效,工作中也有了更充裕的時间静思与精进。我也成为了时间的主宰者,摆脱低品质勤奋,真正做到忙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