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叶剑容 赵启彬 叶海强

    

    【摘要】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在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与观察组(n=35,结合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效果明确。

    【关键词】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补阳还五汤;疗效;NIHSS评分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3..01

    缺血性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该病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且容易复发,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目前临床西医对缺血性中风一般采用抗凝、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但临床疗效欠佳,长期服药,患者容易产生其他身体机能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与元气亏虚和血瘀相关,在西医基础上,取中药加用,可协同增效。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补阳还五汤治疗效果展开探讨,旨在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符合中西医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确诊。对照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6岁,平均(60.1±7.3)岁,病程7~64 h,平均(20.8±6.5)h;觀察组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5~81岁,平均(61.4±6.9)岁,病程8~68 h,平均(21.6±7.1)h。组间基线资料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静滴奥扎格雷8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血栓通注射液20 mL,每天1次,睡前口服阿司匹林胶囊100 mg,并积极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方:黄芪60 g、地龙15 g、红花10 g、赤芍15 g、当归15 g、桃仁10 g、川牛膝15 g、川芎10 g。随症加减药物,如气虚甚者加党参15 g;语言障碍者加远志10 g、石菖蒲10 g;痰阻者加胆南星10 g、半夏10 g;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10 g、肉苁蓉10 g。水煎服,1剂/天,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2)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越好。

    1.4 疗效标准

    根据NIHSS评分减少值将本次研究疗效分临床痊愈、效果显著、有效、无效四个标准。临床痊愈:NIHSS评分减少值≥90%;效果显著:NIHSS评分减少值≥50%;有效:NIHSS评分减少值≥18%;无效:未及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文中所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总有效率应用(%)表示,施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NIHSS评分采用(x±s)表示,施以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分析

    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9例,效果显著17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经评估为97.14%;对照组患者临床痊愈6例,效果显著11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祖国中医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根本病因在元气亏虚,同时兼有血瘀,治宜补气活血祛瘀通络[1]。补阳还五汤以黄芪为主,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使气旺血行,祛瘀通络;当归可养血活血、化瘀通经的作用,活血不伤血;川芎、红花、赤芍、桃仁的主要功效在活血化瘀;地龙具有疏经通络的作用;川牛膝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2]。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本方在减少脑梗死体积,控制脑细胞死亡,保护脑组织上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其中黄芪含有众多微量元素,对脑部缺血、血氧状态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中其他活血化瘀药物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脑组织血液循环[3]。诸药联用,共起补气、养血、祛瘀之效,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单用。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效果明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 鑫.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Meta分析[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

    [2] 李红萍.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07):32-33.

    [3] 嵇远洋.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55例[J].陕西中医,2017,38(06):687-689.